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国,叹诸葛
旁征博引,评述祥实,起点高,收尾点睛;语句中肯含情,文章尤见功底。叹诸葛亮一身正气,试想,如果诸葛亮活在当今,会是什么结局!
引子
秋声远,冬气来。片片枯叶,湮没于风沙中。
冬之夜空,几点寒星,月光凄寒。独自漫步中,似乎仍浸在秋夜月光的余味里,意欲将那画卷融进这寒夜里。
一阵风拂来,感觉丝丝凉意;脚步稍稍快了些,只因不愿辜负了诗一样的心怀。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是夜银河耿耿,玉露零零,旌旗不动,刁斗无声。”
想起了诸葛亮五丈原禳星时那个月圆之夜,还有他身前身后的事,我心呯呯然。
陆续地,便有了很多压在心里的话语。
那些话语,没有随时光的飞逝消没于心;相反,是越来越憋藏不住了
【A】
四大名著中,我爱三国尤甚。
幼年是因为内里的故事着迷;及长,则很有些品评鉴赏的意味了,尤其当三国被搬上荧屏并一再重播时。我对里面的几集文戏尤为赞叹,赞英雄辈出叹英雄末路。
如刘备冒雪二顾茅庐那一回。不惟感动于刘备的一片诚心,还喜欢上了那漫天飞舞的雪花:“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再有如舌战群儒一回。曹操大军压境,江东一班谋臣吓破了胆,纷纷主和以求自保。诸葛亮器宇轩昂丰神飘洒,谈锋烁烁令张昭等悉数败北。真可谓好汉出在嘴上!
群英会那一回我也喜欢。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在群英会上边舞边吟,尽显其超凡飘逸的儒将风范!
最打动人心的是柴桑口卧龙吊孝一回。
令人心旌神摇的一幕幕,如一曲曲余音绕梁的乐声,在耳畔久久回荡。
“都督归来——都督归来——”
当东吴君臣陷入一团哀恸之时,一人着白衣白帽不期而至!
谁?
诸葛村夫。
猫哭耗子!吴国的众文武或愕然或愤然。
大将鲁肃短暂的愕然,之后便担忧起来。生怕甘宁黄盖等气恨难平,急忙派人加以阻挡——
岂料,诸葛亮全然不睬。
只见他踉踉跄跄,悲声连连:“公瑾!我来迟也!公瑾——”
彼时,武将们早已怒容满面,手按剑柄。
一把老剑更是怒不可遏,直刺诸葛亮!
赵云早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说时迟,那时快!他一剑甫出,程普之剑已铿然跌落!
只听鲁肃一声断喝:诸葛先生此行是客,这岂是待客之礼?
诸葛亮缓缓向前,拾起程普之剑,双手递给他。
武将们神色黯然。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蒸尝!”
诸葛亮一边洒酒,一边哭诉。
“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民。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
哭声如江似河!我再也忍不住,眼里的泪水盈盈,如雨般泻下。
“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
言及此,诸葛亮已泣不成声!
3楼
【B】
“都督归来——都督归来——”
当东吴君臣陷入一团哀恸之时,一人着白衣白帽不期而至!
谁?
诸葛村夫。
猫哭耗子!吴国的众文武或愕然或愤然。
大将鲁肃短暂的愕然,之后便担忧起来。生怕甘宁黄盖等气恨难平,急忙派人加以阻挡——
岂料,诸葛亮全然不睬。
只见他踉踉跄跄,悲声连连:“公瑾!我来迟也!公瑾——”
彼时,武将们早已怒容满面,手按剑柄。
一把老剑更是怒不可遏,直刺诸葛亮!
赵云早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说时迟,那时快!他一剑甫出,程普之剑已铿然跌落!
只听鲁肃一声断喝:诸葛先生此行是客,这岂是待客之礼?
诸葛亮缓缓向前,拾起程普之剑,双手递给他。
武将们神色黯然。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蒸尝!”
诸葛亮一边洒酒,一边哭诉。
“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民。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
哭声如江似河!我再也忍不住,眼里的泪水盈盈,如雨般泻下。
“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
言及此,诸葛亮已泣不成声!
他携琴而来,一曲长河吟送别亡灵。
双目哭红声声诉说中,尽释东吴之敌意。
“‘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鲁肃见孔明如此悲切,亦为感伤,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
“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此时的诸葛亮,眼里噙满泪花,伏在周瑜的棺椁上号啕痛哭并频频以首撞之。
祷词情真意切,文采斐然。不惟蓄满磅礴的真情,也如实地概括了周瑜壮丽勃发的一生——
“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此句可为“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民。”十六字之注解。
“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导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近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
上面一段可为“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一句的详细诠释。
“既生瑜,何生亮”,那位生前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的儒将对天长叹!
河水默默,斯人去矣。
仰慕周瑜闻弦歌而知雅意,诸葛亮寻得长河吟。
然此时,人已去,阴阳已相隔,弦音有谁听?
看三国电视连续剧,最是钟情这一集。
诸葛亮情动于中发乎外,因此泪雨滂沱以头撞棺。一般人认为诸葛亮哭周瑜只是惺惺相惜。
然,揭去这层金面,还余些什么呢?
【C】
诸葛之哭周瑜者,亦自哭也。
未出茅庐时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然前者辅佐齐桓公,使其一霸天下九合诸侯;后者下齐七十余城,令诸侯侧目而视。司马徽将诸葛亮比作周之姜尚汉之张良,徐庶将其比作鸾凤,可见并非自夸。
而此时,刘备刚得荆州及周围长沙桂阳武陵零陵四郡,可谓羽翼未丰。三鼎之一足还未铸成。想想遥遥无期的宏伟战略,诸葛亮怎么能不自伤?
他和周瑜英雄相会,却各为其主;英雄气短,焉能不悲?
长期的游学论道,诸葛亮不会不知,三国中惟独蜀是最薄弱的一环。蜀占人和,可未得天时未得地利,复兴汉室非一人之力能为之。水镜先生曾慨叹:孔明得其主未得其时,惜哉!崔州平亦对刘备坦言,“此正由治入乱之时,未可猝定也。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然而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念念不忘的是刘备三顾相请的诚意啊!
可前途茫茫,未来胜出的几率有几成?
无疑,三国之中魏的国力最强盛;蜀与吴相比,实力又远远不及!
且看三国演义后几回蜀与吴最后投降递交的户本帐册:
“后主拆封视之,大喜,即遣太仆蒋显赍敕令姜维早降;遣尚书郎李虎,送文簿与艾:共户二十八万,男女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官吏四万,仓粮四十余万,金银各二千斤,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余物在库,不及具数。”
“于是东吴四州,四十三郡,三百一十三县,户口五十二万三千,官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老幼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余艘,后宫五千余人,皆归大晋。”
吴的户口数是蜀的近两倍,兵士是蜀的两倍,米谷数是蜀的七倍!
蜀如此国力何以与强魏相拼?
天不欲之一统天下,奈何?孰又能夺之?
诸葛亮未出茅庐就早有“木牛流马”、“驱虎豹之计”、“八阵图”、“连弩法……”诸多未雨绸缪的运筹帷幄之举,皆可谓先知先觉的最好注解。未得其时,争之何益?南征功劳不小,攻心为上,使蜀国有了稳固的后方。六次北伐,鞠躬尽瘁,“凡二十以上皆亲览”,为的是报先主的知遇之恩,力行的是儒家知识分子的入世之举。即使扫平中原,那位后主阿斗就能坐稳吗?
【D】
思及后部书六出祈山时,也不禁怅惘欷嘘一番。
感怀钦佩诸葛亮鞠躬尽瘁的精神。
第一百十三回诸葛亮派使者给司马懿送女人服饰时,懿问曰:“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主簿杨颙也曾劝谏,“某见丞相常自校簿书,窃以为不必。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必使仆执耕,婢典爨,私业无旷,所求皆足,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婢仆哉?失为家主之道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昔丙吉忧牛喘,而不问横道死人;陈平不知钱谷之数,曰:自有主者。今丞相亲理细事,汗流终日岂不劳乎?司马懿之言,真至言也。”
诸葛亮岂能不识此理?可他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如自己尽心。
眼前又闪现出荧屏上诸葛亮的感人举动:咳嗽声声中,他正托着一盏灯察看军事要略;此时一名小校悄悄进来,为他端来了饭食。小校崇敬地看着自己的主帅,为那种忘我的精神感动了,竟啜泣起来……
诸葛亮的廉洁奉公更令人感动,遗表中说:“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就是这么一位忠心耿耿的治世能臣,死后还要戴一顶独断专行的帽子。
呕心沥血,心系国家,一片赤诚;事无巨细咸决于己,谁说不是英明果断之举?
若刘禅才及曹睿一半的话,就不会掣诸葛亮北伐的后腿!
【E】
想起了诸葛亮的眼神。
在骂死王朗一回中,目光烁烁如炬,言辞犀利如剑,令王朗难以招架,猝死马下。
在上方谷一回中,目光冷若冰霜。
“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乃下马抱二子大哭曰:“我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处矣!”(三国演义之一百十三回)
手摇鹅毛扇,缓缓从三轮上站起来,面露猎人射获后的喜色,频频变换着角度观赏山下的司马父子抱头痛哭……
司马懿啊,司马懿!你这只老狐狸,你也有今天!
“忽然狂风大作,黑气漫空,一声霹雳响处,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地雷不震,火器无功。司马懿大喜曰:‘不就此时杀出,更待何时!’ 即引兵奋力冲杀。”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
电视画面上的孔明呆立着,半晌没动。任凭雷电轰响,哗哗的雨水沿青灰色帽沿淌下来,再由缕缕苍发流向脚下。
此役前夕,诸葛亮曾祷告关羽张飞在天之灵佑助。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颓然,疲惫,寒冷——他的心在颤栗!
“凤兮凤兮思高举,时乱世危久沉吟。龙兮龙兮风云会,长啸一声抒怀襟。丈夫在世当有为,为民播下太平春。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垄亩民。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在抚琴。”三顾茅庐那一集的插曲,音犹在耳。
三顾茅庐时的他“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感念刘备的诚意最终离开隆中;还嘱咐诸葛均勿使田亩荒芜,自己“待功成之日,即当隐退”。
二十七年,弹指一瞬间!
他初出茅庐火烧博望,令曹军大败而归;战群儒借东风,联吴抗曹火烧赤壁;用奇谋袭取南郡荆襄,接着攻取桂阳、武陵、长沙、零陵四郡,稳固了荆州;之后辅助刘备夺取两川,奠定蜀汉基业。
后来刘备彝陵惨败,白帝城托孤。
再后来,南征七擒孟获,平定叛乱;接着便是北伐!前五次均无大的建树。
这一次,他上方谷设伏,满以为将司马懿拿下;奈何天不灭之!
联合孙权欲毕其功于一役;然,东吴三路兵败!
五丈原屡屡诱战无效,司马懿深沟高垒!
而此时,他已胡须斑白,面容憔悴,两颊清癯。忆及先帝临终所托,两行泪水悄然滑落双颊。
明主已去,然凤犹在。
凤,已老矣。
【F】
诸葛亮的一生,悲剧味太浓。
以诸葛亮对天下时势的了解,对客观形势的把握应该相当明晰。他熟读《孙子兵法》,深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以当时刘备的实力来说,要想兴复汉室几乎妄谈。但是,诸葛亮“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纵观诸葛亮从政的一生,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的伟大目标也不是空谈,而是真正付诸行动。初出茅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积极策划并参与了一系列军事行动,取得了辉煌成绩。诸葛亮锲而不舍地奋斗了一生,虽未实现兴复汉室的夙愿,但在他的努力下,蜀国也曾迅速崛起,与魏、吴呈三国鼎立之势。这一切,他都是在“兴复汉室”的伟大目标为支柱之下实现的。
有人假设,诸葛亮若为曹魏效力的话,应当能完成治国平天下的夙愿。
因为他太多智慧,魏国兵精粮足。
然而,诸葛亮“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供职于阴险狡诈的曹氏集团,诸葛亮当然不屑为之。
司马懿,一个鹰视狼顾之臣,最终将魏国基业嬗变为司马氏的江山;与曹操一样,腹有谋略且阴险奸诈,善于伪装,至死未能让曹悟出“三马同槽”的含义。
司马懿和曹操,两个大阴谋家——大权在握获得政治上的显赫,为子孙奠定基础,再把皇帝位留给子孙做。
诸葛亮品行高洁如出水芙蓉;彼二人与之相比可谓判若云泥。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在悲剧人物身上,往往凝聚着天地间那股浩然正气。
有人说,悲剧就是将美毁灭给人看。
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
曹雪芹塑造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她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点,则是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
诸葛亮是三国中的一个悲剧性人物。
或许,这正是千百年来人们景仰诸葛亮的最大原因罢。
【G】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悲壮精神,是一种封建士大夫的入世情结。
孔子——中国古代的至圣先师。提出必须出来做官辅佐君王并实践自己的政治理想,提倡“学而优则仕”,在周游列国处处碰壁之后,圣人还是亮明一个正统文人在遭遇挫折之后的态度——“知其不可而为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屈原——楚国的贵族,一介文人。针对当时楚国制定了一些变法的措施,最终失败后,跳入汩罗江。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中国文人生命价值的所在。一旦他们丧失了这样一个权利,也就等于失去生存下去的意义。这正是屈原在遭到冷遇,流放,继而接连听到君王、国家的噩耗后走向极端的一个原因。
诸葛亮蜗居茅庐,循着他们的踪迹踏歌而行。
未遇刘备时,声称“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然而胸中跳动着的是一颗忧国忧民的入世之心,他并非真想做隐士。从他提出的“隆中对” 中可得到证明。
“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
“隆中对”是对天下大势广泛而深入的了解分析的结果。集诸葛亮二十余年之学识,数年之潜心研究之大成,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
若不是身居茅庐心怀天下,又怎能提出这个千古之策?
刘备在三顾茅庐见到诸葛亮时,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在入荆州以前,他就被许多人认为是英雄人物,在社会上有较高声望。曹操曾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陈登说:“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他觉得,刘备确实是汉家皇室后裔中的英雄人物,又见其“泪沾袍袖,衣襟尽湿”,遂答应跟随而去。
电视剧中三顾茅庐那一回恍惚又浮现眼前,悸动于刘备诸葛亮二人促膝谈心的那一幕!
这边是谦恭有加的刘备,对面是面如冠玉的孔明。
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
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诸葛亮指一画轴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
脑海里不时浮现着诸葛亮和刘备并辔而行的身影,还有他六出祈山的一帧帧画面。
扫平中原,直捣长安!
诸葛亮把鹅毛扇一挥,三军将士排山倒海般冲杀向前,步伐雄武有力……
【H】
一位哲人说过,“当你们死,你们的精神和道德,当辉煌的如落霞之环照着世界,否则你们的死是失败的!”
无疑,诸葛亮之死就是一种极致的辉煌。他的精神和道德,如落霞之环照着后世的英豪才俊之士。
那一幕夕阳西下的悲壮,再一次从脑海中跃出来。挥之不去。
“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诸葛亮看着深邃莫测的长空,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
西天残阳如血,周围青灰色的云有一丝凌乱,只远远地看着。秋风追逐着拍打着片片萎叶,像要把他们赶尽杀绝。
27年前那个飘逸的年青人,那个对知己之主侃侃而谈天下之势的年青人,那个曾临行前嘱咐弟弟勿荒芜田亩的年青人,音容尚在吗?
可如今,他已然胡须斑白,面容消瘦,眼神中含着藏不住的悲凉。秋风拂面,彻骨生寒。他微微咳了一声。
四轮车吱吱嘎嘎,原本寂寥的四周更显空旷。
……
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
陆游的这两句诗道出了英雄壮志未酬的无奈!
时代造就英雄,诡谲莫测的世事又往往使其命运多舛,大事不济。故周瑜叹“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两句诗折射出了士大夫情结中“入世不狂热,隐逸不悲观”的思想。
中国古代的文人往往吸纳儒家入世的思想,注重对现实的适应与改造,又受老庄淡泊隐逸思想的熏染,注重对现实的超越。这样,他们在入世时就不至过于狂热,隐逸山林时又不至过于悲观。
“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菜根谭?闲适》)
寥寥数语可以白描诸葛亮未出茅庐时的闲适生活。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灵异山水自能造就奇人!
重才不重貌,娶阿丑为妻。举案齐眉,琴瑟相和。
“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游历四方,胸积锦绣!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尽显其士大夫情愫!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宠辱不惊,进退自如的境界! 诸葛亮的一生展现了一种浩然正气,在天地间气势如虹直贯云宵!
此气如江河,从1800多年前的三国顺流如下;直至今日,它还在鼓舞着拼搏进取的人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