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社会

2024-11-27 01:21:1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2013年末西双版纳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4个,公共图书馆4个,文化馆4个,博物馆1个,乡镇文化站31个。艺术团体2013年组织国内演出270场,观众48.1万人次。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23.48万册,借阅者8.76万人次。年末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05%,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05%。
以西双版纳知青为题材,由叶辛编剧,黄蜀芹导演。作为吴语(上海话、沪语)电视的杰出代表——《孽债》,在江浙地区乃至全国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剧获得1995年“飞天奖”三等奖,并获“五个一”工程奖,创下了42.62%的高收视率。 西双版纳傣族,是与水有缘的民族,称为水的民族。民谚说“泡沫跟着波浪漂,傣家跟着流水走”、“水创世,世靠水”。傣族心目中的水,是孕育万物的乳汁,是生命的血源。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中讲到,开天辟地的英叭天神,就是用水混合其他物质造成了地球。 在傣族的《回塔五蕴》医学论著中,把“巴他维塔都”(土)、“阿波塔都”(水)、“爹卓塔都”(火)、“佤约塔都”(风)解释为人体的物质本源。水在其中起胶合作用,起生命源泉的作用。傣族认识到水不仅有饮用、洗涤、航运、灌溉、带动水车等功能,还具有养育世间万物的作用。傣族与水有割不断的深情。
傣族法典中规定:“建勐要有千条河。”丰富水源,是傣族选址建寨定居的重要条件之一。
所有傣族村寨都傍水而建。傣族对水的依恋,还与风俗习惯和居住地气候有关。傣族过新年节时,有浴佛、泼水、划龙舟等活动,都离不开水;亚热带的高温,人们要一日几浴;傣族开水田种稻,灌溉也要水。傣族的生活离不开水。
傣族家庭的基本形态,是一夫一妻制的父权制小家庭。由于各地在社会发展阶段上有所不同,因而在家庭婚姻形态上也有差异。在西双版纳,解放前还保留着较多的对偶婚的残余,表现为家庭和婚姻关系不很稳定,结婚、离婚比较自由。但由于家族和村社形式的存在,青年的婚姻直接关系他们对家族和村社所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因此需要家族长和村社头人的同意。男女双方恋爱成熟,男方即请自己的舅父、姨母前去女方提亲。这时,女方父母一般照例不发言,由家族长和本村社头人答话,询问“上门”年限和如何宴请亲友等,经族长头人认可即可结婚。婚后男方必须如约到女家劳动数年才能把妻子接回。另立家庭时,由村社分给“份地”。假若双方意见不合,征得头人同意,互递一对蜡条就算办了离婚手续;如果男方离家数月没有音信,女方可以另找配偶;一方死去,不管年纪多大,也要办离婚手续,即以蜡条一对放在死者棺上,将馆材送至楼口,即表示与死者离异。
傣族民居──竹楼,是中国现存最典型的干栏式建筑,造型古雅别致,住在里面清凉舒爽。傣族男子有纹身的习俗,表示勇敢、美观,亦能吸引异性的爱慕。 傣族通巴与花包
通巴、即挎包。傣族通巴,以各色毛线、棉线为原料织制。包长30余厘米,宽20余厘米。包正面、侧面、后面。或织花卉鸟兽、或织几何图形,包底部缀有彩穗。
民族服装
美观、素雅简洁的傣族女装;绣有各色图案、镶有银饰品的哈尼族、基诺族男装;古朴的拉祜族、布朗族女装。州民族工艺品厂,根据游客的需求,开发了夫族、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和基诺族服装生产,以传统布料与现代布料相结合;传统款式、色泽、饰品和现代款式、饰品相结合,设计缝制出民族特色鲜明的民族服装进入市场。
木板画
以木质细腻、色泽鲜明的木材和优质的层板为原料,采用绘样、锯裁、拼帖等方法,将反映西双版纳少数民族衣着服饰、生活习俗、民居建筑、自然风光的雕刻艺术品,拼帖在成板框内,精心打磨、修饰而成。
木雕、根雕
传统木雕,多为木刻佛像、神牛、金象,主要用于拜佛。进入80年代以后,木雕随之出现。主要木雕产品,是木象、木狮、木牛、木马、人像、变形人、木手镯、木项圈等。
黑陶
1991年5月,勐海县乡镇企业局为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在景真八角亭所在地兴建工艺美陶厂生产黑陶。1992年开始出坛、罐、壶、瓶、烟具、茶具、陶马、陶牛等63个系列产品。
银饰品与蝴蝶装饰制品
传统银饰品,主要有钗、耳环、项圈、手镯、臂环、胸饰、脚镯、戒指、腰带等。 小乘佛教传入云南省西双版纳,成为傣族全民信仰的宗教。佛寺建筑随处可见,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佛寺,有的佛寺旁还建有佛塔。佛寺、佛塔成了傣族群众生活的中心场地,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圣殿,佛教建筑艺术也成了傣族人民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
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建筑,以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佛寺大多成方形,坐西朝东,屋顶坡面由三层相叠而成,中堂较高,南北两侧递减,交错起落。屋顶使用长方形片瓦,瓦尾钩在平形的竹制横椽之上。屋顶正脊及檐面之间的戗脊,用石灰抹平,上面排列各种瓦饰。 傣族:“桑勘比迈”节:即泼水节,公历4月13日至15日。举办盛大佛事活动,此外还有丢包、划龙舟、放高升、堆沙、斗鸡等活动。节日高潮是泼水,所谓“湿透全身,幸福终 生”。
哈尼族:“嘎汤帕”节:(思念祖先、弃旧迎新的意思),公历1月2日至4日。人们舂糍粑,祭家神、办酒席。男女青年邀约上山采野花、摘野果。男人无论老少都打陀螺。
拉祜族:“拉祜族”节:时间与汉族春节相同。主要食品是舂糯米粑粑。初一早晨去山泉抢新水。初一至初三称为女人年,由男人招待客人,操持家务,初十四至十六为男人年,男人可以上山打猎,纵酒欢歌,节日主要活动是跳芦笙舞。
布朗族:“豪瓦萨”节:即关门节,公历7月中旬。家族成员向家族长举行“松玛”(忏悔)仪式,祈求来年平安无事,消灾免难。
基诺族:“物懋克”节(过年):公历2月6日至8日,敲响大鼓,举行剽牛、备耕、打铁、铁匠收徙传艺等仪式。
瑶族:盘王节:也称“跳盘王”或“还盘王愿”,“盘王”即“盘瓠”,它是瑶族的祖先和图腾的象征。 不能抚摸“小和尚”的头部
西双版纳小乘教规定男人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凡遇到难事,才能解除苦难,从降生到成人后才会有社会地位。凡是男孩在七、八岁时都要时佛寺里当一段时期的和尚,称为小和尚。小和尚在佛寺里生活要自理,要劳动,还要学习佛教经书,进行严格的修身教育。两三年后可以还俗,还俗衙的男子才可以结婚成家。若未当过和尚的男人,被视为生人或野人,在社会中没有地位被人看不起。在寺院修身时,不准与女人谈笑,不准外人抚摸小和尚的头,(这和汉族喜爱儿童抚摸头完全相反),若被外人(特别是女性)摸过头,被视为仇人。小和尚修身时间一切作废,必须从头开始。所以,外来游客,若到寺院参观千万记住此习俗。
卧室禁忌
傣家住宅,都习惯住在楼上,而楼上卧室只有一块隔板与客厅相分,卧室中没有隔板分成小间,几代人都住在里面,是用蚊帐分开,中间有一定间隔,分门进出。卧室是不容外人窥看的,过去的习俗规定,若主人发现外人窥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因此,游客无论到傣家参观或做客,千万不要因神秘感而窥看主人的卧室,虽然现在打破了过去的俗规,但窥看傣家卧室始终是不受欢迎的。
客厅禁忌
傣家楼上客厅中有三根柱子,两根是卧室与客厅并排分开的,一根是火塘旁边的。卧室中的两根,靠外的一根叫吉祥柱可以靠着休息,靠里的一根是人死后用的,称为升天柱,家中的人死了,家人把死去的人靠在这根柱子上(不分男女)沐浴、穿衣、裹尸体,等候火葬。火塘边的一根是绝对不许靠的,那是傣家的顶天柱,若靠了柱子意味着不尊重主人。
上竹楼须知
进佛寺必须脱鞋。进门后要按照辈份大小、资历深浅,依次而坐;傣族认为门槛是人、鬼必经之道;不能用凳子作枕头,因为凳子只供人坐;不能用脚跨过火塘,不能随意移动火塘里支锅用的铁三角架;在街上买菜时,不能用脚指菜来讨价还价;不能踩和尚的影子,更不能摸他们的头。傣族认为头是人的首领;上楼脚步要轻,晚上不能吹口哨;大庭广众面前不能说别人的坏话;妇女产后不满月不能到别人家去玩;家中有丧事,未出丧不准到任何人家去。
哈尼族风俗禁忌
在哈尼山寨,有亲朋好友或宾客来访,家里大小主人会主动出门热情相迎,并帮助客人取下挎包等东西。当客人坐定后,如果递给你满满一杯或一碗洒,表示受到欢迎。如果第一次给客人倒满茶水,就意味着他不受欢迎;如果第一次只给客人倒半杯或半碗洒,显得主人很小气。主人在给客人倒洒时,自己也必须倒上一杯,并先喝一口。好客的哈尼人还会拿出苞谷、瓜子、烟等招待客人。主人家定会杀一只鸡,加上盐、辣子、等佐料煮一锅鸡肉稀饭。鸡肉稀饭是哈尼人待客餐桌上的必备佳肴。吃稀饭时有许多规矩。入席后,主人把鸡头、鸡肝敬给客人,鸡腿给客人中的小孩。表明主人对客人的尊敬和欢迎。客人告辞时,主人会包一些茶叶、草烟等给客人。包中必定有几个熟鸡蛋,这是主人对客人的祝福。同时,主人给客人的礼物一定要用芭蕉叶、黑棉线包扎,这象征主客间深厚的友情。
彝族风俗禁忌
忌戏耍动头;众人面前说脏话;彝族家有病人时忌说死伤之类的话;忌说“杀年猪”,而要说“抓年猪”或“拿年猪”;忌对婴儿用“胖”、“漂亮”、“重”之类的赞词;忌夜间吹哨;忌拿灵长动物(熊、狗、猴、猫等)肉进屋,也忌食其肉;不论男女,忌跨火塘;禁妇女跨越男人;忌婚丧嫁娶日宰杀山羊;忌以苦蒿杆做筷子及打人;忌从客位方烧荞粑;火烧荞麦粑从炎塘里拿出时,忌马上翻动及用棍棒穿通;禁食马、骡、狗、猴、乌鸦、蛇、蛙肉;忌作客不留肉;忌将饭端给主人;忌把锄头和斧子放在一起;忌在屋内将锄或斧子找于肩上;有孕之妇忌给新娘梳头,也忌给新娘缝嫁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