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要;将近。
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不出,火且尽。”不出,火星将尽
2、暂且;姑且。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且放白鹿青崖间。”暂且放养白鹿,在那青崖之间
3、尚;尚且。
汉代司马迁《鸿门宴》:“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我连死尚且不怕,一杯酒怎会推辞呢?
4、又;一边……一边。表示并列关系。
先秦《伐檀》:“河水清且涟漪。”河水清清又起波纹
5、而且;况且;并且。表示递进关系。
战国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对晋国国君施过恩惠。
6、即使;即或。表示假设关系、让步关系。
汉代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就是普通人对这种情况也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
7、或者;还是。表示选择关系。
汉代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岂吾相不当侯也?且固命也?。”难道是我的骨相不该封侯呢?还是命该如此呢?
1、今义:
(1)尚,还,表示进一层:既高且大。尚且。况且。
(2)表示暂时:苟且偷安。姑且。
(3)表示将要、将近:城且拔矣。年且九十。
(4)一面这样,一面那样:且走且说。
(5)表示经久:这双鞋且穿呢!
(6)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且说。
(7)姓。
2、组词:
(1)且慢:暂时慢着(含阻止意):~,听我把话说完。
(2)姑且:副词。表示暂时地,只好如此:我的意见~保留,以后再讨论。
(3)苟且:只顾眼前,得过且过:~偷安。敷衍了事;马虎:因循~。他做翻译,一字一句都不敢~。不正当的(多指男女关系)。
1、表示选择,还是 [or]
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水浒传》
2、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白话释义:年轻时的岁月是可惜啊。
3、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白话释义:懂得借书有幸运也有不幸运,那么他读起书来就一定很专心。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呢”、“吗”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
白话释义:你是人家雇工耕田的,哪里(会)富贵呢?
组词如下:
也许、也好、也罢、也波、也门、哎也、也已、也夫、欧也、也曾、也克、挨也、耳也、也得、也是、得也、也们、也欤、也与、也者、也儿、非也、也耶、也可、也孙、握也、也哉、以也、逻也、白也、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也,女阴也。象形。,秦刻石也字。
白话版《说文解字》:也,女阴。象形。,是秦代刻石的“也”字。
组词解释:
1、也许:或许。表示不很肯定。
巴金 《春》一二:“她也许是被希望鼓舞着,也许是被焦虑折磨着。”
2、也好:也罢(语气较轻):不去纠缠~,何必为这点儿小事闹得满城风雨呢?。领导干部~,普通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3、也波:衬词。无义。
4、也门:西亚国家。在阿拉伯半岛西南部,临红海和阿拉伯海。面积5319万平方千米。人口1580万(1995年)。首都萨那。高原、山地为主。除山区外,气候干热。东北部有沙漠分布。农牧业为经济基础。咖啡是传统出口商品。
5、也夫:语气助词。表感叹。
鲁迅 《花边文学·刀式辩》:“文学家看小说,并且豫备抄袭的,可谓关系密切的了,而且如此粗心,岂不可叹也夫!”
且,在文言文中有多种用法。
一、助词(jū)用在句末,相当于“啊”。如:狂童之狂也且。——《诗·郑风·褰裳》
二、代词(qiě)此,这;今。如:匪且有且,匪今斯今。——《诗·周颂·载芟》。毛传:“且,此也。”
三、动词(cú) ,往。《诗▪郑风▪溱洧》:“士曰既且。”陆德明释文:“且,音徂,往也。”
四、副词(qiě)
1、将近;几乎。年且九十。——《列子·汤问》。上晚年多内宠,小王且二十人。——《资治通鉴》
2、将;将要。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诗·齐风》。且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3、暂且;姑且。且往观乎?——《诗·郑风》。且携所著。——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4、用来加强语气,表示某事物的极端的、假设的或不可能有的情况或事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项羽本纪》
5、表让步,尚且;都;还。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白马篇》
6、[方言]:表示需要或可以延续很长时间。如:这笔且用呢;他且来不了呢。
7、【方言】:{且(qiě)表示客人}今天家来了个且,一会再说。
五、连词(qiě)
1、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而且”。君子有酒,旨且多。——《诗·小雅》
2、又……又。连用以表示两件事同时并进。如:既高且大;且战且退。
3、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抑或”、“或者”。是且非邪。——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4、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尚且”、“况且”。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5、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若”、“假如”、“就是”、“即使”。且复妄言。——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6、尚且,还。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项羽本纪》
”且“字用法比较多,词性也比较复杂。除了少数文言中虚词用法外,一直沿用至今。
主要用法有:
一、助词 用在句末,相当于“啊”。
二、代词 此,这;今。 匪且有且,匪今斯今。——《诗·周颂·载芟》。
三、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且说。
四、副词
1、将近;几乎。 年且九十。——《列子·汤问》
2、将;将要。 且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3、暂且;姑且; 且往观乎?——《诗·郑风》
4、表让步,尚且;都;还。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白马篇》
五、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而且”。 君子有酒,旨且多。——《诗·小雅》
2、又……又。连用以表示两件事同时并进。如:既高且大;且战且退。
3、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抑或”、“或者”。 是且非邪。——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4、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尚且”、“况且”。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三国志》
5、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若”、“假如”、“就是”、“即使”。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传》
6、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项羽本纪》
更详细的用法可以参考百科里面的,或者《辞海》、《现代汉语大辞典》等工具书,都比较完善。
之
古汉语释义:
之常见含义
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
动词
到,往。【现代汉语解释】
例:①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②行不知所之。——《庄子》
③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④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赋》
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①人皆吊之。——《塞翁失马》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③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
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鸿门宴》
⑤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
⑥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2.指示代词,这。
例: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④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我。
例: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4.可用于宾语前置句复代指宾语,用于动词之后。
①野语有之曰。——《庄子·秋水》
②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
③珍宝尽有之。——《史记·项羽本纪》
助词 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例:①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③若能以吴、蜀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贾谊《过秦论》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
①宋何罪之有?——《公输》
②何陋之有? ——《陋室铭》
更多的解释,请去《百度百科》查阅‘之’字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