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外学前教育理论有哪些发展

2024-11-25 22:40:0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简述国外近代现代有哪些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书籍有:


1、欧文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2、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3、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4、进步主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5、苏联的学前教育流派。 


一、古希腊的幼儿教育

希腊各城邦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政体格局又不尽相同。古代雅典是典型的民主邦国家,其文学、史学、哲学、教育等方面都有了高度的发展。斯巴达遵循着与雅典不同的发展道路,二者在教育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和幼儿教育做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形成了两种各具特色的奴隶制教育模式。他们的幼儿教育实践理论也是西方国家幼儿教育史上一份最早的宝贵遗产。

1.斯巴达的幼儿教育

斯巴达人认为:儿童是国家的财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国家的职责。为了确保新生儿的体质强壮,国家只准许身体和情绪正常的成年男女结婚生育。当婴儿出生后,他的生命和养育权并不取决于父母的意志,而要受到两次严格的检查:第一是父母要用烈酒给婴儿洗澡,以此来对新生儿的体质作初步的考验。如果婴儿发生抽搐等经受不了的情况,就让他死去;凡经得起检验的才能活下来。第二步就是要把婴儿送到国家官员那里接受检查,如果发现身体孱弱或畸形残疾的也是不准许养育的,而被冻饿至死,抛进深渊。只有身体健壮的婴儿才被保留下来,由父母抚养到7岁。7岁后就要进入国家教育场接受严格的训练。

在7岁前儿童主要是在家庭中接受家庭教育。教育者是母亲。主要是培养儿童从小不哭不闹、听话服从的习惯,儿童稍大一些,就要他们不计较食物的品种和好坏,不挑剔衣物,经受艰难的生活、吃苦耐劳和锻炼身体的种种考验,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此外还要从品德和性格方面进行教育,要他们始终保持知足和愉快,还要不怕孤独、不怕黑暗,并经常带他们到娱乐场所去观赏和聆听英雄事迹的演出和讲解,以便学习英雄们的伟大言行,以便他们逐渐形成勇敢、坚韧、顺从和爱国的思想品德,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雅典的幼儿教育

雅典的教育目标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包括了要培养英勇的战士,更要把年轻人培养成为有文化知识的政治家、能说善辩的思想家、精明能干的商人和国家的上层统治人才。因此,雅典教育无论在组织形式上还是内容、方法上,都比斯巴达的教育更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对年轻人不仅强调体育和德育,也十分重视智育和美育。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奠定了西方教育发展的基础。

雅典的幼儿教育也是根据以上总的要求和原则进行的。7岁以前的儿童,一般由父母养育。初生的婴儿同样要经过严格的检查,只有强壮的孩子才可以让父母带回家中;凡不符合要求的婴儿都要弃置野外,或是由奴隶抚养,长大后成为奴隶。贵族儿童主要由母亲村他们进行合理的喂养,并创设适宜的环境,注意饮食卫生,并挑选有经验的奴隶来照看他们。幼儿可以玩木偶、皮球、小狼等玩具。翼话、故事和伊索寓言在他们的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幼儿可以从中

得到粗浅的行为道德观念和日常生活的小常识。儿童在家中还常常听到母亲和女仆唱悦耳的歌曲。7岁前的男孩子在妇女们的闺房里享受和女孩同样的教育。7岁后的男孩,由教仆陪同入学同时进文法和音乐学校。而女孩则一直被留在家里接受家庭教育,学习读写、演奏乐器、纺织、缝纫、烹饪和刺绣等。

古代希腊幼儿教育的特点是:国家对幼儿的体质都十分重视,并采取“优选法”等具体措施;教育都是在家庭中进行的,母亲是天然的教师;对儿童从小就开始进行道德行为的熏陶,灌输奴隶主阶级思想意识;整个幼儿教育还处在自发的萌芽状态。

二、近代学前教育思想

1640年至1688年,英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进入了近代时期。此后的两个世纪,是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美洲、亚洲一些国家形成、确立和巩固时期。欧美日等国家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必然要求一种新的教育制度的出现,这些国家几乎都在这一历史阶段建立了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体制。但由于各国社会条件和教育传统不同,各国在创办幼儿教育的形式、内容、方法、速度和特点等方面也各有所异。

(一)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观

夸美纽斯,捷克人,是17世纪伟大的教育家。他自幼失去双亲,但在“捷克兄弟会”的资助下完成了中等和高等教育。他在总结了长期的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要求,为近代西方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幼儿教育的理论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夸美纽斯先后出版过《夸美纽斯教育论著全集》、《母育学校》、《世界图解》等著作。

夸美纽斯对于o~6岁儿童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并把幼儿教育看作是整个学制系统的最初阶段。他认为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提出“整个国家的基础在于童年的正确教育”。他认为儿童有非常强的可塑性,早期教育对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细心地和正确地组织好儿童的早期教育,是防止幼儿沾染不良恶习和预防人类堕落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幼儿及早获得一些必要的粗浅知识,可以为入学以后的教育奠定成功的基础。

1.夸美纽斯十分重视儿童的体育

他要求家庭要注意儿童身体健康,生活与学习要有规律,有节制、合理安排运动与休息,只有这样才可以形成健康的身体、促进其智慧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他恳切地要求每一位母亲应该首先关心的是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

2.强调德行的培养

夸美纽斯在重视幼儿体育的同时还强调了儿童道德的培养,希望德行的实践能够成为儿童的第二天性。夸美纽斯要求教师要做到‘德行应该在邪恶尚未占住心理之前,极早就去叮咛”。

3.智力是无价之宝

夸美纽斯在强调幼儿德育的同时还要求进行智力的培养。他认为智慧胜过价值连城的珠宝。他风趣地说过,智慧的右手握着永恒与幸福,左手握着财富和荣誉,但必须通过勤奋、努力和学习来取得。因此夸美纽斯认为,父母的明智不仅在于使儿童健康地生活,而且也要尽力做到使他们的头脑充满智慧,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幸福的人。他还指出,成人不应该以为儿童无需多大的努力就自行获得知识,就能使智力发展起来。父母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启发儿童养成学习的习惯,并对他们进行初步的智力教育。

4.拟定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

关于幼儿初步智力教育的内容,夸美纽斯为学前儿童拟定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要求幼儿从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光学、年代学、修辞学、数学以及经济学等方面逐步去了解和掌握一些初步的概念。

5.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他主张发展儿童的感觉,让儿童在大自然中通过观察学习。他把感觉形象地比喻为“记忆的最可靠的仆役”,认为人只有通过感觉的直观,才会获得深刻的印象,从而有助于记忆的发展。因此他要求教师在可能的范围内,把一切事物都尽可能地放到儿童的感官面前。以期让儿童真正地看到、听到、接触到外部世界。如果有一种东西能够同时被几种感官所接触,就让儿童同时运用这几种感官去接触好了。夸美纽斯还把这一要求定为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所必须遵守的教学原则。

6.提出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他要求教师不仅在教学内容方面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而且要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按其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导,启发儿童的学习愿望与主动性。他认为知识的获得在于求知的志愿,这是不可以强迫的。如果强迫。如果强迫儿童学习,不仅不能达到成人所期望的成果,而且对儿童还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教师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去激发儿童的求知愿望:循循善诱;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注意教学的艺术,使课程富有吸引力;利用教具进行教学,以引起儿童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从而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

7.教学要彻底与巩固

他以巩固地掌握知识,并达到随时可以应用的程度,作为衡量教学是否彻底的标准。他要求教师要在儿童理解的基础上再多做复习,这样不仅可以使儿童的记忆力得到磨练、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有益于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

(二)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

卢梭,1712年6月生于日内瓦,父亲是个钟表匠。由于生活贫困,卢梭在12岁就停学,开始独立谋生。他当过学徒、仆役、家庭教师。但他却通过自学获得了广博的知识。他出版过很多著作,但以《爱弥尔》最为著名。在这部书中他明确地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

1.人的发展和教育分四个阶段

卢梭在自然教育的基础上把人的发展和教育分为四个阶段:

(1)0至2岁的婴儿期。成人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婴儿的身体健康,让他们有充分的活动自由。婴儿的自由活动不仅有益于身体的生长发育,而且这也是婴儿的一种学习方式。婴儿正是在不停的活动中,通过触摸四周的物体而获得最初的一切观念,而进行必要的学习的。

(2)2岁到12岁期。成人应继续进行体育方面和其他各种感觉的发展。卢梭认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在认识上以形象记忆为主,还不能形成概念更没有达到理智的阶段,因此要发展儿童的感觉器官使儿童得到学习的工具,积累丰富的经验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打下基础,而不是灌输他们知识与道德。在感官训练方面,卢梭提出了许多有益的主张。他主张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训练儿童的触觉,通过图画、几何形体和制图来训练视觉的观察力,利用唱歌和听音乐发展儿童的听觉能力等。除感官外,?卢梭对于儿童的身体健康也十分重视,因为他认为感觉器官只有生长在健康强壮的身体上,才有可能充分利用感官和四肢这些智慧的工具,去获得丰富的知识。

(3)12岁到15岁期。儿童从好动变为好奇,若引导得法,好奇心会成为儿童求知的动力。从这时开始,儿童就应该进行学习了,作为教育者就要对儿童进行三方面的教育:有关儿童关心的、可以理解的、自然方面的知识教育;有通过教授儿童掌握研究的方法培养儿童的判断能力,培养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儿童学习的独立性的能力教育;更包括了劳动方面的教育;因为劳动是社会每一个人的责任,而且只有自食其力的人才是一个独立的自由人。

(4)15岁到成人期。卢梭认为,这个年龄的儿童感情已经发展起来,作为教育者必须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这里的道德教育包括培养儿童善良的感情、正确的判断和良好的意志,卢梭还指出这些品质的培养并不是靠说教而是让儿童通过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达到目的的。

2.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成长规律

他主张教育应遵循自然,顺应人的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照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方式,让儿童得不到自由的发展。要想让儿童得到发展,就要让儿童受到三个方面的教育:自然的教育、来自周围人的教育和来自外界事物的教育。而且,只有当三种教育的方向一致、又能相互配合的时候,儿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还主张爱护儿童,珍视儿童的短暂的童年生活。他要求教育者关心儿童游戏,让儿童有充分的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而不是让儿童不断的读书。在教养儿童道德时,也要从儿童的天性出发,处处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进行教育,而不只是说教、说教、再说教,只有遵循自然的自由教育才能使儿童得到一个完满的发展。

3.教育原则

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教育要适合儿童天性的发展,保持儿童的天性。因此卢梭强调指出,幼儿教育应当遵循自然的原则。具体来说那就是:(1)必须让儿童充分使用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一切力量,相信他们也不会随便滥用这些力量。(2)考虑到儿童的一切身体的需要,包括智慧方面和体力方面的需要,对他们进行帮助,使这些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3)只有当儿童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去帮助他们,也不能依从他们胡乱的想法和没有道理的欲望。(4)应当仔细研究儿童的语言和动作,真正地辨别他们的欲望究竟是直接由自然产生的,还是从心里想出来的。

以上这些原则的精神是:“多给孩子以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养成驾驭他人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少要别人替他们做事。”

4.教育方法

(1)给予行动的自由。为了使儿童的身体能够得到自然的发展,从儿童一出生就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活动自由。但是在给儿童的身体以绝对自由的同时,必须小心地照顾他们、观察他们、跟随他们,以防出现意外。

(2)合理的养护和锻炼。对儿童的养护与锻炼也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在饮食上要合乎自然;衣着要以便于儿童活动为原则;睡眠要充足。在养护的同时还要让儿童进行锻炼,使他们可以生活在一,切的环境中,经受自然的考验;也包括在品质上的锻炼,使他们养成忍受痛苦的本领,具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

(3)注意语言的发展。卢梭认为,人的教育是同人的生命一起开始的。婴儿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受到自然的教育。他们一生下来就听到人们在说话,因此,为了使儿童的语言得到更好的发展,成人要发一些使儿童听得懂的声音;此外,成人在儿童面前说话应当是正确的,使他们觉得成人谈话很高兴,不要孩子一出现错误就出面纠正。

(4)感觉教育。在人的自然发展中最先成熟的就是感觉器官,因此首先要对感官进行训练。在感觉教育中,应当同时发展儿童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器官。

(5)模仿。卢梭认为这是人的一种本能,教育者应该利用这’一点,使儿童在各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6)自然后果法。所谓“自然后果法”,卢梭说过:“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该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食其果的道理。

(三)福禄贝尔的教育理论

福禄贝尔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牧师家庭中。他自幼丧母,父亲因忙于教区的工作,继母待他非常冷酷,这对他日后的教育思想有一定的影响。少年时期,进入乡村中学学习,受到了很深的宗教与神学的影响。17岁时进入耶拿大学学习,后因经济困难而辍学。1805年夏天,福禄贝尔到法兰克福的一所裴斯泰洛齐式的学校任教,两年里他对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进行了认真的学习与深入的研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也成为他一生中的转折点。后来他又进入大学学习,教育思想和哲学观点逐渐形成。1837年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开设德国第一所幼儿学校,专收3~7岁的幼儿。1840年正式将此学校取名卫幼儿园,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福禄贝尔的代表作是《人的教育》(1826),这本书主要论述了有关婴儿期、幼儿期及少年期的发展和教育,展示了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1.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人的内在精神本性

他认为,人同自然界的万物是一样的,是在发展中表现出其内在的精神本性的。因此,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人的内在精神本性。这样不仅仅使人类了解自己,同时也培养受教育者形成有胆识、有智慧的个性,使其具有和谐统一的人格。

2.人的发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福禄贝尔认为,人的发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延续,前一个阶段并不阻碍后一个阶段,而是后一个阶段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必须按儿童不同的发展阶段,去辅助儿童学习一促进儿童的发展。如果不遵循儿童发展的阶段,盲目的促进儿童的早熟,这样做不但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相反,“会从根本上危害、妨碍甚至破坏人的继续发展,没有任何教育价值可言。

3.儿童发展三段论

福禄贝尔认为教育的使命以及人的全部生活,都处在不断发展的历程之中,这种发展是无限的、永恒的。而儿童的发展则是由“自然儿童”出发经由“人类儿童”最终成为“神的儿童”。儿童发“自然的方面”,只有通过教育力量,才能把原来潜伏的“人类的”和“神的”两方面显现出来。这里所说的“神的儿童”是指:以圣经上所界定的做人标准的儿童,而不是一个抽象的目标。这里包括信仰神,以神的言行为楷模,为神服务等等。

4.儿童的四种本能

福禄贝尔认为儿童共有四种本能,第一为活动的本能(即是—种创造的本能),第二为认识的本能(即揭示万物的本能),第三为艺术的本能(即进行艺术创作的本能),第四为宗教的本能.是前三类本能的归宿。教育的任务在于促进儿童内在本能的发展,以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此,他把课程分为宗教及宗教教育、自然教育及数学、语言及语言教育、艺术及艺术教育四大领域。

5.教学即生活

福禄贝尔在对待家庭与教学科目时,认为“教学即生活”,强调只有当家庭与学校生活一致时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在课程与教育目的问题上,福禄贝尔有一段话至今仍发人深思,他说:“幼儿时期的生活方向未完全确定,如幼儿绘画并不是为未来成为画家做准备,教幼儿音乐并非以将来成为音乐家为目的,这些活动仍然为发展幼儿时期多方面人性所需,如个体需食物来补充营养一般。我们要帮助儿童真正过着完美的儿童期,为达到这个目的,即使儿童的学校生活需要延后一年或两年来完成,还要比误导他们的人生目标要好一些。”

6.福禄贝尔的教育方法

(1)在游戏中获得发展。福禄贝尔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有系统地把游戏活动列入教育过程的教育家。他认为,儿童的游戏,其意义和价值就在游戏的本身,只是为游戏而游戏,游戏活动过程即是目的,同时也是动机。

他认为,儿童通过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其自身地内在需要和冲动,同时也可以认识未知地世界;游戏活动一方面可以发展儿童地自主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儿童地责任感和义务感。所以游戏是一种正确而有效地教育方法。

(2)恩物引起幼儿地活动。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地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地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地物体制成地,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地初步训练。福禄贝尔设计地恩物有20种,前10种是分解恩物,着重于引导儿童的发现,是带有游戏性的恩物;后10种为综合恩物,着重于引导儿童的发明与创造,是带有作业性的恩物。恩物教学的主要宗旨,就是从恩物的游戏中训练儿童的感觉,让儿童形成整体和统一的观念。

作为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创立者,福禄贝尔是近代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奠基人。尽管他的理论与实践带有宗教神秘主义和形式主义,但是,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幼儿园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而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在20世纪初期,他所制定的幼儿园教育体系也是国际最流行的。他创立的幼儿园作为一种教育的形式一直沿用到现在;他的幼儿园教育理论,至今对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仍有启迪的作用。

三、现代学前教育理论

(一)蒙台梭利教育理论

蒙台梭利(1870一1952),是20世纪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早年,作为一名医生,她关注于智障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为他们设计出一套训练的方案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后,她将进一步完善了的方案运用于正常儿童,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信念和幼儿教育方法。

1909年《蒙台梭利方法》一书的出版,使其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在各国幼教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个世纪中,蒙台梭利教育虽几经沉浮,但至今仍活跃在世界教育舞台上,成为国际几个著名的早期教育模式之一,或者渗透到其他各种模式之中。

(一)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本质看法,它是建构教育理论的基础和进行教育实践的前提。蒙台梭利结合自己的观察与研究,提出了自己对儿童的独特看法。

  1. 儿童具有“吸收的心智”

  2. 蒙台梭利认为6岁之前的儿童本身具有一种吸收知识的自然能力,即所谓的“吸收的心智”。借助于这种能力,儿童能通过与周围环境的密切接触和情感联系,于下意识、不自觉中获得各种印象和文化,从而塑造自己,形成个性和一定的行为模式。因而没有人是被别人所教导的,每个人都是自我教育而成的。

  3. 2.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

  4.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对于环境刺激有一定的敏感时期,这种敏感时期与生长现象密切相关,并和一定的年龄相适应。她认为敏感是生物在发展时期所具有的一种特殊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力量。但这只限于对某一特定的感受能力的获得,一旦获得之后,这种特殊的感受活动便消失了。根据长期的观察和研究,蒙台梭利指出了一些心理现象的敏感时期。

  5. 感觉发展敏感期:出生到5岁,这时期,儿童不仅能有选择地注意周围的环境,而且开始建立并完善各种感觉功能。

  6. 语言发展敏感期:出生后3个月即对人的声音产生极大兴趣,然后对词,最后才对语言产生兴趣,并逐渐掌握复杂的人类语言。语言发展的颠峰期在1岁半至3岁左右,而敏感期则延续到5岁左右。

  7. 秩序感发展敏感期:这里的秩序感(Order)指的是对物体摆放的空间位置或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性。未满l岁的儿童就有一种借助于某些可预测的事物秩序来了解和掌握外在世界的需要。2岁左右是儿童秩序感发展的高峰期9并延续到3岁。

  8. 肢体协调发展敏感期:1—4岁,似乎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冲动驱使幼儿去不断重复同样的动作,目的只在于充分掌握自己的肌体控制。

  9. 群性发展敏感期:2岁半一5岁,儿童产生对社会团体生活的兴趣,希望被别人接纳、肯定,也开始学习与人相处的方法。

  10. 蒙台梭利要求在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时期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和帮助。从而促进幼儿心理的正常发展,并避免延误时机带来的儿童心理发展障碍。

  11. 3.儿童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

  12. 蒙台梭利认为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她在《教育中的自我活动》一书中指出,儿童由于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和心理的需要产生一种自发性活动,这种自发性活动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使儿童获得有关经验,从而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

  13. 但是,蒙台梭利不认为儿童最主要的活动是游戏,她认为游戏,特别是假想游戏会把儿童引向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可能培养儿童严肃、认真、准确、求实、责任感和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和行为习惯。在她看来,只有工作才是儿童最主要和最喜爱的活动,而且只有工作才能培养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并促进儿童心理的全面发展。

  14.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知,蒙台梭利相信孩子具有天赋的发展潜力(“吸收性心智”),以及依次出现的内在需求(内在敏感性),当这些需求得到环境的配合,孩子的天赋的潜力便得以发挥,进而乎完整的个体。既然孩子是主动与环境互动,进而自我修正及发展,那么,教师能做些什么?蒙台梭利认为,教师要向儿童学习,从孩子身上去找到可以配合他们内在需求的互动环境,然后为孩子准备之。蒙台梭利教育方案正是遵循这样的思想来设计和组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