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初中语文写作课

2024-12-23 05:46:1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摘要】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他往往决定着语文成绩的好坏。因此作文指导教学也就显得异常重要了。对于这些没有见过多大世面,又不爱看课外书积累素材的农村中学生来说,上好作文指导课就是他们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作文指导课不仅仅是给出一个命题让学生进行写作,更重要的是老师要从技巧方面加以指导。

【关键词】初中作文 作文命题 技巧指导 重视积累 学会观察 上好讲评课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是语文的重头戏。那么这出重头戏,到底该怎么唱才能显示出他的效果呢。本人就日常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方法,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作文命题。
刚开始最好不要写命题作文,教师应该多鼓励,少命题。让学生大胆写作,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写。大部分老师都是先写命题作文,再写半命题作文,最后过度到材料作文。我认为应该先写材料作文或者提示性的文章。因为这类作文不限制学生的思想。当然,老师也要加强引导。要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词,抓住关键词进行写作。学生也不至于离题万里。这就是所谓的“放”。这样以后在去练习命题作文,把天马行空的思想收一收。这就是“收”。先“放”后“收”要比先“收”后“放”容易得多,我以为,最后练习半命题作文来检测之前的练习结果,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二、技巧指导
(一)注重细节描写
细微之处见真情,细节往往最能打动人。我认为作文要想写的有感情必定要把握好其中的细节。这些细节可以是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刻画也可以使环境的烘托。甚至可以小到一丝丝的白发都可以描绘。只要一写关于母爱的文章,大部分学生都会用自己生病了母亲背自己去医院,天正好又下雨了不好走这件事来体现母亲对自己的爱。事例是一个典型的事例,但写得不够感人。究其原因,无非是缺乏细节描写。既然下雨了,环境当然恶劣,为何不趁势描绘一下,用它来烘托母爱呢。你趴在母亲的背上,对她的头发观察的比较细,对她的背感受的比较深,甚至她的喘气声你应该也挺得比较清。为何不抓住这些加以刻画呢。那不就更感人了吗?为了让学生学会细节描写,在学了朱自清的《背影》之后,我让学生写了一篇关于细节描写的文章。孩子们写的虽然还有模仿的痕迹,但是其中也不乏好的作品。有人专门描绘了人物的眼神,有人还突出了外婆的脚步。用她为了不打扰我学习故意放轻脚步来体现老人对我的爱……写的很成功,学生的观察也显得特细致。
(二)善用修辞
修辞有十多种,但我们常用的也无非是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等。尤其是前三种最常用。比喻、拟人能使文章更加的生动形象。排比能使语言读起来更有气势。比如:为了写一个人的皮肤娇嫩。可以用像剥了皮的煮鸡蛋来形容。是不是要比直接的写她的皮肤嫩白、嫩白的更形象一些。但运用修辞一定要恰当,并不是越多越好。别上一朵花的衣服看上去好看,如果全身都是就会太扎眼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少了是个点缀,太多了会显得华而不实。
(三)学会套用
有人之所以能三篇文章走遍天下,就是因为大部分问题都是相通的。你只要特意的去准备几篇文章,足可以应付考试。当然这只是从应付考试的角度说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议论文、说明文各准备一篇足矣。单纯从初中来讲,常写的还是记叙文。有些连换都不用换,有些只需要换一下开头结尾就行了。比如《难忘的一天》、《第一次干……》……还有很多,举不胜举。其实都是一样的,完全可以套用。套用除了套用主题之外还可以套用形式。作文的结构是凤头、猪肚、豹尾。因此开头与结尾特别重要。开头不妨用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方式或者用“三比之法”来写。所谓的“三比之法”就是比喻、排比和对比。还可以引用恰当歌词,或者制造矛盾,渲染紧张气氛来吸引读者……中间部分容量大你可以选择一些实例加以填充。结尾一定要简洁有力,突出主题才行。套用是套用但切忌单纯的模仿。尤其忌讳老师在学生写作之前,先念一篇游戏作文,再让学生去仿写。我曾经试验过,先与学生一块分析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再进行技巧方面的指导,又不失时机的当堂念一篇优秀作文让学生学习,后来我发现这样做,是大错而特错了。他们写的作文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几乎与作文选上的一样。这样培养出来的知识模仿的高手,而不是作文高手。踏着别人的足迹前进的人,永远成不了冠军。有了这个感受之后我就改变了方法。不再念了,而是鼓励学生自己试着去说,人多力量大,把好的点子积累下来一块分享。
(四)注重片段训练
这就是我经常给学生说的“小大结合”。我们把片段作文称之为“小作文”。既然是小作文,可以不限字数。三百两百字也罢,哪怕是一句话作文也好。只要经常写。并且学会运用到大作文当中。久而久之,你的作文水平不想提高就难了。大部分人都坚持让学生写日记,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可以写成日记的形式,最好不拘泥于形式。你要写的内容也可以跟你所学的内容有关,贴近课文。比如,学了《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后可以让学生去刻画一下同学或老师的肖像。福楼拜下的是人物群像,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来训练。
(五)注重修改
我认为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曹雪芹那么一个大作家,写《红楼梦》还是批阅数载,增删十次呢。何况我们呢。写之前要现在草纸上列一下提纲,打成草稿,成文之前还要多次进行修改。如若时间允许的话,学生们不妨与同桌交换一下进行修改。因为有的毛病自己不一定能发现。旁观者清嘛。只要坚持下去,作文水平一定能有所提高。
三、重视积累
在课外阅读上不鼓励看“作文选”要看经典,看名著,看大作。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大作文观,不拘泥于作文的外在形式,不“为作文而作文”。因为看名著的时候他们学的不仅仅是写作一个方面,还可以从方方面面去学习。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了之后,我们可以从中受到感染。学习保尔的坚强的钢铁般的意志,更加有助于他们的学习。
四、学会观察
语文来源于生活,作文素材当然与取自于生活。记得福楼拜曾经指导他的学生莫泊桑的方法就是多留心,多观察。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正是由于细心地观察才成就了后俩赫赫文明的莫泊桑。我们也一样,只要静下心来认真去观察一定能写的一手好文章的。

回答2: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是语文的重头戏。那么这出重头戏,到底该怎么唱才能显示出他的效果呢。本人就日常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方法,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作文命题。
刚开始最好不要写命题作文,教师应该多鼓励,少命题。让学生大胆写作,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写。大部分老师都是先写命题作文,再写半命题作文,最后过度到材料作文。我认为应该先写材料作文或者提示性的文章。因为这类作文不限制学生的思想。当然,老师也要加强引导。要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词,抓住关键词进行写作。学生也不至于离题万里。这就是所谓的“放”。这样以后在去练习命题作文,把天马行空的思想收一收。这就是“收”。先“放”后“收”要比先“收”后“放”容易得多,我以为,最后练习半命题作文来检测之前的练习结果,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二、技巧指导
(一)注重细节描写
细微之处见真情,细节往往最能打动人。我认为作文要想写的有感情必定要把握好其中的细节。这些细节可以是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刻画也可以使环境的烘托。甚至可以小到一丝丝的白发都可以描绘。只要一写关于母爱的文章,大部分学生都会用自己生病了母亲背自己去医院,天正好又下雨了不好走这件事来体现母亲对自己的爱。事例是一个典型的事例,但写得不够感人。究其原因,无非是缺乏细节描写。既然下雨了,环境当然恶劣,为何不趁势描绘一下,用它来烘托母爱呢。你趴在母亲的背上,对她的头发观察的比较细,对她的背感受的比较深,甚至她的喘气声你应该也挺得比较清。为何不抓住这些加以刻画呢。那不就更感人了吗?为了让学生学会细节描写,在学了朱自清的《背影》之后,我让学生写了一篇关于细节描写的文章。孩子们写的虽然还有模仿的痕迹,但是其中也不乏好的作品。有人专门描绘了人物的眼神,有人还突出了外婆的脚步。用她为了不打扰我学习故意放轻脚步来体现老人对我的爱……写的很成功,学生的观察也显得特细致。
(二)善用修辞
修辞有十多种,但我们常用的也无非是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等。尤其是前三种最常用。比喻、拟人能使文章更加的生动形象。排比能使语言读起来更有气势。比如:为了写一个人的皮肤娇嫩。可以用像剥了皮的煮鸡蛋来形容。是不是要比直接的写她的皮肤嫩白、嫩白的更形象一些。但运用修辞一定要恰当,并不是越多越好。别上一朵花的衣服看上去好看,如果全身都是就会太扎眼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少了是个点缀,太多了会显得华而不实。
(三)学会套用
有人之所以能三篇文章走遍天下,就是因为大部分问题都是相通的。你只要特意的去准备几篇文章,足可以应付考试。当然这只是从应付考试的角度说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议论文、说明文各准备一篇足矣。单纯从初中来讲,常写的还是记叙文。有些连换都不用换,有些只需要换一下开头结尾就行了。比如《难忘的一天》、《第一次干……》……还有很多,举不胜举。其实都是一样的,完全可以套用。套用除了套用主题之外还可以套用形式。作文的结构是凤头、猪肚、豹尾。因此开头与结尾特别重要。开头不妨用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方式或者用“三比之法”来写。所谓的“三比之法”就是比喻、排比和对比。还可以引用恰当歌词,或者制造矛盾,渲染紧张气氛来吸引读者……中间部分容量大你可以选择一些实例加以填充。结尾一定要简洁有力,突出主题才行。套用是套用但切忌单纯的模仿。尤其忌讳老师在学生写作之前,先念一篇游戏作文,再让学生去仿写。我曾经试验过,先与学生一块分析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再进行技巧方面的指导,又不失时机的当堂念一篇优秀作文让学生学习,后来我发现这样做,是大错而特错了。他们写的作文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几乎与作文选上的一样。这样培养出来的知识模仿的高手,而不是作文高手。踏着别人的足迹前进的人,永远成不了冠军。有了这个感受之后我就改变了方法。不再念了,而是鼓励学生自己试着去说,人多力量大,把好的点子积累下来一块分享。
(四)注重片段训练
这就是我经常给学生说的“小大结合”。我们把片段作文称之为“小作文”。既然是小作文,可以不限字数。三百两百字也罢,哪怕是一句话作文也好。只要经常写。并且学会运用到大作文当中。久而久之,你的作文水平不想提高就难了。大部分人都坚持让学生写日记,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可以写成日记的形式,最好不拘泥于形式。你要写的内容也可以跟你所学的内容有关,贴近课文。比如,学了《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后可以让学生去刻画一下同学或老师的肖像。福楼拜下的是人物群像,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来训练。
(五)注重修改
我认为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曹雪芹那么一个大作家,写《红楼梦》还是批阅数载,增删十次呢。何况我们呢。写之前要现在草纸上列一下提纲,打成草稿,成文之前还要多次进行修改。如若时间允许的话,学生们不妨与同桌交换一下进行修改。因为有的毛病自己不一定能发现。旁观者清嘛。只要坚持下去,作文水平一定能有所提高。
三、重视积累
在课外阅读上不鼓励看“作文选”要看经典,看名著,看大作。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大作文观,不拘泥于作文的外在形式,不“为作文而作文”。因为看名著的时候他们学的不仅仅是写作一个方面,还可以从方方面面去学习。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了之后,我们可以从中受到感染。学习保尔的坚强的钢铁般的意志,更加有助于他们的学习。
四、学会观察
语文来源于生活,作文素材当然与取自于生活。记得福楼拜曾经指导他的学生莫泊桑的方法就是多留心,多观察。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正是由于细心地观察才成就了后俩赫赫文明的莫泊桑。我们也一样,只要静下心来认真去观察一定能写的一手好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