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田信长能够统一日本大部的主要原因、战略、策略和政策是什么?

2024-12-20 20:38:1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兵农分离与富国强兵:信长充分发挥尾张、美浓两国的地理优势——人口多且物产丰盛,建立起兵农分离的制度。由于当时各大名经常交战,农工业人口都被调集为兵,粮食短缺,必须寻找商人外买。织田信长把多余的粮食对外卖出以聚敛财富,把过剩的失业人口专门组织成士兵,使之专业化,因此农民可以专心生产,军人的素质也提高,粮食与金钱的储备更多,也得到更有效的管理。
检地制度:信长为了确保家臣与士兵的俸禄不会短缺,同时为了防止地方诸势力拥兵自重,构成内部不安定的因素,于是采取“检地”,就是缩小诸势力的领地,透过固定对诸势力援助的方式,使这些诸势力逐渐降低其主体性,不但增加了自己的收成,也降低了境内发生暴动的可能性。
信长是个“创造性的革命家”、有时被评为“疯狂的革命家”,后者可认为是日后丰臣秀吉的政策,所制造而成的印象。其证据是,于信长在世时,批评信长之类的论理书籍并不存在,此类书籍都是在信长死后才制作出来的。至现今成功实行改革的人物例子并不多,而信长的革新政策不为周围人所理解,导致无法为人所遵从,是其改革不成功的要因之一。关于改革,有一说是认为于乱世时代的改革多少需要强势推行,如信长那样去推行必要的革新政策,是不得不为的事。
信长有“爱奴不爱才”的倾向,在世时身边皆无采用军师、参谋类的人物,而只采用忠实执行命令者;如堀秀政、森兰丸等优秀的秘书。竹中重治(竹中半兵卫)、黑田孝高(黑田官兵卫/如水)等人,名义上虽为信长的家臣,实际上却为秀吉的军师,可证实信长用人的标准。一般说法,竹中似乎厌恶信长、黑田则对信长的实力高度评价,然而即使黑田赞许信长,也无法为其参谋。一般说法,黑田孝高为发挥自身长才而选择了信长之下有潜力的羽柴秀吉(丰臣秀吉)。
另外,信长用人是执行不拘泥于身分、家世的实力主义政策,执著于传统与家世的一部分大名,则对信长的政策、性格给予不好的评价。关于本能寺之变发生的原因,有一说是信长在军事、政治两面上都实行了前所未闻的行动,而对明智光秀来说,信长的行为太过偏离于一般社会标准,所以导致光秀不得不背叛信长。
1580年,信长以过往谋反的罪名放逐了林秀贞,而同罪的柴田胜家却未被究责。这是信长对胜家实力的评价及信赖的表示。事实上于信长在世时,给予胜家越前8郡75万石的领地,可说是织田家臣团中最大的领地,这也等同于给予胜家在织田家中排名第一家老的地位。而对松永久秀的实力也有正面评价,甚至其背叛信长后再度投降的两次也都被原谅。由此可窥见信长原貌——只要是有能力的人,信长也会原谅其罪行并重用之。实际上背叛信长的人,大多数都是于信长上洛以后才加入的家臣,于尾张、美浓时代的老臣中,几乎无背叛信长的。加上战国时代武将被收买、背叛等乃是家常便饭,并不能说信长对待家臣的方式有问题。
三好义继战死,有一名叫坪内的厨师,成为信长的俘虏。当时信长对坪内说:“烹饪的料理美味的话,就免你死,并用你为厨师。”之后坪内做料理给信长吃,信长说:“这料理只是水”,就下令将坪内斩首。坪内要求再给一次机会,而坪内第二次的料理,信长夸说“很好吃”,于是用坪内为厨师。之后坪内被人问到:“一开始,就用第二道料理,不是很好吗?”。坪内却取笑信长:“一开始我是做公家京都风的高级料理(清淡),之后只是做重口味的乡下料理罢了。信长公终究也只是个乡巴佬罢了。”听说了此事信长并不生气,笑着说:“厨师受雇于我,须努力配合我爱吃的口味,方是家臣本分。对此怠慢者仅是无能耳。”
天下布武

“天下布武”之印从字面上解释天下布武为“于天之下、遍布武力”。通常解释成“以武力取得天下”,但近年的研究则是解释成“以武家的政权来支配天下”的意思居多。如上所述信长将自己所在地改名岐阜时,即开始用“天下布武”印,岐阜的命名是取自中国周朝文王于岐山为根据地、日后君临天下之意(阜为山丘之意),由此可窥信长志向。日后以岐阜为根据地,展开往后长达15年的统一日本之路。
日本中世纪的权力关系在公家、寺家、武家之间有复杂的关联。信长的目标天下布武,可认为其带有为废除公家、寺家的权力并正式建立武家政权的意味。为了实现此目标,针对寺家的政策则击溃一向一揆、于石山合战击败本愿寺的显如等人。而室町幕府位于京都,此一地理条件导致与公家间的深厚关系,从此角度来看,为断绝此关系而放逐足利义昭也是合理的。
[编辑] 宗教与佛教政策
信长虽称其信仰宗教为日本佛教法华宗,但在对本愿寺一向一揆、比睿山的政策,使用“妙法莲华经”等字样作为军旗,以及在安土城的石壁上采用地藏菩萨、墓石等事,都显示出其矛盾。据路易斯·弗洛伊斯的记载,信长习于唯物论思考法、对神佛的存在、灵魂不灭等事是不相信的,基本上是无神论。由信长批评当时僧侣的蛮横、夸赞基督教传教士等事,可见信长并非全盘否定宗教。
一方面安土城天守内的屋顶、壁画采用以佛教、道教、儒教为题材的绘画,对净土真宗与天台宗延历寺的宗教活动等也未予以禁止。一般认为可能信长并非否定宗教,而是考虑将其视为天下布武事业的一环,将现存宗教与政治分离、或政治上的宗教统一。
信长于安土城内安置了一个称为“梵山”的大石,信长将其做为御神体(神圣的物体或神的化身),并要求家臣、领地人民去膜拜。(出自路易斯·弗洛伊斯的《日本史》)
信长曾在安土城召开佛教辩论大会“安土宗论”,让日本佛教日莲宗与净土宗两派僧侣激辩,裁判判定由净土方面获胜,信长还特别赏赐胜方银子。
关于宗教政策,有人提出“入城时的询问、征收入城费等事、在传教士的眼中,看来只如同寺庙的香火钱”的意见。
[编辑] 基督教容纳
据说信长曾经皈依日本佛教法华宗或是临济宗大德寺派,也使用“妙法莲华经”等字样作为军旗,但他火烧天台宗比睿山,且终其一生都在和一向宗门徒对抗,不过,信长对从西洋传来的基督教却非常欢迎。信长在安土城设有基督教的教堂,并且容许基督教的传教士到日本传教。信长统治市民的政策相对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比较宽松,对外道基督教也不例外。所以在安土桃山时代的基督教发展十分蓬勃,直到江户时代初期才逐渐减退。信长除了因为他实施宽松政策的作风而对基督教的传入表示欢迎以外,主要是因为信长认为从西方传来的高科技与军火能够更广泛地传入日本。从室町时代末期所传入的火绳枪和战国时代中期所传入的大炮(即大筒),都是由西洋商人传入日本的。

[编辑] 朝廷政策
信长对朝廷天皇政策的考量有两种完全相反的假说,其一说是“信长视朝廷为天下布武的障碍并考虑废除朝廷”、另一说是“信长为实施自己的政策而有效利用朝廷的权威以使其正当化、至少在本能寺之变前,信长跟朝廷的关系都比日后的秀吉・家康还要密切。”在此称前者为“轻视说”、称后者为“尊重说”,之所以对信长与朝廷之间的事情有如此分歧的解释,原因在于本能寺之变中有一说是朝廷参与除去信长、以及残存史料并不完整的缘故。

回答2:

兵农分离与富国强兵:信长充分发挥尾张、美浓两国的地理优势——人口多且物产丰盛,建立起兵农分离的制度。由于当时各大名经常交战,农工业人口都被调集为兵,粮食短缺,必须寻找商人外买。织田信长把多余的粮食对外卖出以聚敛财富,把过剩的失业人口专门组织成士兵,使之专业化,因此农民可以专心生产,军人的素质也提高,粮食与金钱的储备更多,也得到更有效的管理。
检地制度:信长为了确保家臣与士兵的俸禄不会短缺,同时为了防止地方诸势力拥兵自重,构成内部不安定的因素,于是采取“检地”,就是缩小诸势力的领地,透过固定对诸势力援助的方式,使这些诸势力逐渐降低其主体性,不但增加了自己的收成,也降低了境内发生暴动的可能性。
信长是个“创造性的革命家”、有时被评为“疯狂的革命家”,后者可认为是日后丰臣秀吉的政策,所制造而成的印象。其证据是,于信长在世时,批评信长之类的论理书籍并不存在,此类书籍都是在信长死后才制作出来的。至现今成功实行改革的人物例子并不多,而信长的革新政策不为周围人所理解,导致无法为人所遵从,是其改革不成功的要因之一。关于改革,有一说是认为于乱世时代的改革多少需要强势推行,如信长那样去推行必要的革新政策,是不得不为的事。
信长有“爱奴不爱才”的倾向,在世时身边皆无采用军师、参谋类的人物,而只采用忠实执行命令者;如堀秀政、森兰丸等优秀的秘书。竹中重治(竹中半兵卫)、黑田孝高(黑田官兵卫/如水)等人,名义上虽为信长的家臣,实际上却为秀吉的军师,可证实信长用人的标准。一般说法,竹中似乎厌恶信长、黑田则对信长的实力高度评价,然而即使黑田赞许信长,也无法为其参谋。一般说法,黑田孝高为发挥自身长才而选择了信长之下有潜力的羽柴秀吉(丰臣秀吉)。
另外,信长用人是执行不拘泥于身分、家世的实力主义政策,执著于传统与家世的一部分大名,则对信长的政策、性格给予不好的评价。关于本能寺之变发生的原因,有一说是信长在军事、政治两面上都实行了前所未闻的行动,而对明智光秀来说,信长的行为太过偏离于一般社会标准,所以导致光秀不得不背叛信长。
1580年,信长以过往谋反的罪名放逐了林秀贞,而同罪的柴田胜家却未被究责。这是信长对胜家实力的评价及信赖的表示。事实上于信长在世时,给予胜家越前8郡75万石的领地,可说是织田家臣团中最大的领地,这也等同于给予胜家在织田家中排名第一家老的地位。而对松永久秀的实力也有正面评价,甚至其背叛信长后再度投降的两次也都被原谅。由此可窥见信长原貌——只要是有能力的人,信长也会原谅其罪行并重用之。实际上背叛信长的人,大多数都是于信长上洛以后才加入的家臣,于尾张、美浓时代的老臣中,几乎无背叛信长的。加上战国时代武将被收买、背叛等乃是家常便饭,并不能说信长对待家臣的方式有问题。
三好义继战死,有一名叫坪内的厨师,成为信长的俘虏。当时信长对坪内说:“烹饪的料理美味的话,就免你死,并用你为厨师。”之后坪内做料理给信长吃,信长说:“这料理只是水”,就下令将坪内斩首。坪内要求再给一次机会,而坪内第二次的料理,信长夸说“很好吃”,于是用坪内为厨师。之后坪内被人问到:“一开始,就用第二道料理,不是很好吗?”。坪内却取笑信长:“一开始我是做公家京都风的高级料理(清淡),之后只是做重口味的乡下料理罢了。信长公终究也只是个乡巴佬罢了。”听说了此事信长并不生气,笑着说:“厨师受雇于我,须努力配合我爱吃的口味,方是家臣本分。对此怠慢者仅是无能耳。”
天下布武

“天下布武”之印从字面上解释天下布武为“于天之下、遍布武力”。通常解释成“以武力取得天下”,但近年的研究则是解释成“以武家的政权来支配天下”的意思居多。如上所述信长将自己所在地改名岐阜时,即开始用“天下布武”印,岐阜的命名是取自中国周朝文王于岐山为根据地、日后君临天下之意(阜为山丘之意),由此可窥信长志向。日后以岐阜为根据地,展开往后长达15年的统一日本之路。
日本中世纪的权力关系在公家、寺家、武家之间有复杂的关联。信长的目标天下布武,可认为其带有为废除公家、寺家的权力并正式建立武家政权的意味。为了实现此目标,针对寺家的政策则击溃一向一揆、于石山合战击败本愿寺的显如等人。而室町幕府位于京都,此一地理条件导致与公家间的深厚关系,从此角度来看,为断绝此关系而放逐足利义昭也是合理的。
[编辑] 宗教与佛教政策
信长虽称其信仰宗教为日本佛教法华宗,但在对本愿寺一向一揆、比睿山的政策,使用“妙法莲华经”等字样作为军旗,以及在安土城的石壁上采用地藏菩萨、墓石等事,都显示出其矛盾。据路易斯·弗洛伊斯的记载,信长习于唯物论思考法、对神佛的存在、灵魂不灭等事是不相信的,基本上是无神论。由信长批评当时僧侣的蛮横、夸赞基督教传教士等事,可见信长并非全盘否定宗教。
一方面安土城天守内的屋顶、壁画采用以佛教、道教、儒教为题材的绘画,对净土真宗与天台宗延历寺的宗教活动等也未予以禁止。一般认为可能信长并非否定宗教,而是考虑将其视为天下布武事业的一环,将现存宗教与政治分离、或政治上的宗教统一。
信长于安土城内安置了一个称为“梵山”的大石,信长将其做为御神体(神圣的物体或神的化身),并要求家臣、领地人民去膜拜。(出自路易斯·弗洛伊斯的《日本史》)
信长曾在安土城召开佛教辩论大会“安土宗论”,让日本佛教日莲宗与净土宗两派僧侣激辩,裁判判定由净土方面获胜,信长还特别赏赐胜方银子。
关于宗教政策,有人提出“入城时的询问、征收入城费等事、在传教士的眼中,看来只如同寺庙的香火钱”的意见。
[编辑] 基督教容纳
据说信长曾经皈依日本佛教法华宗或是临济宗大德寺派,也使用“妙法莲华经”等字样作为军旗,但他火烧天台宗比睿山,且终其一生都在和一向宗门徒对抗,不过,信长对从西洋传来的基督教却非常欢迎。信长在安土城设有基督教的教堂,并且容许基督教的传教士到日本传教。信长统治市民的政策相对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比较宽松,对外道基督教也不例外。所以在安土桃山时代的基督教发展十分蓬勃,直到江户时代初期才逐渐减退。信长除了因为他实施宽松政策的作风而对基督教的传入表示欢迎以外,主要是因为信长认为从西方传来的高科技与军火能够更广泛地传入日本。从室町时代末期所传入的火绳枪和战国时代中期所传入的大炮(即大筒),都是由西洋商人传入日本的。

回答3:

首先说说其他几家的失败原因:

1武田氏
战略因素 武田在争斗中过于拘谨,武田信玄过于看重信浓的所有权,与上杉家的五次川中岛合战白白丧失了西进的宝贵时间,使后来崛起的织田氏有机可趁。
战术因素 武田信玄坚持“人大于城”的观点,所以在他的境内极少建城设防,所以长条战败,武田家无城可拒。
政治因素 武田信玄并不是幕府的拥护者,由他和本愿寺显如结亲就看得出来。

2上杉氏
政治因素 上杉谦信其实不应该算做一个军阀,他们家族从没加入过不合道义的战争,谦信只想当好关东领管,并没有统一天下的打算。

3毛利氏
内部因素 毛利家虽然在中国势力广大但尼子、大内、三村势力并未完全肃清,隐患重重。
地理因素 中国地区处于三面受敌状态,毛利氏一方面要处理东线的尼子家、赤松家,另一方面要注意西线岛津家的动态,还得时时提防南面三好党的渗透,所以捉襟见肘。
政治因素 毛利元就死前就告戒过孙子辉元“以家族兴旺为上,以争夺天下为下”可见毛利的野心并不大;后来放走丰臣秀吉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4北条氏
战略因素 北条氏康政治清明、才略过人,他的战略意图是夺取东方再进而向西。这是老成聪明之见,即使上洛不成还有半壁江山,这样做比西进的风险小多了。
政治因素 北条氏起于国人暴动,是坚决反动幕府的,上洛这种事他们不做,他只要天下!
内部因素 虽然北条氏存在政治、战略两方面优势,但北条氏康继承人胸无大志,氏政、氏直只想当“国中国”的皇帝罢了。

5今川氏
战术因素 我从心里为今川义元感到惋惜!今川氏是战国前期唯一个政治、文化、经济、军事、外交都成功的家族,也是第一个发起上洛的家族,更是最有希望统一天下的家族。说句公道话,信长各方面都不如今川义元,不论是人格、道德、修养还是个人能力,仔细翻历史就会发现,信长在筒狭间的胜利只是天气原因、军队迷路的偶然原因造成的。只能说老天和义元开了个玩笑!

好了,再看织田家的胜利原因:
政治方面
信长凭借关东几家混战的机会,与德川家康缔结同盟,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进行了上洛计划,可谓“占尽天时”。在上洛成功得到幕府将军和天皇的支持后,几乎达到了“奉天子以讨不臣”的状态。
经济方面
信长驱逐三好党,占领界港,控制了日本的进出口税务,比起武田挖金矿强得多。
科技方面
信长积极发展火枪技术,开发火枪战术,提升了战斗力。
内部因素
信长与家康的同盟发挥了巨大作用,忠实的德川家康把武田牢牢挡在关东,这是制胜的关键。而且内部将领层出不穷,柴田胜家、丹羽长秀、羽柴秀吉、明智光秀都有独当一面之才。

就这些吧!

回答4:

织田信长能够一一战胜强敌,不仅仅在于天时地利,更多的是他个人的才能以及对于人才不拘一格。比如桶狭间一战,充分利用了今川军骄傲轻敌的思想与今川义元犯下的军事错误,奇袭成功,崛起尾张。当见识到南蛮人的铁炮威力后,便大批训练铁炮部队,早在别家铁炮与足轻混军时,信长就已经将其单独成军了。在如长筱合战中,吸取了三方原之战的教训,击溃了武田的赤备,此战中还使用了织田创立的三段击战术。在人才方面,手下的重将,身份各异。名将泷川一益,是忍者出身,木下秀吉是庶民出身,柴田胜家曾一度是叛军,但信长都摒弃前嫌,将他们收为门下,这就是信长的用人之道。在他的敌人中,也有很多不逊,甚至胜于信长之人。比如甲斐的武田信玄,越后的上杉谦信,依靠信徒们的一向宗实力,本愿寺与杂贺众。但信长最终还是想到办法,对付他们,对于依靠精神力的一向宗教徒,信长采取的是一概屠杀政策,比如火烧比睿山,伊势长岛之战,由此获得“第六天魔王”的称号。即便是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也难于其争雄,也就是信长成功的最大原因-经济!在武田,上杉仍是封建地主经济时,他已经开始与国外贸易,采取自由贸易政策,实现兵农分离。即每户长子为农,次子,三子为兵。摆脱了农兵政策的许多弊端,比如不能团结一致,无法集中训练,春秋时节无法交战,士兵素质低下等。个人以为这才是信长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其实,所谓开创皇图霸业,就一定要有足够的才能与野心才能做到。很明显信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回答5:

首先,信长没有统一大部分日本,势力还是在京畿一带。
关于信长能迅速崛起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信长自身的才能,信长对于形势的判断力,何时应该蛰伏何时应该一鸣惊人等等把握得很准;还有信长的军事统率能力,虽不能说信玄谦信那样神,但至少也是一流;另外信长很会用人,对于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计出身。最后一点,信长善于使用新式武器--火绳枪,信长是日本第一个让火枪在战争中发挥大作用的人。
2.信长的地利,信长原本是在尾张,处于京畿,这点比起当时武田上杉北条毛利等有巨大的优势,即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抢先上洛。
3.信长的天时,信长自从杀了今川义元后,原本才能可以与信长匹敌甚至超过的上杉谦信,武田信玄,北条氏康,毛利元就等人相继病死,而他们的继承人不能说完全没有实力,但和他们的父辈比起来还是差远了,最好的例子就是手取川之战,信长被谦信打的稀里哗啦,但谦信一死,上杉爆发御馆之乱,人才相继战死,以至于后来信长再度进攻的时候一路势如破竹。
4.最后的问题就在于信长没有人和,要不信长就能统一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