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乡下人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2024-12-16 12:25:10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演讲人:周其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主题:读懂城乡中国
时间:2014年8月17日
主办:中信出版集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

【编者按】
中国虽然大,可以说只有两块地方:一是城市,一是乡村。中国的人口十几亿,也可以说只有两部分人:一部分叫城里人,另外一部分叫乡下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及其同仁历时5年,陆续以实地调研的形式,深入调查了中国很多地方城乡的情况,创作了《城乡中国》,寻找城乡之间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后果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试图找出城镇化改革的症结,消除城乡之间的巨大分隔,找到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契机。
今年8月,《城乡中国》(下)出版。8月17日,应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中信出版集团的邀请,周其仁在“朗润 中信书院”第八期上就最新作品发表演讲。
以下是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整理的部分发言实录及精彩提问:
城里人、乡下人怎么差距这么大
为什么同样是中国人,城里人、乡下人怎么差距这么大?我们从小生活在城市,不理解,我们觉得我们从小有的东西天下人都会有,去了农村才知道,我们与生就有的东西,很多农村人一辈子都不会有。为什么形成了这么一个制度?这跟我们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平等、缩小城乡差距对不上啊,形成很大的反差,你问这套东西怎么来的,你就发现我们建国的时候不是这样的。
1949年建国,三年恢复,195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是第一五,一五期间大量农民可以进城,大量可以招工,你看北京有很多外地来的人,怎么来的?就是那个时代来的。
可是后来为什么变化了呢?现在看来有两个因素非常关键,第一,工业化一起来,城市大量招工,农民转到城市收入提高了,但是粮食基础不可靠,我们选择了一个大锅饭的人民公社体制,生产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经常下错误的命令,瞎指挥,粮食供不上来,那时候没有多少外汇,又不跟国际市场打交道,又不进口粮食,那你这个工业化城市化就不能够持续。
所以到了1957年以后,1958年大跃进,好几百万人进城,到了1959年、1960年、1961年,就发现无以为继,发生了饥荒,很多人口非正常死亡。那怎么办呢?在当时的局面下只有一个办法,这也是当时中央做的决定,以1961年为算,前三年新进城的人口全部回去,加到一起是2100万人,中共中央国务院一个通知,那时候政府的权威性还真是蛮高的,一个通知就回去了,拖家带口,只要是前三年新进来的,全部迁出城市回到农村,种地,生产粮食。
然后就从制度上完善,你回去了不能再随便来,我们就有非常完备的户籍制度,粮食制度,农副产品供应制度,就业制度,同时城乡之间,1961年以后才形成这个完备的城乡壁垒,《宪法》是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迁徙自由还是公民的权利之一,但是实际情况已经做不到了,迁徙自由就是你觉得哪里好就可以到哪里去,你觉得哪里收入高,你就可以往那里走。
但是由于大跃进,由于一些错误的政策,带来的经济的实际负荷和压力,让这个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变化就持续了多少年。所以1978年的改革经济上很大的一个问题,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
土地入市难题
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就是面对现实,尝试解决,因为我们习惯用的词就是把城乡之间的壁垒慢慢拱开,怎么拱开?第一步,农民先把饭吃了。第二步,你生产的粮食也好,农副产品也好,可以自由地往城市销售,按市场价格来结算,过去都是低价,必须交给国家。第三步,农民这么多劳动力,体制对了,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窝在农村。
2005年广东通过了《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广东省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将直接进入市场流转,结束了以往必须经由政府征收、出让的局面。但这方面今天为止还没有全国的法律。所以我老管它叫改革的半拉子工程,人动了地要动,不然人怎么配合,到哪落脚,到哪办工厂,这是非常实际的经济问题。
包括上海,今天的上海可不是1980年代的上海,建了多少东西,哪来这么多钱,一个筹资来源就是土地,而且你越建得好,大家对它的未来越有信心,地价就越贵。
这个半拉子的改革也带来了很多负面东西,第一个负面的东西,政府一手征,一手卖,政府就变成土地市场的一个玩家,不是裁判了,它直接上手了,好处就是如果这个决定对,它非常快,比市场做决定还要快。有很多外国人说中国基础建设搞得好,你们只要划一条线,第二天就建成了。
政府在土地上,一手征,一手卖,如果我们的民主法治建设是非常完备的还好一点,现在中纪委反腐败,重点领域有一个土地,为什么有土地?土地怎么了?土地这种半拉子改革非常容易发生腐败问题,这块地怎么用,给谁不给谁,高度稀缺的东西到底分配给谁,这里面的利益太大了,也把很多官员给害了。这些问题都是随着积累,越来越严重。更大的问题是,你一手征一手卖,农民和他们的集体也不是傻子,他就是比你慢一点,你看懂了他们也看懂了,他不干了,往地上躺,可以吧?跟你闹,可以吧?群体冲突事件就有这个问题,你就好好过日子不好吗?动不动就群体事件,这是背后制度安排有问题,才会连串发生这些现象。
资源配置效率有有效的一面,但是无效的一面也在增长,土地进城以后增值分配不公正,希望能够让背后的利益集团平衡,这就是半拉子改革工程。
你改还是不改?怎么改?这是难度很大的事情,农民的房、农民的地、集体的产业、集体的厂房,大量已经卷进了市场活动,法律上没有空间,把相当数量的活动放到非法空间,非法帽子满天飞,你拿着一个什么条款,下去执法,小产权,全世界哪有这么个词?什么叫小产权?谁大谁小?政府卖就是大产权,农民卖就是小产权,这怎么讲得通?回到费老先生(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先有农民,先有农村,城市是后来的,搞清楚,然后你说它非法。
有没有办法把后面问题的解决?反正最基本的经济问题很简单,几亿人换地方住,你要有地方给他们住啊。全部变成政府的地,政府来搞社会保障房,现在的问题,城市政府解决城市居民的住宅问题还一头雾水,房价问题怎么调,调了多少年,你再解决几亿农民的居住问题,我看这个要求太高。还是现实一点,把有些口子开一开,维持我们的规划,维持我们的用途管制,不能随便侵占耕地,尝试一下让农民的土地进入市场。城市化,土地问题变成一个高压线,变成一个难题的时候,权衡左右,办法就两条,一条是逐步收缩耕地范围。第二,你收敛以后,城市农民工业用地怎么办,探索农村阶梯土地进入市场的办法,我认为这个是对的,问题是贯彻不利。

这是一个课题,更是一个难题
正在努力的寻求着一个平衡点

回答2:

都是钱惹的祸

回答3:

这个主要还是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