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里有哪些著名故事,成语

2025-01-06 06:43:5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一览无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 若使阡陌条申昜,则一览而尽,故纡馀委曲,若不可测。”后以“一览无馀”谓一眼即可全见。
【二童一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 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七步成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 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七步成诗”称人才思敏捷。
【才高七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 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才疏志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 名重而识暗。”后以“才疏志大”谓志向大而才能小。
【千里莼羹】旧时多作思乡之辞。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千里,湖名,在江苏溧阳县。莼羹,用莼菜煮的汤。原为具有吴地风味的名菜,后泛指本乡特产,含思乡之意。亦作“千里莼羹”。
【千岩万壑】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 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后用以形容峰峦与山谷极多。
【不舞之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 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不肯舞。”后因以“不舞之鹤”喻名不副实。
【相煎何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 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相煎何急”喻自相残杀或迫害。

回答2:

1、 【难兄难弟】
【含义】 比喻兄弟才德都好,难分高下。后来多比喻两人同样坏。
【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第八条
【原文】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故事说明】颍川有个叫陈宴的人,自幼好学,办事公道。后来做了县官,更是廉洁奉公,百姓很佩服他。他的大儿子叫元方,小儿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
元方后来被朝廷任命为侍中,又想让他当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为尚书令。因为陈宴、元方、季方的声望极高,当时豫州的城墙上,都画着他们父子三个的图像,让百姓学他们的品德。
元方有个儿子叫长文,季方有个儿子叫孝先。有一天,他们为自己父亲的功德争论起来,都说自己的父亲功德高,争来争去没有结果,便一同来请祖父陈宴裁决。陈宴想了一会儿,对两个孙子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他俩的功德都很高,难以分出上下啊!”两个孙子满意而去了。
【拓展】这是一个有关兄弟的故事,让我想起另一对兄弟的故事来。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写中秋夜击鼓传花取乐,贾政看了宝玉、贾环作的诗后说:“可见是弟兄了。……妙在古人中有‘二难’,你两个也可以称‘二难’了。只是你两个的‘难’字,却是作难以教训之‘难’字讲才好。”想那古板的贾政也能玩幽默,实是不容。不过他老人家的幽默大概没什么人敢领会罢。
难兄难弟一语,后来也多用做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例如元朝张可久《折桂令湖上饮别》曲中有语:“难兄难弟俱白发相逢异乡。无风无雨未黄花不似重阳。”不过读音大概是由第二声变为第四声了。
2、【割席绝交】
【含义】割断席子,表示断绝交情,不再来往。常用来形容朋友绝交不再往来。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第十一条
【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故事说明】三国时,华歆、邴原、管宁被时人称为一条龙,华歆年称龙头,邴原居中为龙腹,管宁年为龙尾。
管宁和华歆(xin)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虽则如此,但两人的性格却不同。管宁高洁,一生不曾进仕;管宁则经世致用,功名累世。通过两件小事,管宁目睹了华歆捉金出看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叹惋和失望,等到华歆回来以后,管宁就拿出刀子当着华歆的面把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而决绝地宣布:“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了。”
【拓展】这个故事无非告诉我们,真正的朋友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很多人却因此得出华歆贪慕荣华、德行卑污的结论来,说捉金是慕金钱,看轩冕是慕权势,这却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华歆是个品行高洁的人。同是世说里的故事,有华歆送还礼品和顺路救人的故事,可见一斑。
就拿割席绝交的故事来看,“捉金而掷”,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简直就是拾金不昧嘛。至于出去看过门的轩冕,这就让我们想起太史公笔下的刘邦和项羽,一个发出“大丈夫当如此”的感慨,一个发出“彼当取而代之”的壮语,这在太史公看来,是优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