这是因为你以往生修福不够,如布施、帮助人人等等,相反可能做了很坏事,故而造成今生福报小或没有福报,事与愿违,所以今生要多生布施,多做好事,见到好的事多随喜,这样就会培养以后生的福报了,如果有志气,可发愿求生极乐世界,那个世界可是比地球好多了,没有任何痛苦的事,只有无穷无尽的快乐,要什么有什么,都是自然化生出来的,大地、住、用的等都是七宝所成……,详细见这里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4272327.html
顶生王的故事
《贤愚经》中顶生王的公案:
过去无量不可思议的时劫中,有一位叫瞿萨离的大王,统摄天下八万四千小国,他有两万夫人,两万婇女,一万大臣。有一天瞿萨离王的头顶上,忽然生出一个疱,形状象蚕茧,洁净清彻,也不疼痛,并且渐渐大起来。当长到象瓜瓢那样大时,劈开来一看,只见里面有个童子,相貌非常端正,发色绀青,身色紫金。
国王叫相师占卜吉凶,相师告诉大王:“这孩子身相雄伟,福德很大,以后一定是位统领四方的圣王。”于是就给他取名为顶生王。
顶生长大以后,果然英德卓越,大王赐封他为一个小国的国王。不久大王病危,很多小国的国王都前来看望,但是大王的病还是不见好转,最终病故。
这些小国的国王对顶生说:“大王已经驾崩,请你继承王位。”
顶生说:“假如我真有做大王的福份,就应当由四大天王和帝释天一起来迎接授予,我才登位。”顶生王刚发完誓,四大天王就拿着盛满香汤的宝瓶,从天而降,给顶生王灌顶(按过去的习俗,国王登基时要灌顶。),接着,帝释天也从天宫中下来,把宝冠戴在顶生王的头上,并与四天王共同称赞顶生。小国王们又一次劝请顶生做大王,统治四方。
顶生又说:“假如我真有做国王的福份,国应当顺从于我,不是我顺从于国。”刚发完誓,国中所有的宫殿、园林、浴池都向着顶生王而来,金轮宝、象马宝、玉女宝、摩尼宝、大臣宝、将军宝也都应声而来。顶生王就这样登上转轮王的王位而君临四天下。
有一天,顶生王在国中巡视,见到很多人在耕地,就问旁边的大臣:“这些人在作什么?”
大臣回答:“人要靠粮食才能活命,所以他们在种谷子养活自己。”
顶生王当时就发誓:“如果我真有做国王的福份,国家就应该有自然的百味饮食,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他刚发完誓,国中果然出现自然饮食。
顶生王继续巡视,这一次见到很多人在纺纱织布,就问:“你们在干什么?”
这些人说:“虽然有饮食,但没有衣服遮身,所以还要纺纱织布做衣服。”
顶生王又发誓:“假如我真有做国王福份,国中就应当自然出现妙衣,赐给万民,使他们不再贫乏。”刚发完誓,只见所有的树上都出现各种颜色的妙衣,全国的男女老少都去取自己喜欢的衣服。
顶生王又去巡视,看到很多人在制造、修理乐器,就问:“你们在干什么?”
他们说:“饮食衣服都有了,没有音乐也不行,所以我们在制作乐器。”
顶生王又发誓:“假如我真有做国王的福份,所有好的乐器应当在国中自然显现。”话音刚落,各种乐器都自然显现悬挂在树枝上。人们随自己所好取下来弹奏,音声都很悦耳,听到的人无不喜欢。
由于顶生王福德巨大、恩泽四海,所以感召天降七宝,遍满所有国家。
顶生王问大臣:“你们说说看,这是谁的福德?”
大臣们回答:“既是大王的福德,也是人民的福德。”
顶生王又发誓:“假如是人民的福德,七宝应当普降,假如只是我的福德,就应当全都降落在我的宫殿当中。”这样发完誓,其它地方都停止降七宝,唯独他的宫殿里,降了整整七天七夜的珍宝雨。
顶生王尽情享受一切人间的快乐,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八万四千年。有一天,在宫殿前面忽然踊出一个夜叉,高声说:“东方的弗婆提国,富饶快乐,没有哪个国家能比得上,大王你可以到那里去游玩游玩。”
顶生王答应了夜叉的提议,刚生起一个想去看看的念头,金轮宝就从虚空当中飞过来,然后群臣及白象宝、绀马宝等跟在后面,驾上金轮到到弗婆提国。弗婆提国的所有小王赶紧出来接驾。国王在弗婆提国享受五欲生活,一直过了八亿年。这时又听到夜叉来说:“西方的瞿耶尼国也很快乐,大王可以去那里看看。”
顶生王又到瞿耶尼国享受快乐生活,经过了十四亿年。
夜叉又说:“北方的郁单曰国土地丰饶平安,人民兴盛,可以去那里看看。”大王又来到郁单曰国,享受上妙五欲,过了十八亿年。
夜叉又说:“四天王天的快乐是难以估量的,大王可以到那里去游玩。”
顶生王和群臣、四种兵乘虚空飞行,一直飞到四天王天,四天王见到顶生王都很恐惧,立即集合天兵,想把他拦住,但是奈何不了他,顶生王很轻松地闯入四天王的领土,自在悠闲地享受了数十亿年。
有一天,顶生王冒出一个,想要到忉利天去的念头,于是他带着部下,腾空而去。当时有五百个仙人住在须弥山的腹部,飞行过程中,顶生王的象马所排泄的大小便有些落到仙人们的身上。他们感到莫名其妙,互相询问:“这是谁的大小便竟然掉到我们身上?”
仙人当中的一位智者说:“我听说顶生王想到三十三天去,这些一定是他的象马所排泄的不净物。”
仙人们听了很恼火,就集体念咒,将顶生王和他的随从定在空中动弹不得。
顶生王知道后就发誓:“假如我真有福份,这些仙人就应当都侍候我。”因为顶生王的福德大,所以一发誓就灵验,五百个仙人不由自主地来到顶生王身边,有的给他扶轮子,有的给他牵马,恭恭敬敬地把他送到三十三天。顶生王远远看到三十三天的快见城,又高又白,有一千二百个城门。天子们因为害怕顶生王,所以不仅关闭所有城门,而且还设了三重铁关。但是顶生王带着兵,毫无迟疑,直接飞到天门,然后吹响贝号,拉弓弹射,顿时一千二百个城门全部自动打开。帝释天王只好出城相见,并将他邀请到天宫中共坐。顶生王与帝释天王的相貌几乎相同,最初见时很难分辨,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分清楚。顶生王在帝释天享尽五欲的快乐,一直经历了三十六代天帝释。
从以上顶生王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他的福报有多么巨大,他的寿命、受用、威势、眷属、衣食住行等,样样都是超乎寻常,他不仅享尽人生欲乐,而且一直发展到三十三天,以现在的话来讲,可谓是超级成功人士。与他的福报相比,现在的富豪们只是九牛一毛而已。现在要问,他靠什么获得这样大的福报呢?是不是通过顽强拼搏而获取成功的呢?下面就来看一下他的往昔因缘:
佛说:过去不可计量的劫数前,当时有一尊佛叫做弗沙佛,和弟子们在教化世间。某一天,一个办婚事的婆罗门,准备以手把大豆撒向新娘,这是当时的一种风俗。正在这时,他见到佛陀,心里很欢喜,就把大豆撒向佛作供养,其中四粒落入佛的钵中,有一粒落到佛的顶上。以这个因缘,他感受了无量的福报:四粒大豆入钵的因缘,使他统摄四天下,一粒落在佛顶的因缘,使他在四天王天和忉利天当中享受快乐。
因为顶生王的成功途径,是以福藏根本的佛身为所依,所以虽然付出的只是一毛钱不到的豌豆,但却换来常人作梦也想不到的大富大贵。他并没有像现代人这样辛苦地求取财物,但因为他有福气在无上的大福田中种植福种,所以增上了无量福德。我们想一想,象我们这样满脑子都是邪分别的凡夫人,如果不依止三宝,只凭狂妄自大的我慢,认为自己能如何如何,以这样的我慢来奋斗,充其量又能获得多少呢?所以,我们应当懂得,佛身才是“天众世间福藏依”,应当在佛福田中种福。
供养得福的一家人
佛陀在世时,有一户大富人家,一家六口不仅和乐融融,而且家财万贯,奴婢随从众多,不可胜数。一天,佛陀与阿难到城里托钵,行至这户人家时,全家人都非常欢喜,于是乞请佛陀能接受供养。
富丽堂皇的屋内,铺设了上等的地毯;使用的食器,皆以金银琉璃打造而成,精致细巧,庄严无比。
阿难看到这户人家的果报如此殊胜,感到非常好奇,于是请示佛陀:“他们以何因缘,今世能享有如此的荣华富贵?”
佛陀告诉阿难:“过去世时,这位屋主非常贫穷。有一年,村子发生饥荒,因为粮食短缺,所以百姓只能采撷水边的植物充当粮食。这天,屋主采了一些水草做成羹汤,全家人正要食用时,恰巧有沙门来托钵乞食,屋主的父母说:‘把我们的那一份拿去供养沙门吧!’
儿孙们看到自己的父母没有食物可用,纷纷将自己的羹汤供养父母,而屋主的父母又将所得供养沙门,所以最后这家人当天的食物通通都供养给托钵比丘。而他们并没有因为生活的拮据而感到难过,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以上等饮食供养三宝。
因为这样真诚清净的布施,所以他们全家人命终后,得以不断受生人天享福,世世安隐快乐,财富丰饶。也因为这样的关系,他们世世共结眷属,同享福乐。”
全家人聆听了佛陀的开示,一起发心受持五戒。这家人命终之后即生天上,受福无量。
典故摘自:《杂譬喻经.卷二》
省思
《杂宝藏经》云:“若有人能信心清净,以一掬水,施于佛、僧及以父母、困厄病人,以此功德,数千万劫,受福无穷。”公案中的这户人家以至诚供养心,将其所仅有的微薄食物供养三宝,所以能世世共享福乐,共结法缘。佛法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把握当下的因缘,勤行布施,广积福德,必能为自己开创光明如意的未来。
七宝随身
舍卫国中,有位长者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这孩子诞生时,天上降下了金、银、琉璃、水晶、砗磲、珍珠、玛瑙等奇珍异宝,遍满整间屋子。长者见到如此殊胜的瑞相,连忙请占相师来为孩子看相。相师仔细端详后,告诉长者:“您这孩子相貌殊胜,绝非平凡之辈。”长者听了满心欢喜,于是请相师为孩子命名,相师问:“这孩子出生时,有什么瑞相吗?”长者回答:“这孩子出生时,天降七宝,遍满屋子。”相师便说:“这孩子福德广大,可以为他取名为‘勒那提婆’,也就是‘宝天’的意思。”
宝天渐渐长大,不仅聪颖灵敏、博学多闻,对于威德具足举世无双的佛陀,亦是打从心底崇敬,渴望承其教化。一天,宝天辞别了双亲,来到只园精舍,以至诚恭敬之心顶礼佛陀,恳求出家。佛陀慈悲地对他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着身。”宝天马上示现比丘相,并且在聆听佛陀微妙法音的同时,证得阿罗汉果。
阿难尊者见到宝天比丘如此殊胜的果报,亦感欢喜,于是请示佛陀:“世尊,宝天比丘过去生修何福德,今世不仅出生时七宝随身,衣食无缺,亦能在听法当下,开悟证果?”世尊告诉阿难及在场大众:“无量阿僧只劫前,毗婆尸佛住世,度脱无量众生。一天,众比丘出外行脚,来到一个村落。居民见到威仪庠序、进止有节的僧众非常欢喜,纷纷供养饮食珍宝。有位穷人虽然也很欢喜,但因家中贫困,除了一把看起来很像珍珠的白石,根本没有东西可以布施。于是他以无比恭敬之心,将自己最珍贵的白石供养僧众,并且发大誓愿,希望将来也能出家修行,成道证果。”
佛陀告诉阿难:“当时以白石供养僧众的贫人,就是现在的宝天比丘。由于过去生本着至诚恭敬心,以石为珠供养僧众,过后九十一劫,世世财宝充盈,衣食具足,无有乏少。今生有因缘随我出家,并且在听闻法音的同时,证得道果。”
与会大众听完宝天比丘的得道因缘,个个生起无上信心。有人证得初果乃至四果,更有人速证菩萨不退转位,对于佛陀所说教法顶戴奉行,信受不渝。
典故摘自:《贤愚经.卷二》
省思
佛法在恭敬中求,在无私无我中成就。宝天比丘之所以生生世世七宝随身,乃是缘于对三宝坚定至诚的恭敬心。这一份最珍、最贵、最恭敬的供养心,如珠之圆,似玉之润,所以感召生生世世珠玉相随。其得道证果亦然,因一念赤诚,对法百分之百信受,所以能够一闻法音,与法相应,即刻得道证果。
善光公主的故事
波斯匿王是个贤明的国王,心地仁慈,爱护百姓,同时也是佛陀忠实的在家弟子。不仅笃信佛教、恭敬三宝、广修布施供养,还经常亲近佛陀,听经闻法,是当时佛教的大护法。
波斯匿王有个可爱的女儿,名叫善光。善光不仅长得十分庄严,身上还自然散发出柔和的光明,而且聪明柔顺、智慧过人,因此皇宫上下没有不喜欢她的,而波斯匿王夫妇更是对善光疼爱有加,将她视为掌上明珠。
有一天,波斯匿王处理完国事,正与善光公主话家常。他看着美丽的善光,心想:“善光生为我的女儿,拥有最优渥的环境,王后和我又对她这么疼爱,哪里是一般人比得上的?”,于是,波斯匿王不由得说道:“善光啊!你今天这么大的福报,能得到大家的敬爱,全是因为我是你父王的缘故。”波斯匿王心想善光公主一定会很感恩他,想不到善光却回答:“不是这样的!父王。这全是因为我的业力所感招而来,并不是因为您的缘故。”
善光向来很少反对父亲的说法,现在竟说她的福报是自己修来的,与波斯匿王无关,让波斯匿王有些不高兴。于是,波斯匿王又镇重地告诉她:“善光啊!你今天这么大的福报,能得到大家的敬爱,全都是因为我是你父王的缘故。”结果善光还是回答:“不是这样的!父王。这全是因为我的业力所感招,并不是因为您的缘故。”
波斯匿王听到善光仍然坚持己见,毫无感恩之心,实在有点生气,不知向来乖巧的女儿到底怎么了?于是抑住快要爆发的脾气,告诉她第三次:“善光啊!你今天这么大的福报,能得到大家的敬爱,全是因为我是你父王的缘故。”想不到,善光的回答仍旧没有改变。
这下子,波斯匿王真的生气了,告诉善光:“今天我倒要看看你自己是有业力还是没业力!”于是命令左右侍从:“到城中找一个最下贱贫穷的年轻乞丐,带回王宫见我。”过没多久,侍从便在城中找到了一个又脏又臭的穷乞丐,向国王覆命。波斯匿王便将善光公主许配给这个穷乞丐,并说道:“如果是你有业力与我无关的话,从今以后,便可证明。”善光还是不卑不亢地回答:“是女儿有业力。”说完,两人便离开了王宫。
乞丐青年不知哪来天大的福报,娶到美丽贤慧的公主为妻,心中十分欢喜却又有些茫然,全然没想到生活的问题,但善光公主却一点也不担心。善光先问他:“你的父母是否还健在?”乞丐青年回答:“我的父亲曾是舍卫城第一长者,可惜父母及亲人早都已经往生了,所以我才会失去依靠,流浪街头当乞丐。”善光又问:“那你还知道老家的位置在哪里吗?”他说:“知道是知道,但是那里的房屋年久失修,早已倒塌,只剩下空地了。”善光告诉他:“我想去看看,请你带路好不好?”于是乞丐便带着善光回到了旧宅。
善光沿着宅第走了一圈,所到之处,地面竟神奇地开始下陷,地下埋藏的宝藏自然浮现出来。乞丐青年从不知道原来父母亲埋了这么多宝藏在地下,惊讶地说不出话来。于是两人便用这些珍宝来盖房子,不到一个月,房子便盖好了,屋里的奴婢佣人更是多得数不清。
话说波斯匿王把善光嫁给了穷乞丐以后,气也渐渐消了,有一天突然想到善光现在不知道过得怎么样了?于是便问属下善光的情况。属下回答:“她现在住的地方和财富,与王宫不相上下。”波斯匿王感叹地说:“佛曾经说过:『自作善恶,自受其报』果真一点也不错。”
当天,善光公主也请丈夫到皇宫邀请父王至家中。波斯匿王一到善光的新家,发现屋子里的陈设装璜,竟比皇宫还要气派庄严,是他从来没见过的,十分赞叹。善光知道自己说过的话的确是真的,于是告诉父王:“因为过去修行善业的关系,今生才有这样殊胜的果报。”
波斯匿王离开了女儿的家,便到精舍请问佛陀,“善光过去是修了什么福报,使得她今生得生王家,而且身有光明呢?”佛陀告诉波斯匿王:“过去九十一劫,有佛出世,名叫毗婆尸佛。毗婆尸佛入涅灭后,当时的国王盘头王造了一座七宝塔供养佛舍利,而国王的第一夫人则供养一顶珍贵的天冠,放在毗婆尸佛的造像上。另将天冠中的如意宝珠,镶在佛龛上方的枨门中央。如意珠光明熠熠,普照十方,夫人见此胜相而发愿言:“愿我将来身有紫磨金光,尊荣豪贵,不堕三恶八难之处。”“当时这位第一夫人即是善光。
后来,善光在迦叶佛出世的时候,又准备了种种天厨妙味、上好饮食,欲供养迦叶佛及四大声闻弟子。她的丈夫看见了,便想要阻止她。但善光劝丈夫说:‘请你不要阻止我,让我有这个机会供养迦叶佛,使如来受此供养、身心安乐。’丈夫听到善光这样说,便不再阻挠。当时的丈夫亦即今日善光的丈夫,由于前世阻止他人供养三宝,因此今生遭遇贫穷的果报。又由于他后来不再阻止善光供养,所以今生必需要借由善光的福力因缘,才能得到大富贵,假使没有了善光,他又会回复贫贱的生活。善恶业报,因果历然,丝毫不爽。”
波斯匿王听完了佛的开示,豁然开朗,对因缘果报之理有了更深一层的体悟,于是向佛顶礼后,便欢喜地离开。
省思
过去因,现在果;现在因,未来果,佛法是最积极的人生观。
现在的幸福是过去自己的努力所得,但是如果只想享受现在的果报,却不知积极行善开创,再大的富贵也会消失。善光公主知道因果业报的道理,所以累生累世以来不断积极行善,生生世世都是光明富贵。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现在恶业现前,也是过去自种的因,不要怨天尤人,只要心地保持光明,积极行善,恶业过去,一样能有光明的未来。
商贾造屋供佛
舍卫国有一位商人,因远行至外地做生意时发生意外,最后客死异乡,留下了年迈的母亲,独力抚养他的儿子。
儿子长大以后,也想象父亲一样到外地游历、做生意,看看外面的世界。祖母知道了以后,告诉他:“你的父亲就是因为到外地做生意时,发生意外,才留下我们祖孙俩相依为命,我不忍心相同的事情再次发生,造成遗憾,所以你可否在城里的市集做生意就好了?”于是,孙儿听从祖母的话,到城里寻觅合适的地点,建造新店铺,买卖营生。
年轻的商人来到城里后,发现这里的居民,个个都会虔诚供养佛陀,心中大为欣羡,思惟着:“我新造的房舍已经完工,也应当学习城里的人,以恭敬心供养佛陀。”于是,商人来到佛陀的住处,至诚顶礼世尊,恭敬启请:“尊贵的佛陀,我以新建的房舍供养您,从今以后,请佛陀入城时,可至我新建的房舍内洗手、洗钵或者休息。”商人以至诚心供养佛陀,佛陀亦慈悲地接受供养。
后来,商人往生后,超生善道,成为天人。天人为了聆听佛法,亦来到世尊面前,恭敬乞请佛陀为其开示,当下便证得须陀洹果。
比丘们知道后,请佛陀开示:“这位天人过去生是什么因缘,感得超生天界?”佛陀说:“这位天人过去生是一名商人,他把新建的店铺房舍,至诚供养佛陀,所以今生得以超生天界。身为天人后,又因求法心切,得以聆听佛法大意,所以以此善根,当下证得须陀洹的果报。”
典故摘自:《杂宝藏经˙卷五》
省思
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每个人都是赤裸裸地来到这世间,亦将两手空空的离开。但因凡夫之心悭吝贪着,无法看清生命的真相,所以总是执迷于名利财色的追求,成为物质的奴隶。因此,当我们在欣羡他人的富贵长寿、怨怼自己的不顺遂时,更要提念:“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唯有把握当下每个布施的因缘,广修福德,才能为自己开创光明的未来。
供佛的不思议果报
佛陀时代,有修习外道法门的五位兄弟,生活贫苦,因此想学习外道的生天之道,希望可以远离饥寒交迫之苦。
有一天,老大“耶奢”召集弟弟们商量:“我们五位兄弟年纪都不小了,如此潦倒地过日子,总不是办法!不如专心修苦行,早日得到禅定,就能够生到天上去享天福。”老二“无垢”、老三“憍梵波提”及老四“苏驮夷”,听到老大这么说,立刻欣然同意。只有老幺“弗那”迟疑了一会,心想:“跟着兄长们修苦行也有许多年了,仍无法解答自己对生命的疑惑,不如留在山下,或许能找到生命的真义。”于是他说:“兄长们,我想先留在山下,如果你们有任何需要,我也好护持你们。”
兄长们也不勉强弟弟,隔天一早就出发上山了。弗那则照常耕种着家中唯一的一亩贫瘠田地。晨风徐徐中,突然,远远地走来一群托钵僧侣,仿佛破晓晨曦中一道曙光,尤其是为首的僧众,散发着无比的祥光瑞气,庄严相好的仪表,令他久久不舍移开目光。
原来这位正是久闻已福慧圆满的佛陀,来到此地托钵!弗那喜不自胜地飞奔回家,把最好的白饭满钵地虔诚供养世尊。之后,弗那继续他一天的耕种,直到太阳下山。
隔天当弗那踏出家门,准备下田时,赫然发现,田里原本干枯的稻禾,竟然变成一株株金黄色的稻禾,散发出一片柔和金黄的光芒!而且长得又高又壮,长达数尺,结实累累。
一阵欢呼跳跃后,他立刻小心翼翼地割了一些黄金稻禾,冲到最热闹的市集去,让大家瞧瞧这么不思议的稻子。当然,这些稻子很快就被大家抢购一空。于是弗那又回去割了许多到市集卖,更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这些稻子割下来之后,竟然很快又生长出来。于是,这小小的一亩田,竟然怎么也采收不尽。
消息传出以后,甚至连国王都带着大臣们亲自下田来采割这神奇的黄金稻子,所有城里的人们也都好奇地来采割弗那的稻子,同样地都采割不尽。当然,弗那很快地便成为全国最富有的人。数月后,到深山修苦行的兄长们,想到弟弟一人在山下过着贫苦的生活,便一起下山来看这可怜的弟弟。发现弟弟在短短数月中,竟然成为福可逾国的大富人家,惊讶地久久说不出话来。弗那请他们坐下后,便欢喜地说起供养佛陀一钵饭的事。
耶奢等听完后,欢喜踊跃地向弟弟说:“原来供养佛陀有这么殊胜的福报,那么,请弟弟也帮我们做一些欢喜团,让我们四人各拿一欢喜团去供养佛陀。我们不求听闻佛法,或是得到解脱,只求早日生天享福罢了!”
弗那很快地就准备好精致的欢喜团,让四位兄长带到佛陀所驻锡的精舍。见到慈悲的佛陀,老大恭敬地将欢喜团,放入佛陀的钵中,佛陀向他开示:“诸行无常。”接着老二也把欢喜团放到佛陀的石钵中,佛陀告诉他:“是生灭法。”老三恭敬供养时,则听到:“生灭灭已。”最后老四将欢喜团供养后,听到佛陀说:“寂灭为乐!”
虽然他们一时并没有悟到佛陀所说的道理,但是布施之后,都感到满心的清净法喜。当他们回到家里,便兴奋地讨论起每个人所听到的法语,这才发现,原来四句话连起来便是:“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的偈子。
带着恭敬供养后的清净心,他们静坐下来,各自思惟着偈语的道理,很快地就证到阿那含果。感恩之余,他们才体悟到外道求生天,享天福,仍是生灭的快乐,天福享完,仍要堕落受苦。于是,他们一起来到佛所,请求剃度出家,继续用功修行,不久就都证到阿罗汉果,永出三界生死轮回之苦,进入圣道。
典故摘自:《杂宝华经.卷四——弗那施佛钵食获现报缘》
省思
《四十二章经》中,佛说:“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作无修无证之者。”何谓“无念无作无修无证之者”?即是无所染着的清净心,因此,一无所求的虔诚供养,方为最无上的供养功德。
诸佛菩萨倒驾慈航,入此堪忍之娑婆世界,乃至为上求下化自降其身而行乞的清净僧宝,皆为作众生福田,令众生植福培福,舍除悭贪、增长智慧,唯愿众生皆能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究竟圆满了脱生死之大事,故供养三宝得福甚大。若又能以一念至诚恭敬、无所求之心供养,则所得功德,更非人天生灭福报可以比拟。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仅仅是您一位,很多人都是如此。佛教讲求因果报应,并不是一昧的业障深重,有些事情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否极泰来,只是暂时您还没有看到或者觉察到,生活是一环扣一环的,现在是这样不等于以后也是这样。希望您能更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用不着消极或者有其他的想法,要学会逆缘增上。
另外还有就是自己要多行善,礼佛诵经回向与十方法界众生,更要对往昔所造诸恶业发露忏悔。
内在要调整好心态,外在多结善缘,因果是不虚的。
建议你读一读《了凡四训》,里面有命运之学,改造命运之学。
建议你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孝敬父母,尊重师长,轻淡名利,尽人事,安天命。
先改变自己的观念,且知行合一,常反省。命运是可以改造的,只是有时可能使用的方法可能有偏差,才给你有心无力,诸事不顺的错觉。
读一读《了凡四训》吧,可找白话翻译版本的来读一读。愿你早日遂心所愿,诸事和顺。
南无阿弥陀佛。
感觉你太执著了 人太执著的话就容易累 累了的话 就更无力无心了 所以你最好放松下来 多问问自己什么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而且没有任何人活着事物故意与你作对 一切皆是出自自心 放下
不是你活在梦中 而是你自己不肯从梦中醒来
而且不要问前世 因为不论是否有前世 都不是你能改变得了的 你唯一可以努力做的 可以改变的是现在 好好活在当下吧
人生八苦之一:求不得苦。所求不得,苦恼无尽。世上凡夫,都会有此苦报,不仅是你。
有一种情况除外,就是他之所求,不为自己,为利益他人去求,一般多能如愿。据此推断,你没有实现的愿望,都是利益你自己的,没有一个利益别人。
发善心,众善奉行,必有善报,所愿辄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