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孟子的生平简介呢?

2024-11-26 11:33:1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孟子的生平与思想: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鲁国的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人。父早死,由母亲教养。孟母很注意对儿子的教育。“孟母三迁”就是流传很久,人人皆知的故事。他家原来住在靠近坟甚的地方,孟子喜欢模仿蓦葬的游戏,孟母认为不好,就搬到街上去住,孟子又学起做买卖的游戏了,孟母又认为不好,再把家迁到学宫旁边去住,孟子就学起祭祀的游戏了,孟母最后定居下来了。孟母教子很严,有一次孟母正在织布,孟子读书忽然停了一会,然后再读,孟母便拿刀割断织杼,以示警诫。 孟子通晓六经,尤长于《诗》、《书》。我们看《孟子》一书,每每引用《诗》、《书》的话来论证他自己的观点。当时各国争霸,合纵连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孟子提出了“仁政”主张,游说齐、梁、宋、滕等国,宜传王道。但各诸侯都认为他的主张不合时宜,终不见用。他回到家来,从事著作和教育事业。他和学生们一起,写了《孟子》这部书,一共七篇。这部书的内容综述了他关于政治、社会、经济以及文化教育的思想,在教育方面尤为全面。他很尊崇孔子,《孟子》一书发扬了孔子的学说,提出了孟子自己的新见解。两千年来的中国封建统治者把孔子尊为圣人,把孟子尊为亚圣,把两个人的主张,合称为“孔孟之道”。对“孔孟之道”我们应善于批判其糟粕,继承其精华。 孟子同孔子一样,不愧是我国古代一个著名的教育家。他认为教育工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并且赞扬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我们要理解;孟子的教育思想,必须先了解他的仁政学说和性善论。他把教育看做仁政的一部分,认为没有教育,,仁政是不能实现的。同时他了解到教育和经济有密切关系,没有经济基础,教育也是办不好的。对于性奢论,他认为是教育的心理基础,我们更应该研究它。 孟子主张王道,反对霸道。他认为中国应该统一,但反对战争,以为战争死人太多,人民太受苦了,只有不喜欢杀人的人才能统一。他不认识当时的形势,非武力就统一不了。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封建社会代替奴隶制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是人的主观意志所能转移的。所以当时各诸侯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是有道理的。虽然如此,孟子同情人民的疾苦,想救民于水火的主观愿望是可取的。他主张“省刑罚,薄税敛”,为民制产,必使人民“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这种愿望是好的,但在有阶级有剥削的社会中,这只能是空想。 来源: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