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师:也许是公开课的原因吧,大家看起来似乎很紧张,这样吧,老师就先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听。
“话说,一天,我患了重感冒,发烧至四十度,早饭后独自骑着自行车去看病。骑着骑着,正面开来一辆大卡车,眼看就要轧着一位拄着棍蹒跚的正要横穿马路的老大爷。” (放投影)就在这紧要关头,我的头脑里思想斗争很激烈。去救吧,要耽误自己看病,不救吧,眼看着悲剧就此发生。正在这时,雷锋、欧阳海等英雄形象掠过我的脑海。我想,自己是新时代的中学生,更应为人民做好事。于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跳下车,用尽全力一推,老大爷得救了。这时的老大爷激动万分,热泪滚滚,握住我的手说:“娃啊,现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每个角落,社会上的好人好事像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你的行为是多么伟大,多么崇高啊,你就是一个光辉的典范。我为我们的国家有你这样高尚的学生而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我代表人民感谢你。”
故事讲完了,大家不知作何感想?
生:假。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
师:那好,下面我就宣布“打假治理专项行动”现在开始。讨论后说说这个故事到底哪些内容是虚假的?
[学生分小组自主讨论]
生:这件事情显然是凭空编造的,情节是违情悖理的。稍有常识的人都懂得,发烧至四十度的人,一般情况下早已神志不清,动弹不得,又怎能独自一人骑自行车去看病呢?更不要说救人了。
生:还有紧要关头通常我们想到的就是救人,怎能会想那么多呢?我说要真想那么多的话,等你想完,老大爷早到马克思那里去报到了。
生:老大爷表示感谢的话也是假的。一个农村老人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是有的,但决不会说出这样思想性强的客套话来。这倒像政治报告的语言。
师:大家分析的真好。这个故事出自一位学生的作文,因为内容假的太离奇,结果反倒造成了笑话。可见,我们以后写作文一定要“说真话,抒真情”(板书),这也是我们今天这堂课的议题。其实,在我们写作时造假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好,请大家谈一谈自己在作文时出现的一些虚假的内容。
生:一次老师要求我们写春游,好不容易在紧张繁重的学习之余去玩一次,那次我玩的特疯,特开心,可写到文章里却是满纸的“江山如此多娇”。
师:那你为什么要造假?当时,造假的初衷是什么?
生:文章不是要思想吗?为了玩而春游情趣不是太低级了吗?这样写主题会更深刻一些。
师:你这种一味拔高的作文确实存在,但真纯,才是作文成功之魂。那种哗众取宠的“虚情假意”反而令人反感。
生:老师我看到一份材料说,某校老师要求学生写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收上来一看,不是过早的离开了人世,就是缺胳膊少腿的。
生:老师,其实不是我们不想把作文写好,而是太想“好”了,可就是受了各种各样作文书的影响,一写作文就想着塑造“高大形象”,一提起笔就想歌颂“崇高的精神”,为了追求情节的生动,故事的感人,所以就不顾事实,胡编乱造了。
师:大家通过反面例子知道了造假的危害,也检点了自己作文时存在的造假现象,进而剖析了种种造假的原因。到此,老师想问大家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说真话,抒真情”了呢?
生:只要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和认识,写出来的文章就可达到说真话、抒真情的要求了。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
师:老师也可以给大家开一个“祖传方”,这可是叶圣陶老先生传给老师的“秘方”,请大家千万要记住。
投影:“不要把写作文当成多大的学问,写文章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的人,会写字的人,他就会写出好文章。”
[学生齐读]
师:在座的各位都会说话,都会写字吧,那那,老师就要请大家动动笔了,把这剂喝下肚,抛开顾忌,让我们一起来“说一下真话,抒一下真情” 吧。请大家以考试前后或童年之事或其他内容,只要对你感触深的均可作为你的写作议题,写一段话,把你当时的真话说出来,把你当时的真情抒出来。写完后再评论一下。
[学生评论]
师:是啊,文章的“真”还应表现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多姿多态,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生:原来写作文就这么简单,我们只要选取一件自己最动情,印象最深刻的事,实实在在的写,看到什么,做了什么,想些什么,就怎么写。
师:我们学生应该是天真的、质朴的,让我们以真切的生活感受为燃料,以真情为火种,迸发出异样光彩的佳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