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们观察、分析、解决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方向,为我们不断提升党的执政理念、推进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的坚持社会主义。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自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来,经过20多年的不懈探索和大胆实践,我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我国现有的市场体系仍旧不够健全,市场发育仍旧不够充分。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并指出实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我们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在发展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
3、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集中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化进程不断加快,然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却没有完成。积极推进政治制度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仍是我国在近一段时期内需
要面对的重要任务。总结苏联模式失败的原因,全社会民主的缺失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我国还需要不断健全民主集中制度。
4、坚持依法治国,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法律本质是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意志,可以从法律上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也可以规范政府的职能运行,从而能使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健康发展。[4]依法治国,是我国一项大政方针,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保证国家各项事务都能达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
5、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和主要内容。当今时代的主题仍旧是和平与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同样,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的力量。
苏联模式,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的改革实践,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弊端,这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对于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讲,深入研究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了解其成功与失败,剖析其内在的原因,获得相关经验启示,对于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过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主要体现在:1、苏联模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2、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和人员保障;3、促进了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这一制度,从长远上来看,弊大于利,直接导致了苏联后来的贫穷和落后,是苏联发展路上的很大障碍,与日后苏联的解体有很大关系,这一制度的弊端有:1、权力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执法几乎得不到监督,民主法制建设受到严重破坏;2、农民阶层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农业生产积极性受到毁灭性打击;3、一昧地追求重工业部门的发展,而忽视了轻工业和农业等部门的发展;4、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规律,限制了自由贸易,严重偏离了列宁最初的建设思路;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