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遇到过什么挫折,又是怎样战胜它的

2024-12-27 00:34:4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在人生道路上,谁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你是怎样战胜它的

回答2:

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是经常发生的。因此,提高对挫折的适应能力,战胜挫折是每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需。适应能力强的人,也是能够战胜挫折、最终获得发展的人。对挫折的适应,不只是消极的、被动意义上的适应,而主要是积极意义上的适应。适应的过程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改造和发展的过程。

人们面临挫折时所采取的适应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心理防卫机制,另一个是心理调节机制。心理防卫机制的使用,大多是被动的,它不能直接解决挫折所带来的问题,其中不少还带有自欺欺人的色彩。心理调节机制则是人们采取直接的、理智的、切实有效的行动或方法,改善和解决所面临的挫折情境,并设法战胜挫折,是积极意义上的适应。两者都是人们需要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它们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处理挫折带来的紧张情绪,并且挫折的防卫机制和调节机制也常常被人们结合在一起运用。一般来说,积极主动的适应比消极被动的适应要更好些。

本节介绍如何直面挫折,用理智的思维和行动去改善和解决挫折情境,最终战胜挫折。

一、正确认识挫折

受到挫折后,许多不理智的反应、不正确的行动,如对人对物进行攻击或损害,破罐子破摔、消沉、堕落等,都与缺乏对挫折的正确认识有关。因此,我们应当建立正确的挫折观: 1�挫折具有普遍性。可以说,挫折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就是喜、怒、哀、乐的总和。有喜有乐,自然就会有怒有哀。自然、社会中的万事万物,无一不是在曲折中前进,螺旋式上升。"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纵观古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大都是在逆境和坎坷中磨砺出来的,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无不经历挫折与失败。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挫折具有两重性。挫折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从而成熟起来。挫折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挫折的积极作用,就在于它可以激发人的进取心,促使人为改变境遇而奋斗;它能磨炼人的性格和意志,挖掘人的创造能力和智慧,使人对面临的问题能有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增长人的知识和才干。

富兰克林当年的电学论文曾被科学权威不屑一顾,皇家学会刊物也拒绝刊登;另一篇论文也遭到皇家学会的嘲笑,后来朋友们设法将其出版,因论点与皇家学院院长的理论针锋相对,这位院长对富兰克林进行了人身攻击。但富兰克林没有被挫折所吓倒,没有放弃自己的科学信念,而是更积极地投入实验,以实践来证实自己的立论,这就促使他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进行了风筝攫电的有名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于是,他的著作被译成德文、拉丁文、意大利文,得到了全欧洲的公认。这正像常言所说"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面临挫折,我们还可以适当地变换思维的角度和方式,多从其他方面重新评价和审视所遭遇的挫折,也会有助于摆脱挫折的困境。例如,别人的嫉妒和谣言中伤会给我们带来痛苦,但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人事关系的复杂性。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改进自己,帮助他人,可以使我们在调整和处理人际关系上学到许多的东西。再比如,进行某项改革,由于经验不足失败了,这是痛苦的。但是,"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所带来的启示常会把我们引向成功之路。只要不泄气,勇于继续探索,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就一定能开辟出一条成功的道路来。

二、正确归因

我们在认识和对待挫折时,还要学会对挫折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外界客观因素,一类是内在主观因素。按照社会心理学的归因理论,人对原因的归结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外归因和内归因。倾向于外归因的人惯常于认为自己的行为结果是受外部力量控制的。这种外部力量可以是运气、机会、命运、他人的权力、自然界的力量等等无法预料和支配的因素。倾向于内归因的人,则习惯于认为自己的行为结果是受内部力量控制的,支配自己成功、失败和前途的原因是本身的能力和技能以及自己的努力程度等。把成败结果一概归因于外部因素的人,面对挫折会感到无能为力和束手无策,从而不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困难和改变失败的处境。但是,把失败结果统统归咎于个人的努力不足,过多地责备自己,也未必客观,而且容易造成自卑。

正确归因,就是要对造成挫折的原因进行实事求是的认识和分析,弄清挫折的原因到底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或是内外部两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起作用的。正确的分析和归因,是应付和解决挫折情境的必要基础。比如,有的战士积极要求入党,没能如愿,就应该理智分析其原因中自身的因素占多少成分,客观的因素占多少成分。 只有冷静地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及时找出失败的症结,才能从本人的实际条件出发,用切实的行动去促使挫折情境的转变。

经过正确归因后,可考虑选择以下步骤:

1�坚持目标,继续努力

当个体受挫后,通过分析,发现自己追求的目标是现实的,那么即使暂时遭遇了挫折,也应服各种困难,找出排除障碍的办法,毫不动摇地朝既定目标迈进,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达到预定的目标。许多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都是在经历多次失败后,仍坚持不懈而最终获得成功的。

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期间,面对各种诬蔑、攻击和迫害,饱尝长期流亡和贫困生活的痛苦,经受种种疾病的折磨,但始终没有丝毫的动摇。他说"我一直徘徊在坟墓的边缘",因此,我"必须用我能够工作的每一分钟来完成我为之牺牲了健康、人生幸福和家庭的著作"。

2�调整、分解目标

挫折总是跟目标连在一起的。挫折就是行为受阻,既定的目标没有实现。举个例子来说,甲乙两战士同时报考军校,甲战士立志要考上军官学校本科,而乙战士对报考专科都信心不足。结果,二人均被专科录取,乙战士因考试成功而感到欣喜,甲战士却认为考试失败而感受到了挫折。这就是两者所定的目标不同而产生的不同表现。因此,受挫折以后,要重新衡量一下目标是否定得太高,是否符合主客观条件。所定的目标最好是既有一定的把握,又要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够实现。如果所定的目标过高,不切合自己的实际,就容易使人失望,自尊心受损。而目标过低,又会使人缺乏做出成绩的动力。如果确立的目标比较远大,那就分解成中期、近期和当前的各种子目标。子目标的排列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形成一个层层升高、步步逼近的目标体系。这样,经过努力,不断地实现一个个的具体目标,会使人接连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产生更大的心理动力;同时,又总有一个巨大的具有吸引力的总目标呈现在前方,使人长久地保持旺盛的进取热情。

三、平时自设一定的挫折情境

个体对挫折的感受和对挫折的承受力不同,与每个人挫折阈的高低不同有关。一般来说,挫折阈低,挫折承受力也相应低下;挫折阈高,挫折承受力也相应高。

挫折阈的高低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与挫折经验有关。经历坎坷,有较多挫折经验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挫折阈要高。这就像在气温较低的时候去水里游泳,应该先撩一点水在腿上,再走进没膝的水中往身体其他部位洒水,直到皮肤适应了水温,再纵身跃入波涛中,就不怕水冷了。

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像其他心理品质一样,也是可以经过学习或锻炼而获得的。要提高挫折阈,锻炼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平时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让自己经受一点磨难,自找一点苦吃,自寻一点烦恼,对自己进行加强意志、魄力和挫折排解力的训练,最终使自己能经受住任何残酷的打击。部队对士兵进行应付突发事件、复杂情况的训练,以及在孤岛、密林、荒漠、高原等特殊条件下进行生存训练,就是为了使士兵在未来战争中或执行任务遭遇类似情况时,能够从容自如,锐不可当。挫折适应能力的提高,同样可用类似的方法进行训练。

四、积极构建自己的社会支持结构

社会支持结构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获得他人在精神上的帮助与支持,从而增强挫折承受力,消除或减轻挫折带来的精神紧张状态。人一生中有益于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结构的支柱是:家庭、朋友、社会、事业、娱乐。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最大的来源是配偶、父母亲和家庭其他成员。其次是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的安抚、理解和同情,工作单位、上级领导作为事业形成的社会支持结构,亦起着重要作用。最后,培养个人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扩大社会信息交流,对培养良性情绪,对抵御挫折有积极的心理意义,亦是一种有益的社会支持力量。

挫折是一种危机,危机这个词可以是"危险"加"机会"的意思。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面临危机的时候,如果你把握住这个机会,你就成长。

回答3:

我遇到的最大的挫折就是工作上的事不顺心,但是我现在凭自己的努力终于赢的了大家的信任,我现在很自豪。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回答4:

我就沉迷于游戏,电视剧等等。
凡是能够沉迷的东西,自己尽量去做。
做人不容易的。

回答5:

我好像没遇到过什么挫折 就算遇到了 好像也都是时间帮我战胜的 我自己是没出什么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