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观察方法,不仅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物我与交融,同时也是产生意像造型的唯一途径。意象是中国画艺术表现的核心结构,也正是基于此,才产生了线性结构这种东方绘画艺术中所特有的迹化形态。因此正确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国画的观察方法,是一个中国画家所必须具备的艺术修养和基本能力,因为,无论是中国画的表现语言,还是思维方式,乃至造型规律,观察方法的运用都是最基本的原发点。

此图将黄山峭壁至于一侧,右有一高一低两处竹笋,各自孤立,本来难以形成构图上的呼应。但最下一株松树弯曲下垂,恰好将石笋与主体连为一体,中间一株松树主干向上,与峭壁的气势融合无间,支干却下探与石笋和下方的松鼠相照应,既增加了变化,又面其孤立。


此图非常明确地运用了宏观的以大观小与微观的以小观大法,图中峭壁之入云端,是宏观远望以取其势的结果。以此距离,不仅远人无目,而且于丛林深处是否有人都难以区分,但此图远人不仅有目,而且嘻唱之态刻画生动非凡传神。成功的运用宏观与微观的结合,达到了欲远即远,欲近即近的自由境界。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国人皆知的经典巨制,以取其势的视角来看,几乎都属于远人无目的距离。但是画中眉目清晰,表情生动,甚至连最远处的铺子里的摆设都画出来了,这种效果,是中国画天人合一的宏观与微观的典型体现。


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在工笔花鸟中体现的有为典型,锦鸡的羽毛根根可数,蝴蝶须,目清晰可变,不仅使画面具有极大的可赏性,而且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