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怎样重用人才的

很急,期末考试前我要搞懂
2025-02-24 02:03:5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唐太宗李世民设弘文馆储备人才,用人不疑,通过科举吸纳庶族士人。武则天扶植庶族地主官僚,从庶族地主中搜罗人才,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广开言路,增设武举。唐玄宗启用姚崇、张九龄等,虚怀纳谏使得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1、唐太宗:即帝位不久,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不计前嫌,用建成旧部魏徵、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等。

又命高士廉、令狐德棻等人重修《氏族志》,着重立德﹑立言﹑立功,以功臣代替世胄;又通过科举,吸纳有才干的庶族士人,用科举代替门第。从而,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大增,为政坛带来新气象。此外,更接纳封德彝之议,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其坐享富贵的恶习。

2、武则天:径扶植庶族地主官僚,从庶族地主中搜罗人才,由皇帝亲自考试,这就是制举、策问,如《大唐新语》所载:“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洛城南门,亲自临试。”成绩优异者,不拘资格,破格录用,任以要职。

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准许官吏、百姓自荐,以免荐举有所遗漏。进一步发展以乡贡(贡举)为主的科举制度,科目增多,录取人数也大为增加;首创殿试制度,“初设武举”,扩大了选官范围。

3、唐玄宗:李隆基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李隆基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李隆基采纳张九龄的建议,制定官吏的迁调制度。选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将其外调为都督刺史。选取都督、刺史中有作为者,将其升为京官。内外互调,增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了解和信任。

而在选拔人材方面,李隆基亦对科举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进士科及第的人数,以减少冗官的出现,提高官吏整体的素质。

扩展资料:

武则天个人文学作品

武则天广涉文史,颇有诗才。曾召文学侍臣周茂思、范履冰等编纂《要览》、《字海》、《乐书要录》等书,有《垂拱集》100卷、《金轮集》10卷,今已佚。另撰有《臣轨》2卷,原书久佚,现有《粤雅堂丛书》本,据日本《佚存丛书》本刊行。

《全唐诗》收录有其诗46首,如《如意娘》、《曳鼎歌》、《唐享昊天乐》(第一至第十二)、《腊日宣诏幸上苑》等。《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其诗3首、诗序1首。《全唐文》录有其文4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隆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则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世民

回答2:

1.唐太宗用人,更无偏见。只要有才能,都一概录用。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尉迟敬德、李靖、秦叔宝、程知节等。其中有些,还是反对过他的,他都任之不疑。提拔贤能,不拘一格。如马周,以一布衣,一蹴而为监察御史。后来又任他为中书令,主持朝廷大政。由于唐太宗不执偏见,故得一大批贤能的人,帮着他治理国家,取得贞观盛世。但到晚年,思想僵化,胜利功绩冲昏头脑。滥用民力,营造宫殿陵墓。还四处征讨,兵革岁动。变得越来越烦谏议。误杀张亮、刘洎等贤能的宰相。当年君臣间相互信任之风,日趋淡薄。阿谀奉承之风,重新抬头。国家的治理情况,大不如前。从此,贞观盛世就随着他晚年思想变化,而告终了。
武则天的用人之道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敢作敢为,绝不因循守旧,其中最显著的是不拘资格选用人才。
2.武则天对人才的渴求,以及对人才的宽容,为厂培植自己的政治力量,扩大其政权的社会基础。武则天通过各种途径扶植庶族地主官僚,从中搜罗更多的有用之才。为此,她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由朝廷派遣存抚使到全国各地寻访荐举可用的人才,经由存抚使荐举的人员,无论有没有才能,都加以试用,才高者试用为凤阁(中书)舍人、给事中,稍差一点的试用为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官员试任制度从此开始。二是准许官吏和百姓自己推荐自己,此举既可避免荐举有所遗漏,也为平民百姓提供了平等的做官机会。三是进一步发展以乡贡即由州县保举为主的科举制度,不仅考试科目增多了,而目录取人数也大为增加,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起唐太宗贞观年问增加一倍以上。
3.唐玄宗:
知人善任 选贤任能 虚怀纳谏 刷新吏治
唐太宗善用人,善纳谏。“房谋杜断” 魏征。 任用名相姚崇、宋璟,信用不疑,对实现政局安定起了很大作用。
唐玄宗选官任贤,大度纳谏。裁汰冗官、整顿吏治、淘汰僧尼。

回答3:

这是为了保证正确率,我从书上找到并完善的。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了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唐太宗对发展科举事业,很是自负,有一次,他看见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入,兴奋的说“天下英雄哦能够,入吾彀中矣”。有人写是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他还任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敢于直言的魏征是贞观时期最著名的谏臣。
武则天:设置殿试武举,并且由朝廷派遣存抚使到全国各地寻访荐举可用的人才,给以相应的官职;同时允许官吏和百姓自己推荐自己。
唐玄宗:重用贤人,至于任姚崇为相的事,你看书就行了。在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主要考试内容,他还八次亲自录取有才学的人。

你我很有缘,名字都有“杨柳”,又都上初中,就采纳我的答案吧。

回答4:

一、唐太宗任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良吏,提高行政效率,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二、武则天多方招揽人才,发现和提拔了狄仁杰、张柬之等很多有才干的人。在她的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三、任用贤能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用人的基本原则,他任用一批有德有才的人。让才干出众、敢于直谏的姚崇、宋璟担任宰相。经过唐玄宗的治理,开元年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回答5:

有个魏征是唐太宗时期的,魏征多次触犯龙颜,太宗每次容忍并采纳;武则天用武力征服文武百官,但她十分重视人才,像对狄仁杰这样的人才可谓信任至极;玄宗也是在武则天很好的治理国家的基础上任人唯贤,治理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