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是一种常见病。 失眠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又会因为滥用失眠药物而损伤身体其他方方面面。 眠的诊断标准: ①失眠表现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②睡眠质量睡眠质量下降,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 ③总睡眠时间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小时。 在上述症状基础上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睡眠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包括: ①疲劳或全身不适; ②注意力、注意维持能力或记忆力减退; ③学习、工作和(或)社交能力下降; ④情绪波动或易激惹; ⑤日间思睡; ⑥兴趣、精力减退; ⑦工作或驾驶过程中错误倾向增加; ⑧紧张、头痛、头晕,或与睡眠缺失有关的其他躯体症状; ⑨对睡眠过度关注。 失眠根据病程分为: ①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 ②亚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6个月; ③慢性失眠,病程≥6个月。 总体治疗原则:尽可能明确病因,达到以下目的: (1)改善睡眠质量和(或)增加有效睡眠时间; (2)恢复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减少或消除与失眠相关的躯体疾病或与躯体疾病共病的风险; (4)避免药物干预带来的负面效应。
睡眠时间约占去人一生中的三分之一,而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抱怨睡得不好。睡眠障碍已经成为一个广泛困扰人们的问题。为此,本刊与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公司共同推出有关睡眠障碍的文章,为受睡眠问题困扰的患者答疑解惑,希望能给您带来“一夜好眠”。 张姨多年来一直失眠,主要表现为早醒、记忆力差、疲乏无力、情绪低沉,对外界的事情缺乏兴趣。曾辗转于多间医院诊治,医生都不约而同地给她下“神经衰弱”的诊断。张姨觉得自己是由于过度紧张而神经衰弱的,于是,补脑、休息,加上一些镇静药,但效果总不见好。张姨担忧了:神经衰弱久了,会不会变成精神病?经人介绍,张姨到医院精神心理科治疗,被医生诊断为抑郁症。经过抗抑郁药物治疗两个月,早醒等症状消失。 莫非,张姨的担忧真的成了现实?事实并非如此。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国内临床各科对包括失眠、抑郁症、焦虑障碍等疾病的临床诊疗还不是十分熟悉,所以常常将一类做各种检查没有阳性结果、出现类似张姨情形的患者统统诊断为“神经衰弱”。实际上,随着精神医学临床研究的发展,人们对过去被医生诊断为“神经衰弱”的疾病有了新的认识。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哈佛医学院一位精神医学科教授来国内某医学院进行访问研究。他发现那些经过国内两位主治医师看过而同时诊断为“神经衰弱”的患者,经他按照国际标准再进行诊断,大约82%的患者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换句话说,被中国医生临床诊断为“神经衰弱”的患者,有一大部分实际上患的可能是抑郁症或者其他精神心理障碍。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临床医生认为没有“神经衰弱”这个病。以前医学界所认为的“神经衰弱”,实际上是由一大类疾病组成的。 随着与国外专家的交流,目前国内精神心理科的大多数临床医生已经知道,过去被临床医生诊断为“神经衰弱”的患者,按照目前国内外医学临床诊断标准,其实一大部分应为精神心理障碍,最常见的是抑郁症、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各种睡眠障碍等。如果按照这些疾病本身的治疗方法去治疗,疗效会大大提高。反过来,如果临床医生不对精神心理障碍患者进行区分诊疗,只是简单地给患者做出“神经衰弱”的诊断,那就会延误疾病的治疗,出现像张姨那样久治不愈的情况。 所以,如果像张姨那样出现失眠的同时,还有焦虑或抑郁情绪,应该去医院看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科医生。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患者害怕到精神科或心理咨询科就诊,怕被戴上“精神病”的帽子,这是一种不必要的顾虑,会耽误病情的及时治疗。 许多精神障碍都伴随明显的睡眠紊乱,大部分表现为失眠。临床上,失眠如果治疗不当,病情会迁延不愈。美国一名学者于1994年调查发现,大约75%的失眠患者,如果失眠病程在一年以上,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或恶劣心境,而且大约35%~50%的慢性失眠与精神障碍有关。可以说,两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区别抑郁或焦虑情绪障碍还是失眠,主要是了解患者这两个问题出现的先后。如果是抑郁情绪出现在前,同时伴有睡眠紊乱,一般考虑是抑郁症。抑郁症的睡眠问题有如下特点:通常早醒或睡眠时间缩短,如入睡后在凌晨2~3时醒来,醒来后难以入睡,或者比平时醒来的时间早2~3小时。如果最早出现单一的失眠症状,以后由于长期没有得到及时或合理治疗,变成慢性失眠,出现情绪低落、对外界的事情没有兴趣等抑郁症表现,就应该考虑为失眠伴有抑郁症。 临床上,许多患者在长期失眠后伴焦虑和(或)抑郁症状,在治疗其焦虑和(或)抑郁症状后,失眠也消失。如果经过药物治疗后,精神症状还持续存在,应考虑其他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患者询问:“医生,既然我患的是心理疾病(抑郁症),您为什么不给我做心理治疗,而只给我药物?”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抑郁症、焦虑障碍和失眠等疾病的发病原因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原因通常是患者存在本身的生物学因素,即发病的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大脑里的神经递质出现了问题。如果受到心理因素的刺激,就可能产生以上的各种疾病。所以,目前治疗抑郁症、焦虑障碍和失眠等疾病,通常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