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中学生语文,尤其是高中的语文,尤其是现代文。
不应该限于课本上那一篇文章,然后去深挖每一句话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意义之类的问题。
而应该以这篇课文的题目和主题为引子,给学生们介绍相关的一些内容:
比如作者的其它作品,什么《拯救乳房》《女心理师》之类的相信他们会有兴趣,和他们讨论一下作者的其它作品确实也挺有意义的。
那篇《我很重要》我记得当年还是在《读者》上看到了,好像不久后还是在《读者》上看到过一篇《我并不重要》的文章,现在找不到了,题目可能不太准确,差不多就那个意思。
这两篇文章读的时候都给我不小的启发,前者让我在失落的时候找到了那么一点的心理安慰;后者让我在兴奋之余知道自己的渺小。
同时,读后一篇文章的时候,不禁让我想起曾经读过的《我很重要》,对比两篇文章的观点,我发现这个时候我对自己重不重要的认识才真正得到了提升。
有对比才会有提高。
你总围绕着一篇文章去讲,总在琢磨某句话的意思,真的能读出什么深意吗?
不妨把相似的文章拿出来对比着读,把观点相反的文章放到一起进行辩论,这时我们才真正开始学会思考。
我一向反对教条化的教育方式,反对意见的可贵不在于它的正确性,而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看待事件看待人生的另一种视角。
别让孩子活在笼子里!
正确很正确啊
正确,但也要正确的却理解,正确的话不恰当的理解就会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