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枪不会射出光线,只能接收光线。在接收到光线后,光线枪会把枪口对准点的信号传回给游戏机,对应的软件就会告诉主机枪口所瞄准的位置在哪里
在PAL\NTSC的CRT电视中,扫描线是影像生成的方式。以NTSC为例,每次影像扫描时,在六十分之一秒内并非从头到尾连续扫描525条扫描线,而是只扫描一半,也就是262.5线,剩下一半在另外一个六十分之一秒时扫描。第一次扫描时只由上而下水平扫描奇数线,第二次扫描时扫描偶数线。二次扫描所生成的图场(Field)就结合成一幅完整的图像帧(Frame)。由于扫描时是以奇数、偶数扫描线做交替隔行扫描,所以叫隔行扫描。
按下扳机后,游戏软件控制主机发送一个全白色的帧,正如前面提到的,电视机显示这个白色帧是需要从上到下,从左往右扫描的,所以从这一帧扫描第一个点开始,到枪口收到白色光(注:尽管枪口看上去较大,但真正能接受光的感光机构可接受范围很小,所以它只会对准屏幕上很小的一块范围,这个范围略大于两行扫描线距离,可以认为其对准的是一个“点”)这个时间差T(pos),就可以算出坐标位置,这里假定从屏幕到光线枪的光线传播时间为0。NTSC情况下一个隔行帧显示的时间是:0.0167秒 (60Hz),这里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计算过程,暂定理想状况:扫描线无消隐时间,帧无消隐时间,扫描线回扫时间为0,扫描线共480线(扫描线实际上是525条,但真正有成像能力的只有480线左右),水平点数为640。
所以每一行扫描线需要的扫描时间为 T(scanline)=0.0167/480,我们就可以计算出
垂直位置:
Y=Trunc(T(pos)/T(scanline))
水平位置:
X=(T(pos)-Y×T(scanline))/T(scanline)×640
如果把所有情况(扫描线消隐、回扫,有效扫描线等等)考虑到,计算过程要复杂很多,但是原理仍然基于上面de“理想状况”。
实际上,发送全白色帧之前,游戏机还会发射一帧全黑帧,这样可以去除游戏画面上高亮颜色的干扰。
简单的来说,光枪的工作原理就是:
抠下扳机――――线缆将信号传给主机――――软件命令电视机发出一个白色帧――――枪口将接受到的光信号传回给主机――――软件计算时间差从而算出位置――――命令电视机发出一个击中点――――如果刚好在目标上,那么恭喜,你击中了!
1,光枪对电视没有任何损害,因为它只接受光而非发射光。
2,光枪不能用在逐行电视上,因为逐行电视的成像原理和隔行电视完全不同,它是从屏幕图像第一条扫描线一直连续扫描到最后一条,而非先扫奇数条再扫描偶数条。当然更不能应用在加了电视卡的显示器以及液晶显示设备上了。实际上现在SEGA和NAMCO都已研制出对应逐行设备的光线枪系统,但由于造价昂贵,目前还不太可能出现在家用机上。
3,其他注意问题。a.光枪不能用在14寸以下的电视机上;b.对于某些老式电视机可能需要调低亮度和避开日光灯以提高定位精度;c.对于某些过扫描比例过大的电视机,边缘有可能射不到的情况是正常的,并非原装光枪的问题
理论上扫描式的是最为准确的~~因为定点位置来自信号源本身~~不会出现任何的偏差
另外~~Wii的捕捉及为不准确~~和你想像中的差太多
给你看篇文章就明白了
“在本届E3上,任天堂展出试玩的Wii游戏除了《打鸭子》、《Red Steel》等光枪类的以外都是些非常简单的游戏,实际试玩过的人是怎么看的?笔者的一个朋友现场试玩了《Wii Sport:网球》,其称玩法非常简单,玩家只需挥一下Wii控制器便算是击球,初试玩3分钟觉得非常有意思,然后再排队继续试玩,第二次游戏时他故意试试这个控制器的感应度如何,就随便乱摇一下控制器,结果同样能被识别为“击球”。也就是说只要感觉到Wii控制器在动就被识别“击球”,根本没有像大家想象中那样做出同样的动作才能被识别的快感,如此一来就有所违背任天堂概念宣传的游戏方式,随便摇一下控制器便能骗过游戏系统。
Wii真的能精准识别出玩家正在做什么动作?按目前的技术而言是不可能的,首先得肯定Wii这种空间捕捉技术原理与NDS的触摸屏点对点技术原理相似,玩过NDS《头脑锻炼》的玩家肯定会发现其中的识别技术其实也很菜,其中有个环节是测试玩家四则运算的计算速度的,往往是连笔也被“意外”识别,重复描字后也不能被识别 等等小毛病。
除了客观的硬件限制外,还得考虑人为的操作要素,例如用Wii玩足球类游戏,用手柄控制的话,完全可以实现绝无偏差的定位直传,但是用Wii控制器,在紧张的球赛中“挥”出理想的传球轨迹,肯定存在偏差,就是这些人为的因素将大大打消玩家用Wii玩游戏的兴趣。”
还有任天堂本身不出产硬件设备(都来自地三方)所以这种游戏方式不可能式Wii独有的~~Wii很有可能是任天堂一厢情愿的产物~~或者变成一块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