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一运动、三反运动。
“一二·一”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昆明青年学生发起并得到全国各地响应的反内战、争民主的爱国民主运动。运动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阴谋。
昆明是近现代著名的“民主堡垒”。1945年12月1日,昆明爆发了 “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一二·一”民主运动,成为国统区内民主运动的标志。
三反运动指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扩展资料
为了正确领导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1947年2月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在白区对国民党的对策》,提出“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口号。1947年5月4日,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上海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提出“要饭吃,要和平,要自由;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延安各界举行群众大会,周恩来在会上代表中共中央赞扬“青年是争取和平民主的先锋队”,指出“我们正处在新的‘一二·九’时期,昆明惨案就是新的‘一二·九’”。
中国民主同盟、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等民主党派、陪都各界反内战联合会及各界知名人士,也先后发出声援函电。重庆、成都、上海、遵义等城市都兴起群众性的声援活动。
“一二·一”运动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阴谋,是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的标志,是继“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之后树起的第三个民主运动里程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二·一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反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危机。 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使其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经严重丧失人心。抗战胜利时,曾对它抱有很大期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它感到极端的失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劫收”,大肆劫掠。国民党迅速失去民心,主要是它违背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实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当局无限制发行纸币,导致恶性的通货膨胀,民族工商业走向破产,人民遭受洗劫,失业人数陡增。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农村饥民遍地,这样,国民党当局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线上,因而就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以学生运动为主导的人民民主运动于是迅速地发展起来。
1945年5月,国统区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由北平学生发起,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最后参加学生达到了60万,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青年学生是民主运动的先锋和主力,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是重点,学生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是民主运动深入发展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