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句诗词的最后一个字就是下一句的第一个字这是什么诗

2025-01-05 03:37:5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每一句诗词的最后一个字就是下一句的第一个字是“顶真诗”

顶真”也叫“顶针”、“联珠”或“蝉联”。指用前一句的结尾(字、词语或句子)作为后一句的开头,使语句递接紧凑而生动畅达。这是修辞学上辞格之一。用在诗中,便称顶真诗。

顶真诗的类别有以下三种:

一、下句的首字与上句的末字相同。

例如《小桃红·情》
元人无名氏的小令[越调]


断肠人寄断肠词,词写心间事。事到头来不自由,自寻思。
思量往日真诚志。志诚是有,有情谁似,似俺那人儿?

这支小令用自述的口气,抒发了一位女子对爱人的思念与对爱情的坚贞不渝。顶真辞格的运用,使句子之间环环相扣,更好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缱绻缠绵的柔情。

二、下句的一个词或短语与上句的相同。

《平陵东》

汉乐府诗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劫义公,高堂下,

交钱百万两走马。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

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东犊。

这首相和歌,以唱和的通俗形式,具体揭露了官府明目张胆公然勒索百姓的情景,顶真句式的运用,加强了不满与愤懑的感情。

《送刘十六归山白云歌》

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

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全诗寄情于景,以“白云”“湘水”等景物,抒发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无限关怀的深情。

三、是上一小节(或上一首)的末句又作为下一小节(或下一首)的首句。

《忆金陵(三首)》
王安石
覆舟山下龙光寺,玄武湖畔五龙堂。

相见旧时游历处,烟云渺渺水茫茫。

烟云渺渺水茫茫,缭绕芜城一带长。

蒿目黄尘忧世事,追思尘迹故难忘。

追思尘迹故难忘,翠木苍藤水一方。

闻说精庐今更好,好随残汴理归艎。

三首诗追忆金陵的无限美好风光,包含着对世事的感慨与忧伤。三诗形式上首尾联珠,内容却又各自有一定独立性。

回答2:

苏小妹的连环诗

相传我国古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绝世聪慧,文采超群,特别擅长诗词歌赋和联对。她有一首《闺情》是采用叠字回文诗的格式写的,也称连环诗,读来饶有情趣。

《闺情》
久慕郎秦假乱真,假乱真时又逢春,
时又逢君花含玉,花含玉久慕郎秦。

关于苏小妹的连环诗,还有如下故事:
一日,苏小妹与长兄苏东坡正荡舟湖上,欣赏那无边景致,忽然有人呈上苏小妹丈夫秦少游捎来的一封书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首别出心裁的回文诗,苏小妹看罢微微一笑,立即省悟出其中的奥秘,读出了这首叠字回文诗:
静思伊久阻归期,
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
时闻漏转静思伊。
苏小妹被丈夫的一片痴情深深感动,心中荡起无限相思之情。面对一望无际的西湖美景,便仿秦少游诗体,也作了一首回文诗,遥寄远方的亲人:
采莲人在绿杨津,
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
歌声漱玉采莲人。
苏东坡在一旁深为小妹的过人才智暗暗高兴,他也不甘寂寞,略加沉吟,便提笔写了如下一首: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回答3:

“顶针”是一种修辞手法 亦称“联珠”、“蝉联”。
主要特征是:前句的末字/词,与下句首字/词相同。例如:
桃林枝枝挂满桃,桃花谢落已飘渺。
渺渺晨雾风吹散,散落远方入仙岛。
岛中仙人唱神曲,曲终饮酒醉逍遥。
遥望远方家何在?在家亲人呼唤召。
召来归子问寒暖,暖风入面心理笑。
笑问此行何最美?美在亲人爱已到。
到达它方均为客,客在远方念家好。
好梦已终应归心,心地真诚是法宝。
宝物送给最亲人,人人称赞有忠孝。
孝亲尊师为根本,本来就是为人道。
道远任重归无期,期盼家乡最美娇。

回答4:

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称联珠、蝉联、连环。

回答5:

月色婉婉入水青,
青衫凉簿卷西风,
风镝敛入空山寺,
寺隐古松弄铁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