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每个幼儿都具有潜在或正在萌发的创造力,创造能力越高的人往往具有较好的个性品质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表现为自信、自立,兴趣广泛,喜欢探索、情感丰富等,所以,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幼儿宝宝们的创造力开发。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家庭创造力的培养
1、创造始于不满,鼓励孩子不要满足于现实。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积极独立思考,不盲从,不迷信别人,主动探索,从多角度、多方面地想问题,看事物,发现事物的不足,敢于探索研究并发表独特的见解。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相信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鼓励和启发他想办法克服和解决,但不能越俎代庖。
2、创造始于问题。引导孩子勇敢提出问题。平时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喜欢问“为什么”,这正是孩子学习的最好时机。面对孩子的 “为什么”,父母都知道要耐心回答,但其实最好的方式是先问孩子自己的答案,让他有机会先思考,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父母可以针对孩子的回答再继续提出新问题,借此来引导孩子发掘出更多的想法,并一步步找到答案。孩子无数个问号中孕育着创造力的萌发。
3、创造源于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是孩子创造性学习、创造性活动的基础和不可缺少的条件。激励创造力的发展想象是一种形象思维,它是以记忆的表象为基础,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孩子在进行创造过程中,必先以想象为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的意向,就不可能进行创造。明智的家长总是根据孩子的想象力进一步激励,引导孩子去实现其创造构想。比如可以提供画面、景物、音乐、文字等,引导孩子展开联想;还可给孩子提供故事的起因,让孩子推断故事的经过和结果,或提供故事的结局,启发了想象故事的起因和情节,或变换角度改编故事等。此外,给孩子提供适当的图书、玩具也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孩子太小不识字,但是书中色彩鲜艳、美丽的图画对孩子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阅读,讲解书中的内容,帮孩子想象自己是书中的角色,使他体会每个人的感受。
4、创造是独特而新颖的。如果孩子能提出不同寻常、出人意料的问题,能回答出新奇的观点,这正是他们的难能可贵之处。此是,家长千万别早早地把孩子的创造力给抹杀了,应从中及时发现孩子与众不同的地方,对孩子的新奇念头、大明想象等进行称赞和鼓励。要接纳孩子的逻辑观,而不要要求孩子习惯成人的思考架构,由于尚未受到太多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孩子的想象力本就天马行空,父母要试着欣赏孩子的创意,多鼓励他发表自己的想法。
5、创造成功需要大量实践。鼓励孩子大胆尝试。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使孩子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动手的好习惯。激起他们的创造发明的热情可以多让孩子搞些小试验、小发明,使孩子触类旁通,从中获得创造成就的勇气和信心。
6、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说兴趣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发动机,当孩子对某件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时,就会主动运用各种感官去看、去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操作,积极探索,孩子的兴趣越浓,就越能充分调动其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孩子天性活泼好动,玩水、玩沙、捉蚂蚁、捉蝴蝶、做游戏等,这些自发的兴趣是孩子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基础,家长们应该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多看看,多听听,满足孩子的兴趣,为孩子的创造力开发奠定基础。同时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因为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探索知识奥秘的动力。好奇心愈强想象力愈丰富,创造性就愈高。孩子对许多事情都感到好奇,凡事都想弄个明白。牛顿由于好奇苹果落地的原理而反复探索,后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少年时曾为壶盖被水蒸汽顶起而惊奇,最终发明了蒸汽机。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大胆去想,允许他们创造性地尝试。
7、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古今中外做出巨大贡献的、富于创造的人都具有热爱事业、兴趣广泛、情绪乐观、自尊自信,持之以恒,不怕困难的特点。因此,家长在重视和开发孩子的智力时,不能忽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放手让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给他“拆拆”、“装装”、“试试”的自由,即使孩子做错了,也要因势利导,使他不怕失败,勇于进取。
8、创造活动来自生活。生活中有太多事物都是激发创造力的泉源。提供一个可以让孩子尽情玩耍与探索的环境。另外,还要提供足够的游戏与学习素材,例如:画纸、彩笔、各式玩具等,这些都是辅助孩子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工具。
9、人的发展需要鼓励。学会欣赏孩子的作品。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极为精彩的,他们展现自己的心灵世界的方式也是极为丰富的。要学会认真聆听孩子的心声,学会欣赏孩子的每一次表现,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有创意的变化,一句新的词语,一首不成调的歌曲,作为家长都要真心地发出赞叹,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那样,孩子是会很开心的。“创作”的灵感就一发而不可收了。
总之,创造力是一个孩子智力和能力的标志,是能否成才的重要因素,它取决于后天的培养。每位家长都应该做一个有心之人,用心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学会欣赏孩子,给孩子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除了努力提高孩子智力水平外,同时关注和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即兴趣、意志、性格、动作、情感等方面,使孩子的创造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将来成为一个具有很高创造力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