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的心情、背景………………是怎么样的?
2024-12-15 18:49:1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赏析:
披星戴月,侍弄着自己那点儿,“庄稼”,不去管它他收成如何,只要将自己放到
泥地和作物之中,就已身心倍感愉悦了,农田那稀疏的庄稼,那萎萎的野草,那难行的
田间小道,以及那冰凉爽净的露珠,都让诗人有种新鲜刺激的感觉,让他欣喜异常,这
种感觉又是他生命的源泉。与世无争、自然恬静的生活让他完成自己生命的极乐体验。

【写作背景】

晋义熙二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回答2:

归 园 田 居(其三)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回答3: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赏析:
披星戴月,侍弄着自己那点儿,“庄稼”,不去管它他收成如何,只要将自己放到
泥地和作物之中,就已身心倍感愉悦了,农田那稀疏的庄稼,那萎萎的野草,那难行的
田间小道,以及那冰凉爽净的露珠,都让诗人有种新鲜刺激的感觉,让他欣喜异常,这
种感觉又是他生命的源泉。与世无争、自然恬静的生活让他完成自己生命的极乐体验。

回答4: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在南山下种豆,“草盛豆苗稀”,很显然他不善于种田,但是早出晚归,不辞劳苦,在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裳,而他毫不在意,说“但使愿无违”。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但是把这首诗和作者其他的诗结合起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陶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在雕琢诗风弥漫文坛的魏晋时代显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钟嵘的《诗品》仅把陶诗列为“中品”。陶诗朴质的风貌实际上开启了隋唐诗风的先河。这首诗朴素如随口出,“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丝毫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形成陶诗的艺术特点。

回答5: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外狭木
夕露沾我衣
衣沾
足惜
使愿

赏析:
披星戴月
侍弄着自

庄稼







作物
已身

愉悦
农田
稀疏
庄稼
萎萎
野草
难行
田间


冰凉爽净
露珠
都让诗
种新鲜刺激


欣喜异



源泉
与世
争、自
恬静




极乐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