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笔者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如何运用课题研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说实话,课题研究是一个厚重的话题,让我坐在这里给大家讲,实在有些诚惶诚恐。其实也和大家一样,也在学习中,只不过比在坐的先学一步。去年,我校申报并立项了区级课题《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我结合我校的课题研究谈一谈如何运用课题研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一、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
这个问题可以从学校与个人两方面的发展来考虑。
1、学校发展的需要
当一个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建立和完善之后,自身的发展也正越来越处于一个新的“高原期”,此时要凸显学校的特色,破解学校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将学校的潜在资源提升到显在的层面上加以整合,使学校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只有科研才能实现。
2、个人成长的需要
(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应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2)、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上的问题、学生表现上的问题、学校教育上的问题等。
(3)、形成科研教学意识的需要。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查阅资料是免不了的事。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进行反思教学。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课题驱动,行动研究不仅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师职业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二、学习理论,更新观念
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题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在课题立项后,我组织教师集中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座谈,通过学习和座谈,我们的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创新策略深远意义,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校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的目标
1、改进教师的教育方法,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造出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成长,从而不断地加快我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体。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参与意识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四、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我校《学科教学方法研究》课题组成员本着科学的态度,遵循规律,循序渐进,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校本教研为依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方式,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立足课堂,深入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进行课题实验研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各学科教师进行备课
(1)独立备课。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学段目标、单元目标、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教材是专家编的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内容单一,片面,所以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集体备课交流。主备人首先要在精心钻研课标,吃透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说明自己设计了哪些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预计在实践中会产生怎样的效果等。辅备人可以就主备人的环节设计、教学方法、理论依据等一方面有感而发,也可以从全方面发表见解,对主备人的发言起到完善、修正的作用。在课题组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由做课教师整理出详细的教案。
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促进教师之间优势互补,加强教师的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科研及整体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凝聚教师工作合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从而为整体性、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课例实践。即上带题课,课题组教师通过课例实践,看一看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适应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发展。并反思本次课例实践的研究效果。下面重点从优化课堂教学进行交流。
(1)优化教学内容
新课程赋予了教师使用教材、超越教材进行教学的责任。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只是“用教材教,而无需教教材”,教师可以在教学文本的自由空间中进行理智的思考解读。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即优化教学内容。
A抓住关键词句,找准教学切入点。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课文中尤其一篇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或一词,或一句,或一段;或文题,或开篇,或总结,或承上启下。找准以上切入点,通过精心设计,突破一点,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从而对文本留下完整的印象。
四年上册的《白鹅》,课文是围绕一个关键词来写的,“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的“高傲”,课题组老师在解读时抓住这个“点”,在课堂教学上引导学生从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来交流体会白鹅的高傲。。
B揣摩细节词句,细读品析,品味语言特色
日前,崔峦老师指出,阅读教学要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这一提法也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为什么把“我的母亲”放在后面?读时有什么感觉?像看电影一样,看到了佝偻的、疲惫的、困倦的背影。“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为什么一连用了几个“立刻”?学生体会妈妈“动作特别迅速,特别抓紧时间”,读后读者心悬了起来。这些“陌生化”的语言现象,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一次难得的“语言际遇”,课题组老师在引导学生品味揣摩中,探究言语形式,积累言语素材,迁移言语范式,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优化教学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个性特色的彰显,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最大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成为了教师的追求。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教学情境的特性来寻求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1、精心设置好导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古人称文章的开头为“凤头”,就是说开头要美丽精巧、新颖贴切,要有创造力、吸引力、震撼力。同样一名好的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同样要有吸引力,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自参加本课题研究以来,从一次次的集体备课、自己上课、听课及学习优秀课例的过程中,体会到巧妙新颖、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带起学生进入学习氛围。
我校黄老师的校本课《老人与海鸥》以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导入新课,悲伤的情调让人悲至更悲。教师在课堂上把歌曲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启迪了学生的智慧,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升华,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多种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课件展示)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我们课题组成员在日常的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的、被动的教学模式,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使学生的活动变成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比如:课题组的老师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4》时,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1、师:(卡片出示生字词)这些生字词是我们刚才观察到动物的名字,书上有一首儿歌也是写这些小动物,请小朋友们一边朗读儿歌,一边找出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并用你喜欢的符号做出记号,把你会认的动物名字读给小朋友听,不会认的请你的小伙伴或小组长帮助。
2、师:刚才开展小组识字活动时,小朋友讨论很激烈,你认识了哪些动物的名字?(指名教读注拼音的词语。)
3、师:还有谁认识这些动物的名字?(再指名教读注拼音的词语。)
4、师:现在我们进行一场读书认字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棒?(分小组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
5、师:每个小组都会认读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哪个小组想开火车认读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小组开火车读生字词)
6、师:(卡片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词)老师把这些小动物的名字的拼音去掉,你们还认识这些小动物的名字,请同学们分小组自由朗读生字词。
7、师:谁认为我是胆子最大的,站起来读。
8、师:谁敢挑战他?
9、师:你们都会认得了这些生字,你们要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小组讨论,找一找这些生字有什么特点?
10、师:今天我们认识不少带有虫字旁的生字朋友,你们在课外阅读时有没有认识带有虫字旁的生字朋友。(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老师在该识字教学活动中做到了1、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儿歌,2、小组合作识字,3、课堂上提供展示、交流的让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但是,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的,老师放手让学生划出生字词后,自由交流,你认识那个生字词,就读哪个生字词。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认读生字;小组合作识记字形,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为主。如“蚂、蝴、蜻、蜘、蚯”这些字可结合已学过“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办法识记,通过各种活动识字,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成功与喜悦,增强主动识字的兴趣。
(三)总结方法,验证推广。
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树立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的实际操作方法。实验教师就此总结研究过程,形成研究报告,或撰写研究论文等,以备在更大的范围内接受教师们的审视。
根据大家反思总结,同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实际,对详案进行个性化设计,以备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验证操作方法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1、课堂的变化
学科教学方法的转变,使原来死气沉沉的传统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科教学方法的转变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能力。
2、学生的变化
学生自主学习、参与意识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与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在“建设美丽中国”征文活动中,我校的许艳丹老师指导的黄欣写的征文《“林丹”梦我的梦》林增润写的《向梦想出发》分别获全国征文比赛一二等奖;翁群英老师指导的学生郑凯楠写的征文《建设美丽中国我们能》、郭雅静写的《爱唱响着属于孩子们的中国梦》分别获全国征文比赛二三等奖;徐晖老师指导的学生陈若讯参加全国征文《美丽中国 我的中国梦》比赛荣获三等奖。在“第十五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写作比赛活动中,我校的许艳丹老师指导的林宇欣写的征文《我的“小梦”》和徐晖老师指导的学生陈若讯写的征文《我的水族朋友》分别获二三等奖。
3、教师的变化
教师的教学科研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教师专业向纵深发展,有近十位老师的论文在不同刊物发表或获奖。
总之,愿我今天的讲座真正能给大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同时祝各位教师在教育科研中走向成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教育科研中真正感受到教育的幸福,而不是让科研成为浪费我们时间的事情。提高教学质量,必要先提高教师们的教科研能力。只有把课题研究做细、做实、做好,才能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的弊病,通过研究加以改进,找到解决的办法,并应用于实践,实践中必将开出绚烂的教科研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