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司马懿正面对阵了两次。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与司马懿在战场上斗得不亦乐乎。然而这毕竟是小说家言,真实的历史中,诸葛亮在其历次北伐过程中,与司马懿的正面交锋对决,仅有两次。当然,这不包括诸葛亮死后的一次对决。
第二次间接交战是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本来是有计划的:蜀汉是正统,要北伐“篡汉”的曹魏,以“有道”伐“无道”。
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的斗争:
司马懿和诸葛亮两军对峙一百多天,诸葛亮几次挑战,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派人送给司马懿女人的服饰,司马懿大怒,上书请求交战,皇帝派卫尉辛毗手持使节担任军师来制约司马懿。
护军姜维对诸葛亮说:“辛佐治持使节到了,敌人肯定不会出战了。”诸葛亮说:“司马懿本来就没有出战的意思,所以坚持请求出战,是为了向部下示威(激励士气)。将军在部队中,皇帝的命令也可以不接受,如果他真能够战胜我,何必要不远千里去请示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正面交锋只有一次。就是第四次北伐:
231年春天,诸葛亮再次进行北伐,以木牛运粮,包围祁山。又招揽鲜卑人轲比能,轲比能起兵到石城响应蜀军。因曹魏大将曹真病重,曹睿改派司马懿为统帅屯于长安,领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人抵抗。
司马懿先派费曜、戴陵与四千精兵前往上邽防守,自己则率其他兵力解救祁山。张郃则认为该分兵驻守雍、郿,但司马懿认为若分军不及合军有利,便向西推进。
诸葛亮知道后,留下王平继续领军攻打祁山,自己率主力迎战司马懿。其后诸葛亮在上邽打败了魏将郭淮、费曜,并收割了魏军的麦粮,与司马懿军在上邽之东遇上,司马懿深知蜀军劳师远袭,粮食补给困难,因而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便回军卤城。
司马懿进军卤城,但却登山掘营,与蜀军对峙,不与交战。张郃认为蜀军从远来攻,“孤军食少”,必然想要速战速决。所以应该以大军屯于此处,然后分为奇兵,包抄蜀军,截断其后路。但司马懿不采纳。司马懿派张郃攻南围的王平,由案中道进逼蜀军。自己则率众迎击诸葛亮。
诸葛亮派大将魏延、高翔、吴班分三路领兵作战,大败魏军。光斩获魏军低级军官的首级就有三千多人,获得战利品玄铠五千、角弩三千多。
司马懿一生唯一一次与诸葛亮的正面交锋以惨败告终,从此司马懿再不敢轻易出战。魏军将领数次请战,司马懿都不准,诸将十分不满,便讥笑他:“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第一次的间接交战,三国演义上第九十六回:孔明挥泪斩马谡,武侯弹琴退仲达,关于这一点是假的。
首先想当年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司马懿并不是每次都在的,斩马谡这一次是第一次北伐,这时候司马懿正领兵在打陆逊,根本不可能到街亭去抗诸葛亮,所以当时抗诸葛亮的是张郃,司马懿根本不在,所以空城计什么的都是假的。
其次,诸葛亮如果真的用空城计成功了,那么在此之前的子午谷,魏延向诸葛亮提出的攻打南谷和斜谷的方法并没有被采纳,如果诸葛亮喜欢用险兵,他完全可以用到魏延的计谋,所以,空城计一事是假的。
第二次间接交战是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本来是有计划的:蜀汉是正统,要北伐“篡汉”的曹魏,以“有道”伐“无道”。但是有几点诸葛亮没注意到
北方军民的拥护支持是有限的。
北伐的条件是艰苦的。
曹魏一方的军国力量是雄厚的。
魏军的统帅是比较高明的。
因此,诸葛亮第二次北伐也没什么效果,公元228年的秋天,诸葛亮得知吴军正在与曹休在石亭大战,西方魏军被牵制,于是杀出散关【宝鸡市南】包围陈仓【宝鸡市东】。
由于陈仓早有准备,攻城又遇到了麻烦。
蜀军用上了云梯撞车,可是这些都被魏军破坏了。这场架一只打了20多天,蜀军的粮食不够了,所以退兵,第二次北伐失败
公元229年春,诸葛亮又一次北伐。因为郭淮的不战而退,诸葛亮得到了武都和阴平【甘肃成县和甘肃文县】,诸葛亮夺下这两城之后就回汉中呆着了,这一次北伐司马懿终于出现了,他和曹真一起伐蜀。
魏明帝同意了曹真的方法,以三路伐蜀:张郃从武功沿着褒水向南郑,曹真从长安直接走子午谷和司马懿会和,司马懿沿着汉水往城固杀过去。但是曹真遇上了大雨,根本走不成,司马懿也不好过,一路沿着山而行,将士苦不堪言。
最终诸葛亮的第三次北伐以曹真挂了画上句号。这一次,司马懿败给了诸葛亮。
具体没数 有2次很特殊 第一次 诸葛亮想火烧司马懿结果天意作祟,下雨了司马懿逃脱,第二次诸葛亮在五丈原那次 我就知道这么多 求补充
司马懿的功绩中有2次击退诸葛亮的北伐。第二次因为诸葛亮病逝五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