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玉在最后关头却不救崇祯,一是因为他心中对李自成还是有些畏惧的,二是因为虽然手上是有80万大军,但大多都是后期抓过来充数的,都是普通百姓,根本就没有经过严格训练,是无法上战场与敌人抗衡的,所以思前想后,最后选择了不救崇祯。
不得不说,崇祯的死确实非常凄惨,自己身为一代帝王,在最后的生死关头,自己手下的臣子却见死不救,逼得自己只能上吊自杀,不仅死的窝囊,也同样让左良玉背上了一口大锅。那时的左玉良和李自成是早就交过手的,而且每次都是左玉良战败,这才让他对李自成心存恐惧,以至于到最后关头,才没有去选择营救崇祯。
总是有人说崇祯这个人一生平平,没有什么作为,还把自己的国家给搞灭亡了。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当时崇祯继位的时候,国家就已经是创伤累累了,任他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弥补这个大窟窿的。
那时朝中的大将,能够数得着的就只有吴三桂和左良玉。在李自成打进京城以后,崇祯当时就下令让吴三桂赶紧回来,可是吴三桂的行军速度太慢了。剩下的就只有左良玉,但是他当时并没有接到崇祯帝的任何命令,所以他才不会发兵,这也能算是一个理由。
况且,当时到处都在打仗,军队抢劫百姓的东西已经是习以为常,甚至挨家挨户的抓捕壮丁来扩充和弥补自己军队的人员伤亡,虽然人数是上去了,但是却都只是样子而已,是上不了战场的。
虽然当时左良玉手中掌握得有80万大军,但是其中的很多人都是滥竽充数,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就是一些普通的百姓罢了。而且左良玉自认为自己打不过李自成,所以选择按兵不动,想要保全自身。
崇祯帝身为大明最后一个帝王,死得是比较惨的,但是也死得很有气节。当李自成攻到北京城外之时,崇祯帝下令,让诸王前来勤王,但是只有一个诸侯王前来勤王。而其他那些手握重兵的大将们也选择按兵不动,最后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不愿自己被俘的崇祯帝选择了在煤山上吊自杀。也算是保留了明朝最后一点颜面。
而当时左良玉因为手握八十万大军而按兵不动让很多人产生了一些不好的想法。但是在这之前左良玉就已经和李自成打过一架了,结果左良玉惨败了,他也是知道就算自己前去勤王也是没有什么用的,白搭上自己的部队,要知道李自成当时可是号称有百万大军。
而且左良玉虽然有八十万的大军,但是他的军队都是良莠不齐的,很多都是一些没有参与训练的普通人,所以根本就算不上有八十万大军。而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可是实打实的,光是在军队人数上左良玉的部队就远远落后于李自成。
明朝明年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以李自成所率领的部队最为强大,之后也是李自成攻下了北京城。当时明朝在外最强大的两股势力就是左良玉和吴三桂了,而吴三桂我们都知道他在镇守三海关,离北京城太远了,想要支援也是来不及的。而左良玉就因为没有支援北京城而让他被俘了骂名。
因为当时崇祯并不太信任他,而且左良玉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来不及救了。
因为崇祯并没有完全信任左良玉,所以就没有命令出兵相救。
因为左良玉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救出崇祯,所以就没有去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