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结世博会历史,举办一次成功的世博会,不仅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扩大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提升国家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活动和国际事务的能力,也有着长远而深入的影响。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情况下,办好世博会,对于提振市场信心,推进世界各国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政治意义。对于举办国而言,举办世博会,对外可以充分显示国家形象、促进外交和国际合作交往,体现我国发展理念的进步、社会的和谐发展;对内可以有力地凝聚人心,提升国民素质,振奋民族精神。
2.经济意义。世博会历来是举办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力,甚至能带来新的一轮区域经济起飞。这已经成为普遍共识。1970年大阪世博会,对日本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增长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使西班牙南部原来相对落后的地区得到快速发展;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带动了下萨克森州经济的复苏。据预测,上海世博会将产生3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引发的延伸投资150亿至300亿美元,庞大的投资将直接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上海世博会,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的参展,7000万观众参观,将直接带动衣、食、住、行以及旅游业及其配套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世博会门票、餐饮、旅游纪念品的直接销售收入将接近110亿元;交通、住宿等间接旅游收入将达800亿元;由此产生内部需求,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举办上海世博会,将为促进我国经济克服困难、助推世界尽早走出金融危机阴霾的提供难得契机。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世界把更多的希望寄托给上海世博会。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就认为:“各国可以借此机会聚集到一起共同面对全球危机,进行全球合作,并促进全世界共同发展。”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把主题确定为“一个世纪的进步”,探讨如何应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让世界各国人民看到了光明的未来,走出了经济大萧条的阴影。如今,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又将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时刻。世界各国可以借助世博会的平台,探讨对策,形成共识,应对危机。
此外,对承办城市而言,世博会通过新技术创新改造、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设施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城市信息和快速交通网络建设等,完善了基础设施、机场、道路、桥梁、信息网络等设施建设,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
3.文化意义。举办世博会将带来文化思想的交流碰撞、融合发展,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国家“软实力”的提升。纵览世博会历史,不难发现,世博会留下的精神遗产,远远大于物质遗产。
(二)根据组委会部署,各省区市将全面参与上海世博会,包括展示、论坛和世博园区举办的各种活动,并参与到沟通推介、观众组织、票务推广及销售、市场开发等相关工作中。这对各省区市展示地方特色,推动各地经济、旅游、文化和艺术交流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中国馆是国家名片,省区市馆作为中国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向参观者展示各地特色,更加全面、立体地展示全国各地、各民族丰富的自然资源、多彩多姿的文化和各具特色的文明,展现城市建设成就和科技环保发展成果;各省区市参与世博会的过程,从筹备到展出,都将引起媒体的关注,从而让世界人民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各省区市,借助上海世博会有利的宣传平台,将进一步提高各省区市的知名度和对外开放水平。另外,上海世博会上各省区市的“活动周”,届时将成为众多媒体的聚焦点,希望各地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利用好媒体资源,把参展活动推向高潮。
2.世博会的主旨虽然是探讨和解决人类发展共同面临的问题,但也为经济贸易合作和科学技术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上海世博会不仅讨论城市发展理念,也很关注各参展方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成果和发展前景。各地通过世博会借鉴成功的发展理念,了解前沿的科学技术,同时发掘推广自身优势,开展经贸合作,推动自身经济社会发展。
此外,上海世博会为各地相关机构和企业参与世博会门票销售、园区商业活动、特许产品经营和旅游推介提供巨大商机,有力地促进了各省区市的旅游、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让中国更加走向世界。
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的高尚道德品质和政府的各种伟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