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分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
1,婴儿期(0~2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2,儿童期(2~4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
3,学龄初期(4~7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4,学龄期(7~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埃里克森说:"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
7,成年期(25~50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当一个人顺利地度过了自我同一性时期,以后的岁月中将过上幸福充实的生活,他将生儿育女,关心后代的繁殖和养育。
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8,成熟期(50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由于衰老过程,老人的体力、心车和健康每况愈下,对此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所以被称为自我调整对绝望感的心理冲突。
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8阶段和第1阶段首尾相联,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的周期。
埃里克森认为,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百度百科--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
根据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有如下几个阶段:
1、婴儿期(0~2岁) 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婴儿有自己的感觉,次简短紫玉培养对父母等的信任感。
2、儿童期(2~4岁) 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3、学龄初期(4~7岁) 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4、学龄期(7~12岁)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埃里克森说:"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
5、青春期(12~18岁) 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这种统一性的感觉也是一种不断增强的自信心,一种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内在持续性和同一感(一个人心理上的自我)。如果这种自我感觉与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觉相称,很明显这将为一个人的生涯增添绚丽的色彩"。(埃里克森,1963年)
埃里克森把忠诚定义为:"不顾价值系统的必然矛盾,而坚持自己确认的同一性的能力。"
6、成年早期(18~25岁) 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埃里克森把爱定义为"压制异性间遗传的对立性而永远相互奉献"。
7、成年期(25~50岁) 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8、成熟期(50岁以上) 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由于衰老过程,老人的体力、心车和健康每况愈下,对此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所以被称为自我调整对绝望感的心理冲突。
埃里克森把它定义为:"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
埃里克森认为,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扩展资料:
人生,就是人类从出生至死亡所经历的过程,在这当中我们必将经历波折坎坷,经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人生。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也可以说是人的一生从稚嫩到成熟到老练的一种过程。因其拥有的哲理性、深邃性,使之成为文学、影视等艺术作品的永恒主题。
人生中有些东西难以忘记。尤其是爱情(广义,亲情、爱情等)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
人生各阶段的划分及其主要特点
人生阶段 年龄 主导活动和主要特点
婴儿期 0~3 动作发展,感知觉发展,第一发展加速期
幼儿期 3~6 游戏及其发展,言语发展关键期,第一反抗期:自主欲求提高
童年期 7~12 学习及其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同伴关系发展
青春期 11/12~15/16 身心发展不平衡,第二发展加速期,第二反抗期:争取行动和人格独立
青年期-成年初期 17/18~35 身心成熟,进入社会,生活空间扩大,恋爱结婚,自然科学创造力高峰
中年期-成年中期 35~60/40~65 更年期,人文科学创造力高峰,工作满意度高峰,人际关系复杂
老年期-成年晚期 >60 老年丧失期观与毕生发展观,感知觉退行性变化,退休生活,更智慧
人生分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
1,婴儿期(0~2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2,儿童期(2~4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
3,学龄初期(4~7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4,学龄期(7~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埃里克森说:"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
7,成年期(25~50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当一个人顺利地度过了自我同一性时期,以后的岁月中将过上幸福充实的生活,他将生儿育女,关心后代的繁殖和养育。
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8,成熟期(50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由于衰老过程,老人的体力、心车和健康每况愈下,对此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所以被称为自我调整对绝望感的心理冲突。
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8阶段和第1阶段首尾相联,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的周期。
3个阶段
第一个 是4支脚阶段
得二阶段是2支脚阶段
第三个 是3支脚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