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综合学习高中文科(政史地)知识

2024-12-27 23:38:5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湘教版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

1.1 人口增长模式
1、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为一条“J”形曲线。
2、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①工业化程度较高,劳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大,劳动力培训费用比较高,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大,导致出生率降低;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高,对子女的依赖程度低,人们逐渐消除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③妇女的受教育水平高,易于接受少生、优生和优育的新观念。
3、我国60年代后人口数量发生变动的主要原因: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人口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进入低谷;之后经济发展,死亡率下降,由于补偿性生育导致出生率陡然上升,增长率高,在这以后出生率维持较高水平,人口高速增长;20世纪80年代,前期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使我国出生率略有回升,增长率随之回升,中期以后,计划生育政策使出生率持续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也随之下降。
4、人口增长率的高低,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5、促使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①社会经济因素。生活富裕有利于减少生育。②制度因素。国家的人口制度、社会主义教育促进了出生率下降。③计划生育因素。少生、优生、优育政策逐渐深入人心。
6、人口老龄化会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生活孤单等问题。(对策: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7、人口增长快:利劳动力充足,利于经济发展;弊在于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人口持续增长,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费也会随之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1.2 人口合理容量
1、华北地区水资源为什么紧张?①华北地区年降水量少,降水集中于夏季,季节变化大;②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③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等。
对策:南水北调;修水利工程;调整产业结构;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2、人口容量的特点有三个:一是临界性;二是相对性;三是警戒性。

1.3 人口迁移
1、人口增长主要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种方式。
2、国际人口迁移包括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
(2)社会经济文化因素: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好的生活水平。②宏观上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人口的迁移。如我国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 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3、文化教育事业 4、婚姻和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如实现家庭团聚)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3)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4、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各产生哪些影响:
对迁出地:人口迁移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对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有积极的作用;
对迁入地: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更为广泛。移民帮助开发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在内地和边疆建立起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改变了原先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使迁入地的综合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有些地方因为生态环境效益上考虑不周,或者工作上的失误,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或加剧了迁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
1、外国文化与人口
现象 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婚俗 初婚年龄的大小 发展中国家 早婚盛行,生育时间延长 提高出生率
发达国家 晚婚乃至不婚、不育 降低出生率
婚姻的稳定程度 发展中国家 较稳定 提高出生率
发达国家 不够稳定,离婚率较高 降低出生率
宗教 为了扩大势力,一般不反对人口增长 提高出生率
2、中国文化与人口
逐渐革除的陋习 发扬光大的文化 积极意义
婚俗和制度 早婚早育 晚婚晚育 推迟生育年龄,缩短生育时间,降低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
生育 多子多福
多育多子
重男轻女 只生一个好
男女都一样
少生、优生 降低人口出生率;减轻人口力;积累社会财富
职业选择 重仕轻民
重农轻工、轻商 全民皆商 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人口流动 安土重迁
“父母在、不远游” 社会文化交流频繁
人口流动规模空前
婚姻地域范围扩大 人类联系日益密切;促进经济的发展;高人口身体、文化素质

2.1 城市空间结构
1、城市的区位因素: 自然地理区位:(1)地形因素:世界上的城市大多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2)气候因素:世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地带;(3)河流因素: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两条河流的汇合处,入海口宜布局城市。
社会经济区位:(1)自然资源:是新兴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2)交通:不同的交通运输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不同;城市分布的趋向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3)政治,军事,宗教;(4)旅游,科技等。
2、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城市土地供应有限,条件好的地点需求量大,地租高,在竞争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地租的因素:距市中心的远近;交通能达度)
3、城市功能区: (1)商业区:①形态:呈点状或条状分布;②位置: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③区位:要有便捷的交通和大量的消费人口
(2)住宅区:①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②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3)工业区:①不断向城市区外缘移动;(保护城市环境)②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4、中心地
中心地等级 服务范围 数量 中心地之间的距离 提供服务职能的高低
高 大 少 远 高级
低 小 多 近 低级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1、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
2、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①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②城市工商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3、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起步早,发展慢;水平高;逆城市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虚假城市化(南美洲)、滞后城市化(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

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环境问题的表现、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主要表现 原因 危害 治理措施
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燃烧煤炭等燃料所排出的烟尘;汽车、飞机、火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排放出的尾气 使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危害人们的健康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影响人体健康和植物的繁殖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限量排放
固体垃圾污染 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及时清除,实行分类回收、利用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影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影响人体健康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市布局,建绿化隔离带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 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住房缺少,质量低劣,影响城市环境质量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设
增加就业难度,扩大失业队伍 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乡村人口无序迁入 造成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社会治安问题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2、城市化过程造成城市环境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呢?(①建立卫生城、开发新区。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控制污染物排放量,适当分散污染源;进行合理规划,合理安排各类用地)。
3、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

3.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1、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鞍钢:既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又接近消费市场
宝钢:接近消费市场,且有便利的运输条件
2、为什么区际贸易联系比国际贸易联系要密切得多?
存在关税、货币汇率、制度的差异
3美国摩托罗拉在我国设立技术部和市场研究机构,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中国具有人才优势,中国市场潜力大,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的优势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1、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光照 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热量 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栽培方法等
土地 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不同位置的土地,有不同的利用价值;土地本身的肥力不同,其生产力也不同
水分 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没有水就没有农业,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地形 影响农业布局,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18°的宜发展牧业或林业
(2)农业技术因素(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
(3)农业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②交通运输③农产品消费状况
例:①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热量)②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光照)③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地形)④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而变化。(地形)⑤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培育良种)⑥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节水技术)⑦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冷藏保鲜技术)⑧产自荷兰的鲜花,装扮着日本的高级酒店。(运输条件)⑨上海郊区的乳牛场,饲养着来自丹麦的奶牛。(饲养技术)⑩产自我国华南的热带水果,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运输条件)
2、农业地域类型
(1)水稻种植业①分布: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气候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②影响亚洲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高温多雨的气候;比较平坦的地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生产经验。
③亚洲水稻种植的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2)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牧牛业区位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方便;历史悠久,商品率高。
(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优点: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3、小麦、水稻、玉米的生产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小麦:世界的小麦生产,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的半湿润、半干旱区。
原因:小麦的耐旱能力较强,其成熟期需要充足的光热条件。
水稻: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降水丰富的地区,在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南欧的一些地区和南美洲北部,也大面积种植水稻。
原因:水稻喜温喜湿,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需要大量的水分,因此在这些光热充足、水源丰富的地区形成了大面积的水稻种植区。
玉米:多分布在美洲、亚洲、欧洲、非洲等地。这是因为这里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适合玉米生长。

3.3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1、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因素是:运输、土地、集聚。
2、相关产业的集聚有什么好处?
①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能耗,集中相互利用或处理副产品。
②开展生产协作,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立节能型企业。
3、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有哪些?列举出主要因素。
自然资源、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技术因素、市场因素、环境生态因素等。
工业类型 主导区位因素 工业特点 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原则
原料
指向工业 原料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 钢铁厂、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接近原料产地
市场
指向工业 市场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 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棉布厂 接近消费市场
动力
指向工业 能源 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工业 钢铁、冶金、化学等重工业 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厂)
廉价劳动力指向工业 劳动力成本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工业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技术
指向型工业 知识和技术 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4、工业联系包括:“投入—产出”的工业联系、地理空间联系和信息联系
5、世界制造业重心转移的轨迹如何?
世界制造业重心转移的轨迹:1851~1900年,英国→德国。1879~1930年,德国→美国。1950~1990年,美国→日本。20世纪七、八十年代~现在,发达国家→东亚、拉丁美洲。20世纪80年代,→中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6、为什么劳动密集型产业会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属于传统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②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不断提高,环境压力日益沉重。③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低,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7、污染物排放量少,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较高。
(随着处理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在逐渐变小)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在青藏高原上修建铁路,需要克服哪些不利的自然条件?
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等。
2、为什么我国大多数城市沿河、沿湖、沿海发展起来。
水源充足,水运便利,是人流、物流集聚和中转地
3、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未能形成大的城市呢?
①黄河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有的年份断流时间很长,航运价值小。
②河口处大量泥沙淤积,建港条件和海运能力极差。
③黄河下游历史上多次改道,泛滥成灾
4、扬州、济宁在清朝以后为什么又会衰落下去呢?
运河的淤塞;海运的发展;京沪铁路的建成
5、山区与平原地区的交通线路布局有什么不同?
山区受地形限制,多沿河谷和山间谷地,线路较弯曲,密度小。
平原地形开阔平坦,受地形影响小,线路平坦宽直,密度大。
6、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有何差异?试分析其成因。
布局差异 成因
山区 多沿河、山谷分布,
网点少,密度小; 河谷、山谷交通便利、人口集中;
人口稀少,交通闭塞,商品流通受到阻碍。
平原 城市及其周边主要交通线附近,
网点多,密度大 。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人口稠密,
交通便利,商品流通便捷。
7、形成商业中心的两大条件是什么?
稳定的消费区和充足的商品供应;便利的交通
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产业革命以来,工农业迅速发展(产生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②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多,某些资源匮乏日趋明显
2、环境问题的类型
3、人类对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对土地资源:①对矿产资源的开采,②不当的灌溉,③建筑用地等。
对森林资源:毁林开荒、乱砍乱伐等。
4、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减少的关系。
①人口增长导致居住空间减小;②人口增长致使人均资源减少;③人口增长加剧环境污染。
5、为什么说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严重?
①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限于经济、技术水平,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而且在环境问题发生后,不能及时、充分解决;③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6、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①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②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③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7、世界上不同地区所面临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产生的原因
城市地区 环境污染为主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交通、工业活动
和人类聚居地过分集中
乡村地区 生态破坏为主: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
不当或强度过大
4.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古代人地关系思想演化: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定胜天 天人相关论 因地制宜
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发展:地理环境决定论 可能论 人地协调论 可持续发展论
4.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所有这些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整个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2、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1)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
(3)深刻的环境危机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包括哪几个方面?
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
4、为何把社会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
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贫富悬殊、生态危机等问题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才能逐步实现现代化,最终摆脱贫穷、愚昧和落后。
5、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也即公平性原则。
时间上的公平即“代际公平”。主要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都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空间上的公平即“代内公平”。可持续发展主张人与人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是平行的,应互相尊重,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的资源,同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并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
4.4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途径——控制人口规模
2、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污染、土壤盐碱化
措施: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科学灌溉,保护基本农田,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等。
3、森林资源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生态环境效益: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保持水土、防风护田、减弱风速等。
问题:森林植被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破坏严重
措施:制定合理砍伐措施,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保护稀有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等
4、水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问题:水污染、水浪费;水资源短缺
措施: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建水库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收集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

回答2:

我是一名文科生,地理学习其实不是特别难的。你可以买一本地图册,本人认为哈三中出的地图册比较实用。如果你想细致的学,最好是分区域学,如分大洲学,再各个国家学。学的时候要学会画个大洲的大致轮廓,不用太精确。学的时候记住先学这个国家的自然地理,如气候,水文,地形等,再学该国的人文地理,如居民,该国的经济,人口,农业,工业等等。只要你用心,并做点习题,就会成功。

回答3:

我政史地老师都很赞赏我的学习方法哦。我是今年刚毕业的山东文科生。
政治:要理解政治书上的原理。不要死记。当然基础知识要记牢,可也得灵活运用。建议选择题上多下功夫,把53上的选择做完吧。大题要注意套路,看看它问的是“为什么+是什么”还是“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是“影响”还是“意义”,看看那些大题的标准答案和材料是怎样一一对应的,和时政又是怎样联系的。你不说你是哪个省的我也没有办法推荐资料。只能推荐53了。
历史:我文综历史74满分能考72。但其实我也不经常背。只是当初学的时候印象深刻,而且自己也把历史书当成故事来看,基本看过几遍就能复述下来。不知你们用的是哪个版本的教材,我们学的是专题史,我学完后能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线索说出来。考试前多做选择题,把细节复习好,再看看辅导书上总结的大题就好了。其实历史大题很好答,关键看你明不明白它问的是啥。这个不懂再来问我,今天有事不多谈。
地理:我学的最好的。也最愿学的。就拿区域地理来说吧。很多人觉得区域地理复杂,其实它不复杂,关键看你怎么学。高中地理往往采用案例式教学,明白这一点就可以着手看案例式教学的集中体现---区域地理了。
仔细想想,区域地理里面你都学了啥?
不就是这么两大块: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吗?
自然条件你要看看该区域所处的经纬度位置,进而了解它的自然带,气候,降水量,河流分布等等。
人文条件则是根据自然条件判断它的工业农业交通等情况,所有一切都是一环扣一环的。
你会觉得复杂是因为你的知识还没有形成体系。没能把知识点串联起来。
去背背那些基本概念,思考一下它们有啥联系,比如全球七压六风带跟各地气候类型、降水量、洋流、人口、植被、工业区位分布有什么联系?这些跟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又有啥联系?
想明白以后,结合地图,把各个区域分析一遍,你会发现区域地理很简单。

文科类的书我一般都是做的53和高考一号文件,其实辅导书不用多,一套就够,完完整整做下来就好了。

回答4:

你确实应该买本地理图册,将这些地方都记在脑中,然后再听你老师是如何讲解的,就差不多了,当然要多做练习像是53,有本教材《区域地理》多看着两本书,多做题,就行了

回答5:

秘诀在于做五本练习以上!
背多分!
不过也看你考什么卷罗,有些地方卷哈哈,你背了也没用,全国卷最有此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