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侯龙书院作文450字

家乡的侯龙书院作文450字
2024-12-15 11:38:1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秋阳暖暖的,原野一片丰收的景象。坐落于双鬓垅山麓的古老书院,恬静地望着南面公路上车来人往。
  是啊,云淡风轻,年华静逝,侧卧于一株古樟树下的书院,冥想于岁月的窗前,醒着不老的灵魂,静静地阅读着沧桑的过往,一任追忆的思绪如溪水漫流,回忆起那些温馨的朗朗书声,遥想起那位聪颖博学又尊老重教的先贤陈国瑛——
  正是这位幼年丧父的贡生,幸得贤惠母亲郑氏精心栽培,还不到20岁,就建凤阳堂。因为有志于书香,同时构筑园斋,亭榭池沼,颇有江南园林之情趣。在这闭塞的乡野山村,有如此“恢恢乎气量宽宏,有大雅之规”的竹园斋,当属不易,自然有村里的长者和贵宾欣然前往。
  陈老先生于此山林僻静之处建成一所学舍,延大儒主持,供人读书治学,精致的侯龙书院,促成了陈氏弟子读书风气蔚然。
  书院,乃聚徒讲授、研究学问之所。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各学派互相讲会、问难与论辩,抨击时弊,此处成为思想舆论和政治活动场所。这样的自由讲学,提高了人们的学术水平,陶冶了学子们的道德情操,也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恰如东林书院的对联写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小小书院,对社会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起过巨大的推进作用。
  侯龙,吾峰,乃至于整个永春,都应该缅怀这位尊敬的陈老夫子!是他,勤学精进,事业有成:是他,眼光独到,肇兴书院;是他,格物致知,胸怀山水田园之美……
  这么一介有智慧、有担当、有爱心的书生,不计艰辛,创建书院,其功为后世所景仰,其德为后人所称颂。是故,后来者,如陈孝柳创构临池书屋、陈孝开组织重建,还有翁学本书写匾额、郑淑麟刊刻牌匾,他们继承先辈遗志,热心公益,为书院建设和启智乡民不遗余力地添砖加瓦,垂裕后昆,令人感叹,令人钦佩。
  从侯龙书院的侧门进入院内,好象走进北方的四合院。上厅下厅相望,东厅对称西厅,另有厢房为居室。院中一个大水池,有活水流通,石桥亭子通往西院桂轩,即临池书屋。桂轩雕龙翘脊,彩绘的花鸟走兽形象逼真。在这般斯文之地,刻写精美、诗意盎然并富有教育意义的对联和门叶字,至今仍保存不少,依稀可见。
  站立在书院的正大厅前,微风送来淡淡的桂花清香,我朝厅中望去,仰视着这三副对联:“种树类培佳境地,读书如拜小神仙”、“贤能所至人咸仰,和惠为怀世尽春”、“博左图搂周汉制,无声诗写晋唐题”,默念沉吟之际,目光迷离之时,仿佛看到——这破败院落又恢复到原先的锦绣华屋,陈国瑛儒雅飘逸,壮怀激烈,正执一卷书册,语音铿锵地给众生徒讲解经、史、子、集,“以传道而济斯民也”……
  忝为一个读书人,我笃信知识的力量,敬佩师尊授道解惑的循循善诱之精神,更敬仰重教兴学的领路人。以陈国瑛为代表的一批先人,他们立足山乡僻壤,以拥书讲学为务,勇创开拓教学之途,以平生之所学反哺教育、回馈社会,“真可谓克尽为祖为父之道也”,其心可表,其志不朽!
  置身于这历史悠久的古代书院,虽然古建筑在岁月的冲刷下已是残破待修,但我仍能够从其斑驳灰暗的景致里,读懂其中饱含的历史厚重感与体现的社会使命感,故特作此小文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