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时间的偏高原因

2024-12-19 15:42:5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临床上,如果是进行凝血酶原时间检查,正常范围是11~13秒。有很多疾病都有可能会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偏高,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时候,有可能会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偏高。

血液凝固因子之一。存在于血浆中,亦称第Ⅱ因子。是凝血酶的前身物质,血浆中含量为10—15毫克/分升,分子量为68000的糖蛋白。糖的含量约占11%,其中含有半乳糖、甘露糖、岩藻糖、氨基已糖、唾液酸。遗传性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Ⅱ)缺乏是最为罕见的遗传性出血病之一可以将凝血酶原缺乏分成两类:①低凝血酶原血症(Ⅰ型缺乏),以抗原和活性同时降低为特点;②异常凝血酶原血症(Ⅱ型缺乏),特点是抗原水平正常或正常低限凝血酶原活性减低。

凝血酶原在电泳上分布在α2-球蛋白部分,等电点为pH4.2。含于Cohn分带Ⅲ/2之中。可被67%饱和的硫酸铵盐析。可用BaSO4、MgSO4吸附。在机体内的半减期为23—36小时。它在凝血过程中变为凝血酶,其大部分可被消耗掉,残存在血清中者在15%以下。凝血酶原生成于肝脏,生成时有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大部分均在肝细胞内合成。在肝脏功能正常时,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动度在正常范围。

当肝脏实质受到损伤,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动度可呈不同程度的减低,常引起出血、淤血等临床表现,如牙龈出血、鼻出血、青紫色淤痕等。当急性肝炎时,凝血酶原的活动度降低幅度并不明显。如果是重症乙肝患者,或者是肝硬化、慢性乙肝患者,在做凝血酶原的活动度检测时,就会发现凝血酶原的活动度会明显降低,则就表明病情急剧加重,肝细胞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判断依据是:凝血酶原的活动度小于40%,为肝细胞坏死的肯定界限。

回答2: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范围为:男性11~13.7s,女性11-14.3s。那么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偏高的原因有哪些呢,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了该怎么办,需要什么样的治疗方法呢?下面来了解一下沈阳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杜主任是怎样解释的。
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因素较多,但其根本原因是凝血因子的缺失。一切导致凝血因子减少的原因都可能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之所以是肝功能检查中重要的一项,那么其时间的长短一定反应肝功能的某些变化。
肝脏是凝血因子形成的主要场所,当肝功受损时凝血因子不能正常合成,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延长。凝血酶原时间高于正常值时会表现一系列的症状,如体表容易出血,出血后不容易止血。如牙龈出血、创伤出血等现象。同时凝血酶原时间较长的情况下身体容易出现青紫斑块,身体稍微受压就会产生或青或紫的斑,几分钟后才渐渐消失。
除肝功能异常造成凝血酶原偏高现象还有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等原因。杜主任提醒:当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时首先要考虑肝功问题,做详细的肝功检查,确定病因及时进行治疗。

回答3:

凝血活酶作为血液中的一种酶类,它的指标变化情况存在不同时,也代表着血液内部的实际运行状态存在差异。通常在出现凝血活酶指标有所异常时,肯定是身体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所以要及时通过有效的检查和治疗,才能使血液性的状态不出现持续性的损害。而存在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的情况。

凝血活酶是关于血液指标中重要的一项,如果遭受到某些疾病的刺激或是影响,都会造成部分酶类时间出现偏高的现象。而凝血活酶部分时间偏高的话,是会涉及到很多种病因性的不同,所以要根据个人体征方面的差异变化,进一步做相关的检查后,才能够做全面性的治疗和护理。

绝大多数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的诱因,与败血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凝血因子减少、缺乏维生素K、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静脉血栓、高血压、吸收不良综合征、纤维蛋白原血症这些疾病有一定关系。所以,在身体患有疾病或存在异常情况有所不同时,必须要做检查之后才能确定原因所在。

其实,在出现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时,多数是因为身体患有血液性疾病所引起。所以,在患病期间,也要知道每种疾病对于身体所造成的具体损害程度。才能在有效检查并确定具体诱因之后,才能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的不同与差异,进一步通过药物、手术以及饮食等治疗和调理的方式,使身体状态有效改善之后,即能够避免身体持续性受到损害。后期随着身体质地有所改善之后,也就能够明显发现凝血活酶的指标开始恢复过来。所以,要学会因病施宜才能使血液性内部的质地不存在问题,从而减少身体上的明显损害。

回答4:

  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因素较多,但其根本原因是凝血因子的缺失。一切导致凝血因子减少的原因都可能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之所以是肝功能检查中重要的一项,那么其时间的长短一定反应肝功能的某些变化。
  肝脏是凝血因子形成的主要场所,当肝功受损时凝血因子不能正常合成,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延长。凝血酶原时间高于正常值时会表现一系列的症状,如体表容易出血,出血后不容易止血。如牙龈出血、创伤出血等现象。同时凝血酶原时间较长的情况下身体容易出现青紫斑块,身体稍微受压就会产生或青或紫的斑,几分钟后才渐渐消失。
  除肝功能异常造成凝血酶原偏高现象还有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等原因。杜主任提醒:当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时首先要考虑肝功问题,做详细的肝功检查,确定病因及时进行治疗。

回答5: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英文简称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指标。如果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说明参与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出现了问题。在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就是维生素K缺乏症,维生素k缺乏时,与维生素K相关凝血因子合成量不足,就会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偏长的情况,补充血浆和维生素K,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另外,在临床还可以见到鼠药中毒的患者,由于干扰了维生素K的代谢,也会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偏高的情况,同时,鼠药中毒的患者还会出现鼻腔出血、尿血等一系列出血症状。治疗方法也是给予补充维生素K,输大量血浆,同时给予输液等治疗,病情严重者还可以做血浆置换治疗。
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试验不仅适用于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先天性凝血疾病及获得性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同时对诊断重症肝炎及早期肝硬化有重要意义,也是临床上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监控的首选试验指标。
1.延长: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纤维蛋白原(Fg)缺乏(<0.5g/L);无纤维蛋白原(Fg)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Fg)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原发性纤溶亢进;严重的急慢性肝病;阻塞性黄疸;Vit-K缺乏;循环抗凝物质增多等。
2.缩短:先天性凝血因子Ⅴ增多症、血栓性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高凝期;口服避孕药等。
注意事项
1.采取空腹上肢静脉血液。
2.采血过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均采用同一型号试管,均应用枸橼酸钠进行抗凝。
3.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凝血酶原时间检测,采用相同的实验检测试剂。
4.在检测过程中严格遵循操作规程,避免其他因素影响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