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五、(修心圆满之标准):诸法摄一要,二证取上首,恒当依欢喜,能散即圆满。不同的修法,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在“龙钦心髓”中,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修法都有各自的标准。在《修心七要》里面,讲了四种修心圆满的标准。 此处所说“标准”的意思是指,如果达到了其中的一、两个标准,就说明我们的修行在进步;或者是说修行在我们的心里产生了一些影响、效果或作用,并不是说达到这些标准以后,就不需要再修行了。 如果这里所讲的四种标准一个都没有达到,就说明我们以前的所有修行没有任何进步,虽然在我们的心里播下了解脱或善法的种子,但还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第一个标准:“诸法摄一要”。意思是说,无论是显宗的法或者密宗的法;小乘的法或者大乘的法,诸法的意义、结果均为一体,那就是断除我执,这是所有修法的唯一目的。 如果学佛已经有一、二十年,在这么长的时间当中,也修了外加行、内加行等很多修法,灌了很多顶,见了很多善知识或活佛等等,但实际上我执却并没有任何的减少,那就只能说,以前我们的修行基本上没有用。尽管也是一种善法,当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还是可以让我们不堕恶趣,投生人天善趣,但在实际的修行上面没有什么价值,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真的要好好反省一下了。 学佛不是论时间的长短,而是看修行的结果——断除我执。这是衡量修行人的天平。 如果一个自以为很不错的修行人,或者是其它人认为很不错的修行人,却在我执或爱我执方面非常严重,与普通没有修行的人完全一样,那他就算不上是好的修行人。 我们就是要躬身自问,拿还没有学佛时候的自己,与修了那么长时间以后的自己相比较,看看二者的我执及爱我执孰轻孰重。如果不相上下,那就可以说:我这么多年的修行没有什么直接的结果,只是间接地播下了一些解脱的种子而已,这是千真万确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我们所念的每一句佛号、每一句心咒都有意义,但从断除爱我执及我执的角度去看,就没有太大的意义。 有些人很喜欢修本尊,希望在修了本尊之后,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本尊,可以跟本尊像人与人一样沟通。于是到处去问:“我的本尊是什么”,然后不亦乐乎地修本尊、观想本尊,但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果生起次第离开了证悟空性,则修了也没有意思。即便生起次第修得非常好,最终的结果,也只是一些世间的成就而已。 什么叫世间的成就呢?比如说,我们现在是一个平常的欲界凡夫众生,很多超凡的能力隐藏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不会发挥什么作用。假使生起次第修成以后,就可以获得他心通或其它神通、神变,以及色界、无色界等天人的功德,在一些事业法方面会起一些作用,但是却不能获得解脱。 圆满次第的气脉明点修法也是一样,当气脉明点的修法修到比较高的程度——自由自在、任运自如的时候,如果没有证悟空性,那就和外道的气脉明点修法差不多,一样不能获得解脱,所以,一旦离开了证悟空性的境界,所有的修法都失去了最终的意义。 如果能断除我执,自然能断除烦恼;倘若没有断除我执,那烦恼随时都有可能产生。比如说,如果我们得了病却没有从根本上治愈,即使一、两天暂时可以控制,以后也随时有可能再发作。同样,如果我们没有从根本上推翻、断除我执,则即使通过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或小乘的四禅八定等修法把烦恼控制住了,但还是没有解决根本上的问题,以后烦恼仍然有可能再次产生。 说来说去,最关键的,就是证悟空性,如果证悟空性,就一定能推翻我执。因为证悟空性的境界与我执二者,是对立的、矛盾的。一个是无明,一个是智慧,两个矛盾的东西不可能同时在我们的心相续当中存在。如果存在很强有力的无明,就不会有智慧;如果智慧已经强大无比了,就不会有无明。证悟空性以后,就能断除烦恼。如果没有断除烦恼,就说明没有证悟。 凡是不能证悟的修法,从解脱的角度来说,就没有太大的意义。比如说,即使把寂静修法修到可以七天七夜不吃不睡,也不生起任何一个杂念,平时也有很多神通、神变的程度,也不能解脱。 比如,欲界和色界天人也有很多了不起的神通,甚至包括饿鬼道的很多众生,也有先天性的神通、神变,但他们还是凡夫,还是有烦恼,还是流转于轮回当中不能解脱,所以,神通等等都不起什么作用。如果所有的修法没有变成我执的对治力,我们的修行就失去了实际的价值。这是第一个标准。 第二个标准:“二证取上首”,意思是说,在衡量自己的修行方面,别人的赞叹,与自己观察自己的行为或起心动念这两种证据中,要以最上等的后者,也即自心无有惭愧来作为修行的标准。 为什么不能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的修行呢?因为别人的看法是靠不住。书中讲到,没有他心通的凡夫众生,在赞叹一个人很有修行、很有智慧,是菩萨、是活佛等等的时候,如果那个人也自以为自己就是活佛,是好修行人的话,就是大错特错。因为没有他心通的凡夫并不真正了解我们,他们只能看到我们外表的一些行为,至于内在的观念——有没有出离心、菩提心?有没有证悟空性?他们都没办法了解,在不了解的基础上做出来的评论、判断,都是靠不住的。 比如说,有些人一看到某个人有一些比较好的行为,就可能会觉得他是修行人、是菩萨等等,但是,仅有一、两个比较好的行为,并不能代表某个人的整个修行状态,更不能证明他是菩萨。是不是活佛、菩萨,不在于外表的行为,而在于内心的修行。我们不能以其它人的评价作为我们的修行标准。 那什么才是修行的标准呢?最关键的,是自己在观察自己的时候问心无愧,没有发现什么很严重的违背大乘或小乘佛法的过失。 当然,仅有这一点,不能说明我们是佛或一地以上的菩萨,但至少能够说明,我们是一个修行人,没有很明显的世间八风的观念。 反过来说,如果其它人毁谤我们,也不一定表示我们没有修行。道理是一样的,他们不了解我们的内心,只能根据外表的一、两种不太顺眼的,或者是违背佛法的一些行为来判断,但是,外表根本无法代表内心,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内心。内心有好的念头、不好的念头,自己都清清楚楚,所以,面对别人的毁谤和赞扬,修行人都应该宠辱不惊,更不能将其作为修行的标准。自己分析自己的修行,才是最可靠的。 佛经里面也讲,在一般情况下,有三种不同层次的标准:上等的标准,是在本尊面前不惭愧;中等的标准,是在自己面前不惭愧;下等的标准,是在金刚道友或佛友面前不惭愧。 第三个标准,“恒当依欢喜”。无论遇到困难、违缘,还是幸福、顺缘,任何时候都能欢欢喜喜,这也是一个修行的标准。 在修行还没有什么进步的时候,遇到顺缘——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没有发生什么意外的时候,我们会高兴,会觉得自己修行很不错,上师三宝始终在加持自己。一旦遇到一些不顺利——生病、破产或者其它的意外,那个时候很多凡夫都会不高兴——我修了那么长的时间,做了那么多的善事,不应该遇到这样的痛苦和违缘。不但心里不高兴,而且外表上也能很明显地表现出来。凡夫就是这样,高兴不高兴完全依赖于外缘。 这里所讲的欢喜是指什么呢?为什么要高兴呢?此处所说的欢喜,不是无因无缘的欢喜,而是在遇到健康、顺利、发财等等,以及遇到生病、家破人亡等世间人最不愿意接受,最不希望出现的痛苦、困难、魔障的时候,都会同样地高兴,因为我们有能力把遇到的所有境遇转为道用,使其变成修行的顺缘,增长自己的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等修行上的功德。既然如此,自己怎么会不高兴呢?这说明以后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无论是遇到顺缘或者是违缘,都没有太大的关系,自己有把握同样转为道用,这就是第三个修行进步的标准。 以前我们讲过“如何转病痛为道用”的修法,就是心里不但对病痛没有生起嗔恨心或厌烦心,还要生起欢喜心。因为一方面通过这个病,可以积累资粮、清净罪业等等;另外一方面,还可以依靠病苦,来承担、替代所有众生的痛苦,所以自然而然会生起欢喜心。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就达到了第三个标准。 前面也提到过,从修行的角度,对治烦恼的角度来说,我们目前的环境,是一个艰苦、糟糕的环境。末法时代众生的烦恼本来就很粗大,末法时代的修行人更会遇到种种不顺,违缘的比例要比顺缘高出很多倍,修行修得愈好,善事做得愈伟大,就愈有障碍。 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只有修持“违缘转为道用”的修行方法。有了这种修法,则无论是艰困还是幸福,我们都能同样地修行,所有的顺缘、违缘,都能让我们修行,那我们的修行就不会退步,只会进步;如果没有这些修法,所有的修行全部要观待外缘,我们的修行就不会有什么进步。 第四个标准,“能散即圆满”。比如说,骑士在骑术精湛以后,即使内心散乱的时候马匹有什么意外的举动,也不会从马上掉下来。而不会骑马的人在骑马的时候,就要精力高度集中,不然的话,马一跑快了自己就会摔下来。 同样的,在修行还不到位的时候,只有非常认真地修持不净观、慈悲心或者空性,才能控制烦恼。平时只要稍不注意,烦恼随时都会产生,而且还很严重。在大乘佛法里面,最严重的就是自私心,没有一个烦恼比自私心更严重了。 当修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无需特别注意,也能控制烦恼。即使内心比较散乱,一旦生起自私心,也能自然而然地对治、断除;或者在内心散乱的时候,也不会产生严重的自私心。 比如说,在没有修菩提心的时候,突然有人打骂我们,或者是把我们的东西偷了等等,那个时候我们不但没有生起嗔恨心,而且立即就能把那个违缘转为道用,这就是修行进步的一个标准。 我们有没有进步,就是要回头依照这四个标准来看。如果有人问:什么时候我算是修完了《修心七要》?那就是要看有没有达到这四个标准。 如果修行一直没有什么进步,方法上面再三权衡也没有发现什么错误,也许就是我们的业障太深重。如果业障太深重,可以先修一修金刚萨埵修法,或者是继续修菩提心的修法。因为菩提心是最有力的清净罪业的修法,菩提心自身就有清净罪业的能力。 以上讲的四个标准,都是从总体上来讲的。即使达到了四个标准,也只能说明我们的修行有稍许进步,不能说明我们的修行已经完全到位,从此以后再也不需要修行了。如果四个标准一个也没有达到,就只能证明我们以前的修行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修行。 从“人身难得”直至最后的空性修法等一系列的修法,已经包含了一个人从凡夫到成佛的所有基本修法。如果真正能把这些修法修到位,修行方面已经非常不错,可以到达很高的境界了。但我们有没有修,只有自己扪心自问。如果天天学,却纹丝不动,一点也不修的话,释迦牟尼佛也没有办法度我们。 要知道,一次发财的机会失去了,我们一般会后悔,但这些机会还会再有。修行的机会却不是很容易得到的,一旦将来失去了这个机会,以后什么时候再有,就很难说了。世间所有的有为法,凡是有因果的东西,都是无常的,都是靠不住的。既然一切都是无常,那我们也不能例外,所以,每个人一定要抓紧时间修。 平时的烧香、拜佛、念佛等等也不能忽略,能作多少就作多少,但最关键的,还是安静下来认认真真修行。每天至少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以上,哪怕只有十几分钟,也比不修好。如果没有实际的修行,就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修行还重要了。凡夫的价值观都是颠倒的——没有意义的东西当成非常有意义的,极端重视、视如珍宝;真正有意义的东西,却从来不认为有意义。从无始以来到今天的多世累劫当中,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这样的机会,现在我们再也不能失去了。 如果有修行,一定会有修行的进步,有因就会有果,只是早晚的问题。我们不能刚刚修行没几天,就去求修行的结果,这是没有用的。修行要有耐性、要有精进心。 大家都是在家人,在家人在生活方面要花很多时间,但不能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生活上。要适当地安排好生活与修行的关系,让二者之间不要发生冲突和矛盾。 推荐阅读:初地菩萨从极乐世界投胎到台湾农村?大圆满行者的四种神秘死亡方式隆重推荐:《修行七要》略释(二)隆重推荐:《修行七要》略释(一)绝妙!通过梦境判断修行正误的指导改善命运的七大具体方法初地菩萨有什么能耐?从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的境界与神通差异证悟了空性就能穿越岩石、飞入天空?为何成就者能有神通可随意改变外境?佛弟子修到能在空中飞翔能见佛形象是大成就吗?仁波切示现神通:玻璃酒瓶捏扁,钢刀打成结罕见神通:活佛吸烟全部从中指指尖“吐”出四川大学教授陈兵讲述自己心识多次离体经历佛、菩萨、神仙与人等到底什么关系?佛弟子修到能在空中飞翔能见佛形象是大成就吗?皈依佛门的三种不同目的
自由派哲学的修行分为九个步骤,便于修行者逐步提高修行等级。你可以了解一下。
修行历程
一品阶:身心激发,静心凝神
人与自然本身就是一体,我们学习、认识自然包含了认识自身和外界两方面的内容。人类的认知手段有两种,一个是人类通过身体的各种感官对自然进行感知,这个过程叫做主观对客观的认知;另一个人类通过阅读和交谈进行认知的交换,这个过程叫做主观对主观的认知。这两种认知手段是正常人类都具备的能力,但是对于这种能力被激发的程度却各不相同。在“星火学社”重塑信仰的修行之路上,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修行者自身的认知能力。
“星火学社”通过身体、思维、灵魂沉淀三个途径激发修行者认知能力。首先是激发身体的感知能力,其主要方式是运动。运动是人类自有劳动分工能够维持基本生理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一个良好的健身习惯不仅能给予人们一个健康的身体,更能提高人体的各种感知能力和感知的敏锐程度。广义上的身体激活是引导修行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构建和谐的生存环境。这是对高品阶的身体激发的定义。对于一个初级修行者而言,身体激发就是选择一项你喜欢的运动项目并长期坚持做下去。
然后是思维的激活。最能激发思维能力的东西就是语言和文字,“自由派”哲学认为语言和文字是人类意识最直接、最形象化的表达。激活人的思维能力也主要通过这两个途径来完成。普通人都知道,人类从出生伊始,父母就要教他说话,而父母对孩子生活经验的教育主要通过语言来完成的。长大一些到了适合上学的年龄,古代有条件的家庭孩子都要读私塾,其原因不仅是表面上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更本质的原因是读书是提高人类思维能力和民族文化传承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现今,义务教育使得这一手段更加体系化、规范化的时候,人们反而忘记了读书最本质的功能,似乎读到某个学历、某个年龄便与读书再无缘。许多人坚持着着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们可以在日常的言谈中感觉到这些人表现出的思维能力和气质的不同。所以,读书是“星火学社”的必修功课之一,初级修行者尤其要以此作为思维激活的方式。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自己的灵魂逐步归于安宁。“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这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感的时代。人们为什么都在躁动却都不愿承认自己的浮躁?“星火学社”就是要改变这个躁动的世界:躁动的人们,请你们停下忙碌的脚步,坐下来喝一杯茶,闭上眼睛忘掉一切浮躁的事情,心慢慢的静下来,感觉自己的身体与灵魂,才是找回自己、获得自由的不二法门。
作为“星火学社”初级修行者,选择一个安静的时间、安静的地点、以一种舒服的形式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这个时候你不需要想什么,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就是此时修行最大的成就。长期的坚持下去,修行者会发现即便是在工作中、生活中、闹市中心里也总有那么一份宁静。这个时候你已经与周围浮躁的社会不一样了,心灵逐渐清澈,看世界的眼睛忽然变得明亮。
当修行者的心安静下来,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他便可以进行高品阶的修行。
二品阶:体验不同,学习思考
既然我们已经走上了通往自由的道路,那么就该体验到与之前不一样的人生。这个品阶的修行内容重点在于激发身体的感知能力。无论“星火学社”的修行者选择何种运动方式,他会发现他的身体、心情和心态都在发生改变。“星火学社”建议修行者在运动项目上选择志同道合者一起体验运动的快乐,并且在长期坚持的过程中体验身体的变化和由激发身体引起的精神的变化。
而在思维方面,“星火学社”将在这个品阶引导修行者尝试在阅读中发现知识和逻辑,而在前一个品阶他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是被动的、潜移默化的。正确的方式将让人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经过这一阶段的训练,修行者将能在阅读中发现更多的知识,对书籍有了初步的选择意识和选择的标准。他们还更愿意将自己的收获与他人分享。“星火学社”会建议修行者做读书笔记,将自己喜欢的文字记录下来,反复品味并与他人交流。
静坐的功夫在这一品阶要仅需深入,“星火学社”会根据修行者之前不同的反应建议不同的静坐方式,静坐的内容仍然以“坐忘”为主。
三品阶:感知自己,发掘潜能
从这个品阶开始,修行的重点将转逐步向修行者内在。修行者逐渐有了“自我”的意识,那是因为他们已经开始逐渐走进自己的灵魂。修行者会有惊喜、更加自信、会隐约感觉到潜伏在自己灵魂深处的巨大能量。
运动在这一品阶将是对修行者极大地考验,因为当最初的兴趣点燃了修行者运动的热情,现在就是考验修行者毅力的时候。如何在酷暑寒冬梅雨季节坚持运动,如何让自己在热情减退的时候突破关口,修行者将面临一些列的问题和阻碍。这个时候我们仍然建议修行者一起运动,相互鼓励,而且建议修行者尝试多种运动方式以适合不同气候条件下和身体条件下的要求。
在思维方面,“星火学社”的部分修行者已经自发的开始提出一些问题,这是一个好现象,提出问题是正确思考的一个良好开端。“星火学社”在这一品阶的修行内容将采取最古老而且最有效的方式进行,那就是写日记和读书心得。这两种手段与其说是写作不如说是思维的训练,修行导师将以日记和读书心得为线索逐步引导修行者深入思考的能力。
四品阶:读史知义,看事明理
这一品阶的主题不再是单纯的运动,而是具有更广泛定义的健康。事实上,通过低品阶的修行,修行者的身心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他们能体会到自己的健康状况在逐渐改善。这个结果会让修行者更加坚定信念,并继续寻求一种适合自己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之后的修行中,修行者的视野将变得开阔,头脑中对自然世界和人类文明有了懵懂的印象,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想法。
在思维方面,“星火学社”的修行者已经开始对自身和外在一些现象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他们的观点并不能说服别人,甚至不能说服自己,这在其他人眼中是不能理解的、甚至是幼稚的、荒谬的,但这是修行者走向真理的必经之路。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修行者此时只是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大部分修行者的知识范围和视野还是相对较小。历史上圣哲们都在思考问题的出发点都是本质、本源、本性。修行者在此品阶应更加广泛、大量的阅读自然科学、社会、历史、地理等等方面的书籍。这个品阶的修行是以之前的训练为基础而进行的,因为这些知识除某些人有天生的爱好外,大部分人都感到枯燥无味,晦涩难懂。此时,静坐的功力就完全显现出来了。修为高的人会有更广阔的胸怀和定力来吸纳这些知识,因此,也会取得更快的进步,获得更大的成就。
这将是一个漫长的积累阶段,许多修行者将在此处显出修为的差距。
五品阶:深入内心,发现自己
“星火学社”不会要求修行者在第四品阶就看遍天下经典。当修行者具有了一定知识的广度和思考的深度,“星火学社”就会建议修行者进行内心的体验和自我的批判。这个品阶修行者将开始真正的走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与灵魂对话。
第三品阶开始的思维训练和第四品阶开始的知识扩展将成为这一品阶修行的基础。修行者有了足够的知识支持他足以对自身和外界的事物进行恰当的分析和评论,即便有失妥当,也会在事后的反思中认识的自己的过失,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
这是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修行者会反复修正自己,每天都在重新审视世界、定位自己。“星火学社”将引导修行者恰当的对自身和外界进行分析和评价,避免修行者在此处误入歧途或意气用事。
同时,这也是“星火学社”修行者价值观重建的开始,由于此时修行者的静心功夫和自我认同还未达到成熟,修行者务必严格遵照导师的指导进行,避免造成自我价值体系混乱而导致误入歧途。
六品阶:点睛释义,一字一句
如果说四、五品阶是修行者是对认知自然的全面进攻,这一品阶就是对认知精淬锤炼的过程。“自由派”哲学将对在历史和哲学思考上去的一定造诣的修行者的思想进行指引,使他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人类的认知过程,思维方式进行再认识。
感觉自己的感觉,思维自己的思维,认识自己的认识,从此修行者将走进自然灵魂的深处。
此品阶修行者仍处于价值重建阶段,务必严格遵照导师的知道进行,避免造成自我价值体系混乱而导致误入歧途。
七品阶:拨开业障,看清世界
当修行者学会从本质、本源、本性的角度来认知自然,人生之前的世界所给他们带来的假象将逐步被揭开,修行者甚至要将所有的知识、自我和自然进行重新审视和批判。这一品阶将使修行者建立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完全的认知自我、强大的自信心、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修行者此时对自身有准确的定位,对行为有良好的控制力。他们具有明确的属于自己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对外在的是非善恶有了明确的认知,但是还不能很好的处理身边的事情和自己的行为,他们需要在更高的品阶进行修炼。
八品阶:沟通无限,破茧成蝶
在这之前,修行者在修行途中可能遇到各种障碍,比如说在四、五品阶修行者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尚有不足,在与人辩论的时候往往能发现对方的漏洞却不知如何正确的表达。当修行者在不断否定自己的路上发现身处的世界如此多的假象时,他们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些假象和虚幻,甚至会产生对世界的质疑,如果不能及时被纠正很可能堕入“怀疑论”、“厌世”等等消极的意识形态中。因此,“星火学社”希望每一个修行者都能够及时并真诚的与导师和前辈进行沟通交流,与生活中性格乐观豁达的人进行交流,与那些你自认为不如你的人进行交流,这些人在修行之路或许没有你走得远,但是有些人天生具备的正能量会给我们的修行带来很大帮助。修行至此,“星火学社”的修行者将走出独自的修行模式,在与他人的沟通中传递自己的思想和能量,见证长期以来的修行正果,不断进行完善。
这一品阶的重点在于对自身性格的修炼,要明白“小我一个圆,大我广无边”,小我要在大我中生存,成长,完善,要学会放下,舍得,变通。这些品格在高品阶的修行中更能保护好自己。“星火学社”倡导修行者能够做到这些,但是这并不是“星火学社”对修行者的要求。因为“星火学社”倡导的是个性的信仰,不是一概而论的标准,更不是强加于己身的统一的价值观。“自由派”导师会引导修行者在了解自己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需要”,这是了解自己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个性化的基础。修行者将量身打造属于自己的性格。
九品阶:入世修行,百炼成人
自由不是逃避,“星火学社”教导的不是虚无,培养的不是隐者。逃避换来的安宁不是真正的安宁,自由也不是真正的自由。“星火学社”修行者要有自己的工作,入朝为官,下海经商,广结善缘,要组建家庭,生儿育女,赡养老人……“星火学社”修行者在第八品阶巩固了对自我的认知,确保在各种乱象之中即便不明所以、不知所措也不会自乱阵脚、迷失自己。因此,他可以走出去,用大千世界来磨练自己,丰富自己。
懂得了学习与思考,有了强大的认知能力,人生的每一步都是有意义的,因为无论什么样的人和事都可以用来成为修行的阶梯。这时候不仅要入世,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万人处”。在“星火学社”获得的能力和独特的个性将使修行者在世间表现不俗。社会的大熔炉将是修行者最佳的修行场所。
学无止境
导师:小我渐成,再造重生
潜心修练始逢真,一粒混元见本尊。
大笑乾元多妙处,此生不枉几十春。
上师:小我大我,普度众生
苍茫仰望更似圆,红日普照遍坤乾。
谁言我本一颗心,光热所及皆是缘。
祖师:功德圆满,无死无生
道本无心造洪荒,一元始作辨阴阳。
圣哲不是方外物,肉身归土神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