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活了百岁,为何都找不到他呢?

2025-04-13 05:52:2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张三丰一生的事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在所有后世人的心中,越来越觉得神秘难测。所以有关张三丰的传说也是非常之多。张三丰最后卒于何时,也无法考证,甚至有人相信张三丰一直活着,他长生不老,始终逗留人间。

张三丰,这个名字在今天依然知名度极高,不但金庸先生的小说中塑造过他性格慈祥和蔼、武功深不可测的形象,让人感觉十分可亲可敬。更有像《太极张三丰》之类的电影,也是让我们百看不厌。有个美眉曾对我讲,李连杰在片中身穿黑色道袍,挥洒自如地演示太极拳术的扮相实在是帅呆了。

有一说法是张三丰生于1247年,卒于1458年;另一说法是张三丰生于1264年,卒于1458年。张三丰是南宋末年著名的道士和儒士,擅长书法和绘画,在文学诗词方面也有颇高的造诣。因为张三丰不在乎自己的穿着形象,于是江湖上人称“张邋遢”。张三丰擅长丹道修炼,他创造了很多武当学派分支,比如隐仙派、蓬莱派等等,后人对张三丰的评价颇高,认为他是一位天地造化者。

那么历史上的张三丰到底有没有影视剧中那么牛叉呢?

历史上确实存在张三丰。《明史方伎》上记载:“张三丰,本是辽东懿州人,名全一,又叫作君宝,三丰是他的号。此人在平时生活中从不修边幅,所以又叫他为张邋遢。身形高大修长,龟形鹤背,耳大圆目,须髯很硬,如刀戟一般。寒暑往来,都是一件僧衣一件蓑衣而已,要吃就吃个高兴,或数日一吃,甚至数月不吃。他看书还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他还四处云游,居无定所或云能一日千里,善于言谈,谈吐幽默风趣,旁若无人。有一次,他游览武当的各个岩壑,说道:“此山,年日必大兴。”当时五龙、南岩、紫霄皆毁于战乱,张三丰与他的徒弟们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界之,已而舍去。

张三丰一年四季都只穿一件道袍,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对他好像都没有什么区别,不怕冷也不怕热。吃饭对于张三丰来说不是必须的事情,他有时候一次能吃好几斤,有时候却可以好几月不吃饭。张三丰喜欢到处游山玩水,居无定所行踪飘渺。曾游武当山各处奇岩深谷,对人说:“此山日后必香火兴旺,现在武当山香火的确很旺盛。

张三丰在今天也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名字,有人评价他是道家最后一个大人物,根据历史中记载张三丰“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是一个非常雄壮的人,传说张三丰在一个山上隐居,邀请山下的老百姓来吃饭,但是没有火种,于是张三丰下山去取,一会儿工夫就回来,下山可是140多里路,张三丰如果没有日行千里的能力,是做不到的。

在各种武侠小说里,张三丰的武功也像神话般一样,没人能和张真人过10招,在真实的历史中记载了张三丰的武功,张三丰曾经“以单拳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可见他的武功是真的盖世无双,以一人之力对抗100多人,还把他们全部杀死了,天下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

而且为了讨好张三丰,朱棣在武当山大兴土木。为张三丰盖了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什么的,武当山的规模由此开始壮大。这一年朱棣封169岁的张三丰为武当真人。可能是有了朱棣的前车之鉴,明朝后来的皇帝对于寻找张三丰一直乐此不疲。而且给张三丰封了什么通微显化真人等一大堆的头衔。为的就是希望能够从这位老神仙那里得到长寿的秘诀。

张三丰最为神奇之处有两点:

第一点是:他登山如履平地,隆冬季节躺在雪地里也可以安眠。其身体素质,在普遍不得温饱、体质孱弱的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第二点是:史载洪武初年,他在武当山建立了几个据点,使其弟子丘玄清住在五龙,卢秋云住在南岩,刘古泉、杨善登住在紫霄。自己则在展旗峰北设观,名为遇真宫,又在黄土城建屋,名曰会仙馆,令弟子周真得看守。

想当年,看张卫健主演的张三丰,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感悟于身而创造太极拳。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一直久闻张三丰的大名,于是派人去武当山请张三丰,想向张三丰讨教一些长寿养生之道。但是朱元璋两次派人去请张三丰,张三丰都出门远游。所以到朱元璋死也没能见到张三丰。实际上并不是见不到张三丰,而是他故意躲着,因为张三丰知道世间没有长生不老,这么回事,自己只是修心养性,所以活的久一点,如果自己见到了朱元璋,结果可想而知。待遇不是死,就是后半辈子住于高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