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是一种价值、是一种境界,并不是说素质教育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一个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素质教育是根植在现实教育的泥土之中的,现实教育中早已经蕴藏了素质教育的先进思想和成功经验。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陈鹤琴的“活教育”,到当代的“爱的教育”、“非智力因素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自主教育”’等,都是对素质教育的成功探索。素质教育正是对这些思想和实践的概括和提升。
与把素质教育看做是一种空想相反,寄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像搞一场运动一样,在短时间内就“完成”素质教育,也是不对的,这本身就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素质教育既是一个目标,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丰富的过程。
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改革是全方位的,但又是靠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指向,它具有方向性和导向性,但它并没有、不应该,也不可能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模式。素质教育本身就是开放性的、多元取向的,它需要并且依赖于各地区各学校根据本地、本校的历史和实际,发挥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奉献精神,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成功经验来。
消除对素质教育的几种误解
误解之一:把素质教育误解为非知识教育。在教育的各项工作中,由于掌握知识的情况是最容易测量的,所以在评定学生成绩时,往往最终是以知识甚至是以书本上的知识为主要测量内容,并以知识掌握的程度作为评判的标准。这是传统教育以教材为纽带、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升学竞争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这样的结果一是放松了学生发展的其他重要任务.一是形成了教与学的被动的死板的关系。所以素质教育倡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主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但是,素质教育绝不是不要或忽视知识教育,在科学急速发展、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知识教育、理性教育始终应是教育的基础。国外的“科学主义”“技术主义”教育思潮把知识和理性教育放在首位自不必说。一切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家,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到在教育中“发现了人”的卢梭,再到当代人本主义的教育家罗杰斯、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无不把知识和理性作为现代教育和完整人格的基础。素质教育不可能不重视知识和理性教育。当然,素质教育的知识观并不等同于以往的知识教育,它把在知识和理性教育的过程中,教和学的革命作为自己的深层任务。如果学校教育在知识和理性教育中不能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不重新确立师生关系和授受方式,素质教育也是不能真正贯彻的。
误解之二:把素质教育误认为非考试教育。考试是教育评价的基本手段,有两个基本功能:一个是在学习结束时检查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对学习者进行区分或筛选,这种考试称为终结性评价;一个是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了解个人的学习优点和缺点,以便反馈,同时可以帮助教师诊断自己教学的成败得失,以利改进,这称之为形成性评价。无论是考试的筛选功能还是诊断功能,在现阶段都是必要的。通过考试进行筛选虽然不是完美的方法,但到目前为止依然是较好的和公平的方法。把素质教育误认为非考试教育,甚至把素质教育与考试对立起来,非此即彼,是把素质教育大大窄化了。当然,素质教育有对现有的考试制度、考试内容、考试目的、考试形式等进行深刻变革的要求。在考试制度上,最迫切需要的是改革高考制度,改革全国统一的考试,改变一次性考试,实现考试制度的多元化和多次化;在考试内容上,在注重知识考查的同时,特别需要加强综合能力的考查;在考试的目的上,需要将考试的重点从终结性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使考试主要服务于改善教育过程;在考试形式上,需要注意将标准性考试与开放性考试结合起来,使考试成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舞台而不是消磨创造性的活动。
误解之三:把素质教育误认为非升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是我国以及亚洲许多国家的痼疾之一。素质教育提出的一个直接针对对象就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主要的就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但是升学教育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绝不是一回事。基础教育有两大基本任务,一是为升人高一级学校做准备,一是为就业做准备,二者不可偏废。作为普通基础教育,特别是普通高中教育,以升学为主要任务是毫无疑义的。尽管不能升人高一级学校的学生在这样的教育中有所损失和牺牲,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可能完全改变这种状况,而且通过升学培养和选拔人才是社会进步很有效的动力。由于有些人将素质教育误认为非升学教育,所以产生了“小学搞素质教育,中学搞应试教育”的怪现象。殊不知,年龄越大、年级越高,素质教育的内容越丰富、任务越繁重、意义也越重大。
误解之四:把素质教育局限于课外活动。把素质教育局限于课外活动,以为搞点琴棋书画就是素质教育,“课堂外搞素质教育,课堂内搞应试教育”是这种错误观点的典型表现。如果我们明确了素质教育不仅不忽视而且非常强调知识与理性教育,不仅不反对考试而且非常重视考试的运用和改革。不仅不反对升学而且非常重视升学的准备,那么,就自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课堂内不仅要搞素质教育,而且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匍学生学习、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场所,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保证。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既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又是最迫切需要改革的环节。课堂教学能否充满活力、充满生机,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学改革成功的根本标志。许多教育改革的口号呼来唤去,可是要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却是不容易的。正因为如此,素质教育的思想能否落实,能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最终依赖课堂教学的改革。
误解之五:素质教育有一种统一的标准模式。素质教育并不是什么人心血来潮的产物,它是全国教育改革许许多多成功经验的概括与提升;它又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不断从各地、各种类型的教育改革经验中得到丰富和扩展。因此素质教育从来没有一个标准模式,将来也不会有一个标准模式。它依赖教育者根据具体的教育对象、环境、内容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素质教育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价值追求,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本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是一种无尽的追求,而不是一种模式,它是开放的、多元的,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热情激发出的一浪高过一浪的澎湃长河。
概括一下,素质教育理应是一种意识,要具体问题要具体考虑,作为教师,也应多动脑,多思考,用智慧去引领学生,启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