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项,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亲辗转大江南北。抗战胜利后到北京,曾就读于崇德中学。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8年大学毕业后,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多年。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研究,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郑愁予其人其诗都给人一种神秘感。他本人是一个运动健将,但诗中表现的却是一个多情书生;他有着极深的文学修养,但他却毕业于法商学院;他身为现代派的主要干将,但他的诗却处处流淌着古典韵味;他的诗婉约犹如李商隐,但豪放起来酷似李白。
郑愁予比较有名的诗作,比如《错误》《水手刀》等,大多都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的。因此他被称为“浪子诗人”。对此,郑愁予不以为然,他说:“因为我从小是在抗战中长大,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这些写进诗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实影响我童年的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仁侠精神。”仁侠也好,浪子也罢,总而言之,“不是常常回家的那种人。”也许正是仁侠精神和浪子情怀的结合,才使郑愁予的诗有如此动人的艺术魅力。
这个九行小诗共分三节。
第一节的两句诗写“我”骑马在江南赶路,自然而然的想起那位还在这里苦等的“佳人”。“莲花的开落”是个变化着的意象,它在诗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暗示“我”与她分别的时间之长,一是说她的容颜在等待中憔悴。
第二节五行诗全写“我”对她的想象:时节虽是阳春,但由于“我”仍未归来,所以她丝毫也未感觉到柳絮飘飞的春意。她的心寂寞犹如小城的傍晚,惆怅犹如紧掩的窗扉。这几行诗不禁让我们想起宋代柳永的《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 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由此也可见出郑诗的古典韵味。
第三节写“我”从想象中回到现实,我从她的身边路过,她也许能隐约听到这“达达的马蹄声”但“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美丽的错误”是全诗最让人激赏的字眼,与她越来越近确实是美丽的,但不能相见无疑是一个错误,诗人把两个相互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真可谓妙笔生花。全诗情意缠绵,格调凄婉,含蓄蕴籍,韵味悠长。
这首诗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愁予风”之所以能长盛不衰,与这首诗有很大的关系。
解读一: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这是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句。
三月的江南,如莲花的女子,穿行在莲花中,岁月已过,容颜如莲花开落,真是人间绝美的意境,诗人总是喜欢把美丽的女子比作莲花,把长长的相思寄托莲子,"莲子清如水".
从小到大,有多少诗篇是关于江南的?现在终于明白了白居易的那句饱含了多少深情的诗———“能不忆江南?”
绵延的长江,把中国分成了两半,一半是铁马秋风,一半是杏花春雨。而每一个北方人的头脑中,可能都积淀着这样的意识,重新踏上江南的土地……
但我不是归人,只是一个过客。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项,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三月的柳絮如此安静,一切静物皆在三月复生,所以一直以来,就有三月是恋爱的季节.然而,三月的你的心却是静静的河底的石头,河水流过,岁月流过,却丝毫不曾改变你当初站立的位置,恰如一处风景,静立!
春光如画,我看见寂寞的你穿行在岁月之间,繁花似落,笑容不现,仿若莲花,洁白无语!
而这所有风景浓缩的原因在于:
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一切的外在沉静,内心如此之绝望的原因在于:我不是归人,我是过客!
仿佛听到<绿袖子>的声音,绕人而过.
青石板上,水珠滴滴落落,春风依旧,岁月无声.
仿佛一切皆为无妄之臆想,什么也不曾经过.......
解读二:
我打江南走过,原因是因为那儿有等我的人,或是情妇,或是恋人.
她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子,容貌如莲花,正因为如此,所以浪漫的我经常打江南走过,不是说江南多才子,才子多风流,所以才会有秦淮八艳流传在世上,才会有<桃花扇>的千古留香.
能够让我回顾的女子,当然有一颗沉静的外表艳丽的内心,即时下流行的闷骚之说.
即使你如此之美丽,然而,每一个生长在现代的人多为怕负责任的人,每一个稍稍有些才识的青年,当然不会被儿女情长所迷,所以现在社会才会流行试婚或是只恋爱不结婚,不然我在一颗树上吊死的话,满园春色让谁去观赏呢?
所以好心的我,不忍心春色枯萎,当然绝对不会伤害你,我只能告诉你,我只是你生命中的过客......
正因为我的洒脱,你才会一直思念我,因为我留给你的都是美好的回忆:譬如江南丝竹,譬如名典咖啡,譬如长亭送别......
一切皆是美丽的,美丽的原因则是:
我不是归人,我是过客!
呜呼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
忧郁之四 诗中出现的意象全部是丑的:锅盖、黑光、潮湿的牢狱、胆怯的蝙蝠、腐烂的天花板、铁窗护条、卑污的蜘蛛、蛛网、游荡的鬼怪、长列柩车、黑旗。这些令人恶心的、丑陋的,具有不祥意味的意象纷至沓来,充塞全诗,它们显示了“精神的骚动”。总之,波德莱尔以丑为美,化丑为美,在美学上具有创新意义。这种美学观点是20世纪现代派文学遵循的原则之一。
有人说他选取的意象都是很恶心的。例如:浮尸、蝙蝠、蜘蛛、破钟....但是不可否认,他写的“感觉”这一东西是很好的,有点像废话,不然也不会流传至今了......
波德莱尔散文集《巴黎的忧郁》、《恶之花》...他的作品仿佛浑然一体,谱出叩问终极人性的最强音,凝结成纯白无瑕的璞玉,闪耀过一个多世纪,来到我面前。
在诗里听到诗人声嘶力竭的呐喊,感觉得到诗人孤独中彷徨。在呐喊、孤独和彷徨中,诗人不遗余力的打破或颠覆陈规旧俗,在紧缚的思想中寻求呼吸的罅隙。美与丑,善与恶,一切的界限渐趋模糊,滑向消融,甚或反转。反转不是目的,是过程,是手段,是自由。快乐的希翼之灯在地平线上高悬,在浓稠的雾中点闪召唤着有人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