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是难溶于水还是不易溶于水?

2025-02-24 08:21:1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氧气是不易溶于水
氢气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一氧化碳是难溶于水
极难溶(不溶):CH4,C2H4 难溶(微溶):N2、NO、H2、C2H2、CO、O2
可溶:NO2、CO2、SO2、Cl2
易溶:HCl、H2S
极易溶:NH3O2,H2,N2,CO,
烃类不溶于水 H2S 1体积水能溶解2.6体积的硫化氢 SO2 1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的二氧化硫 HCl 1体积水能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 NH3 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 CO2 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Cl2 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的氯气 HCHO 易溶于水,水溶液浓度最高可达55% 此外,卤化氢都易溶于水

回答2:

氧气是不易溶于水。氧气,化学式O2。化学式量:32.00,无色无味气体,氧元素最常见的单质形态。熔点-218.4℃,沸点-183℃。
在空气中氧气约占21%
。液氧为天蓝色。固氧为蓝色晶体。常温下不很活泼,与许多物质都不易作用。但在高温下则很活泼,能与多种元素直接化合,这与氧原子的电负性仅次于氟有关。
扩展资料
1、地球的大气层形成初期是不含氧气的。原始大气是还原性的,充满了甲烷、氨等气体。大气层氧气的出现源于两种作用,一个是非生物参与的水的光解,一个是生物参与的光合作用。生物的光合作用对大气层的影响巨大。
它造成了大气层由还原氛围向氧化氛围的转变。使得水光解产生的氢气能重新被氧化为水回到地球而不至于扩散到外层空间去,从而防止了地球上的水的流失。同时光合作用也加速了大气层氧气的积累,深刻地改变了地球上物种的代谢方式和体型。
大气层含氧量在石炭纪的时候一度上升到了35%。氧气含量的增加造成了依赖于渗透方式输氧的昆虫在体型上的巨型化。在石炭纪曾出现过翼展2英尺半的巨蜻蜓。
2、早在19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保尔·伯特首先发现,如果让动物呼吸纯氧会引起中毒,人类也同样。人如果在大于0.05MPa(半个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对所有的细胞都有毒害作用,吸入时间过长,就可能发生“氧中毒”。
肺部毛细管屏障被破坏,导致肺水肿、肺淤血和出血,严重影响呼吸功能,进而使各脏器缺氧而发生损害。在0.1MPa(1个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人只能存活24小时,就会发生肺炎,最终导致呼吸衰竭、窒息而死。
人在0.2MPa(2个大气压)高压纯氧环境中,最多可停留小时~2小时,超过了会引起脑中毒,生命节奏紊乱,精神错乱,记忆丧失。如加入0.3MPa(3个大气压)甚至更高的氧,人会在数分钟内发生脑细胞变性坏死,抽搐昏迷,导致死亡。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
_氧气(氧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

回答3:

微溶于水,溶解度在0.01-1g/100g水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