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贫不笑娼,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当下一些人的观念。也昭示了金钱的力量和贫穷的可怕。许多人就说,只要能挣到钱,做什么都成,现在是笑贫不笑娼的时代,谁还追究这钱的来历啊,富贵就成。在这种心态下,许多人为了钱,的确是不择手段。什么都干,什么都敢干。的确,一个人只要在道德上放了自己一马,那眼前的路肯定就宽了许多;如果大着胆子再放自己一马,眼前的路就又会宽出许多。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意识上放纵自己,终会把自己放到无法无天的地步,一个人一旦无法无天了,你还能指望他做什么呢。 现在,真的是笑贫不笑娼吗? 表面上说,在这个发展经济的时代,大家都一门心思地在奔富贵,做什么都成,富就是目的。仿佛没有人在乎人的修养了。其实,这是在经济大潮冲击下,许多人意识上出现的“误区”,因为有了这个误区,一些人就试着堕落。以为现在一切都在大变,谁还在乎什么道德不道德的,傻瓜才讲究道德呢。似乎这道德是做给别人看的,现在再也用不着做给谁看了。恰恰不知,一个人修炼道德,为的是他自己。人生在世,为的不是金钱,贵的更不是财富,而是要把自己修炼成真正的人。一步一步地不断地修炼,才是人生的目的。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人们的称道。说是笑贫不笑娼,其实又有哪一个人能真正做到笑贫不笑娼?无论社会怎么变,大众心里的那个“道德”还是存在的。所谓“笑贫不笑娼”,不过是人们对道德水平下降所发出的一句感慨,一句反讽。谁要是真的以为就是这样了,大家真的是笑贫不笑娼了,因而放松了自律,那才是真正的傻瓜呢。 社会变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在变,这是事实。经济政策的改变,必然导致道德的裂变。但是,以为现在是“笑贫不笑娼”的时代了,那不仅是对现在世道人情的无知,更是对人性的曲解。人性,从来就不会做到笑贫不笑娼,有时候可能会做到不笑贫,但任何时候都不会做到不笑娼。就算有的人当着当事人的面说“不笑”,可是背过身时是一定会笑的。倒不是这个人多么会做“阴阳脸”,而是人性的作用,在那一时那一刻驱动着人必然如此。 因为在人的本性当中,有“神性”的一面。人达不到“十全十美”,但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却是深藏于人的内心深处的召唤。这也是为什么“神人、圣人、至人”总是让人肃然起敬的原因。相信“笑贫不笑娼”的人,不仅是对人性的愚昧无知,更是对自我的欺骗——自己骗着自己堕落。
那是些幼稚偏激,或急功近利的人的想法,不是所有人都那样。这个社会虽说很现实,但原话却并不是那样的意思,原话是“救急不救穷,笑贫不笑娼”,这是句民间谚语,原本意思,救急不救穷:帮助给予的对象应该是需求急迫但有担当、责任感的人,而不是因好吃懒做而一贫如洗的人。
笑贫不笑娼:批评没用的表面现象(贫),而不揭发更为隐蔽的更为肮脏的事情(卖淫)。
两句连在一起的理解的话会把第二句的用法曲解为:相比为了生存而去做妓女,因为好吃懒做而一贫如洗的人更应受到批评。
这些民间谚语,背后都是有种中庸的处世哲学,基本靠口耳相传,但是很多人没文化,望文生义,加上急功近利,或愤世嫉俗,就很容易曲解这些话的意思。还有很多经典原句都给扭曲得不成样,比如“惟汝子与小人难养也”给歪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无度不丈夫”给歪成“无毒不丈夫”,“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都是给有意无意地曲解成“庶人就受不到礼遇,大夫就不用受刑罚”,说得好像当官了就能为所欲为,穷人就只会给百般欺压的样子,是有意挑拨官民矛盾的嫌疑,却忘了历史上,不少天子和王公贵族官僚,因为违反礼法而受刑,或废或死。其实原意应该是说,刑罚,往上不排除大夫,礼仪,往下不排除庶人。也就是说大夫也一样要受刑罚,庶人也一样要讲礼仪。看上去好像这才是正确的价值观。跟法家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有异曲同工之妙。封建社会,礼法是最重要,是维持整个社会秩序必不可少的,从上到下,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礼法。
所谓刑,并不是说普通的刑罚,而是说使用酷刑。在汉朝时候,修改法律,确立八议,不能擅自对大夫以上阶层动用酷刑,而要交由皇帝裁决,往往很多大臣贵族畏罪自杀,这样就可以解释为啥史书里,经常看到谁自杀了。西汉贾谊在阐述这句话时,写成“礼不及庶人,刑不至大夫”,比“上下”两字就更容易理解,不至于造成误会了。但是古语,为求精辟,如果不放在特定语境,真的很容易误解,特别是些文化水平低,三观不正,对传统文化不了解的人,更加会错误了解原意,为自己作恶找借口,影响极其恶劣。
传到后世,原句的意思就越来越给歪曲,一方面是特权阶级,有意无意歪曲,是封建专制和大男人主义的扭曲体现;另一方则是某些激进人士,愤世嫉俗,曲解原意。特别是到清末民初,反帝反封建的思潮极其严重,反传统之风非常极端,有矫枉过正之嫌,对于传统文化和经典,认为这些都是维护封建统治,愚弄老百姓的工具,经常都是不分青红皂白,经常乱批判一通,批儒批孔到极端,说白了,都是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时至今日,这些极其扭曲的歪风,依然还没有纠正过来,真是令人无限唏嘘。
你质疑的很好!人间正道是沧桑,人之所以异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礼义廉耻,人有丰富的思想感情,任何时候人都要有一个正确的信仰否则和动物无异了,前面有些网友回答的很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做好自己,展现自己的价值,通过自己各种努力创造财富。贫穷不会被人笑话,笑话贫穷的人本身就是个笑话,但是贫穷还不知道努力的话就是个笑话。还有位朋友说的也很好,因为当今社会,穷=不努力。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通过正确的努力,现在的社会还是有很多创业发达的机会的,机会永远都属于有准备的人的,所以贫穷并不可怕,只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不断地积累经验,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可以把握好机会。
是的。
这就是笑贫不笑娼的社会。私有制市场经济下,货币拜物教、实用主义比比皆是,异化盛行的现在谁能不承认钱能买到一切,但大家都很清楚,这是错误的事情,感情怎么能用金钱衡量,有钱的人什么都没做就住豪宅,劳动人民拼死拼活打工还看不起病,好人活不好,坏人生活乐滋滋。叫兽性侵就停职,不好意思,他可是犯了法的,警察局都不进一趟的,学生还觉得叫兽确实受到了惩罚。各种迷雾掩盖了事情真相,这个社会一定有什么地方出了错,一定有一个根源。
承认真相并没有怎么难。ts社会就是这样的社会,社会就是这样,不需要否认,认清才能更好的改变。生活在大唐盛世也是封建社会,也存在着地主的压迫、官僚的剥削,欺骗自己社会风气很好、“大清永存”没意思,别以为史书、小说描述得很美好。同理,现在的社会也存在着问题,承认现实、认清真相才能做出改变,让社会进步。
这是不是个笑贫不笑娼的世界,每个人的环境不同,我没法给出一个无差别的答案,这里提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贫”与“娼”的区别在哪里,有高下之分吗还是说不具可比性?
“笑贫不笑娼”我们不能接受,那“不笑贫只笑娼”我们能接受吗?
”笑“这个动作本身包含哪些信息,可取吗?
想来,我们能做的大概只能是做自己。
观点——贫与娼都不该被笑。
先说第一个,”贫“与“娼”的差别。“贫”说经济状况,“娼妓”说生活职业或者职业人群,二者不是一类,不具可比性,自然也就没有高下的论断。从这个角度上说,”贫“并不比”娼“光荣,“娼”也不比“贫”可耻。当然了,“娼”作为传统的特殊行业,天生地就带有道德上的枷锁,处于一直被审判的状态,但是大众来充当“审判官”的角色是否合适,我们再讨论。
第二个,绝大多数情况下,“笑贫”的人,笑时会自认为不“贫”;“笑娼”的人,笑时会自认为非“娼”。结论就很明显了,无论在“笑贫”还是“笑娼”对大众来讲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大家需要一个被“笑”的对象,而这个对象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其他人”。
第三个,承接第二个问题。由于自认“不贫”“非娼”而去“笑”那样的一个群体,有没有一种优越感在里面。在一次一次的“笑”过程中,他们越发地感觉到自己很幸福,很体面。可怕的是,在寻找“比较下的幸福与体面”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不能幸存。一定有人比你更有钱,一定有人社会地位比你更高,结果不可避免每个人都是受害者。如果,我们在A处受害,非要找出个B来施暴,那我们就和阿Q一样麻木与无知。
综上,做好自己,给道德“松松绑”,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