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赞同楼主的想法。亦同一楼,你不必在此找支持者,大家的想法本来就各式各样的。
其实大家想想李煜的下场:不过是发发牢骚、思念故土,他一个 亡 国的文人,宋太宗也放他不过。司马昭又是何许人呢?他看了阿斗的表现后,就又放心,又鄙薄,又好笑,阿斗最终得以颐养天年,换了是我们任何人处在阿斗的位置上,肯定被司马昭猜忌死了,不早点弄死你,也要囚禁、折磨你。但阿斗一招却能将这一切化于无形,究竟他是缺心眼还是大智若愚呢?我比较倾向于后者(万一他真缺心眼呢,囧)。
因为只要是个正常人,自己的国 家,或是家族,被灭了,自己成了俘虏,敌人在自己面前奏家族、家乡的音乐,是个正常人都会悲伤难受,司马昭还问他“思不思蜀啊?”太过分了!阿斗却笑嘻嘻手舞足蹈:“此间乐,不思蜀”,让我想到《尘埃落定》的主人公。可见傻子和天才仅一线之隔,不过世俗人皆不能理解。
曹魏统一天下是大势所趋,即使有四川蜀道的“天险”及东吴的长江“天险”,也无法阻挡。所以明知自己身处险境,自己国家处于“熊市”,阿斗的举动绝对是明智之举。
个人才能问题 这是历史的必然性,你去看看曹操的几个儿子 和那刘备的阿斗 就是不一样 要文有文 要武有武 只能说阿斗教子无方 哈哈哈哈哈
因为他太胖了
说蜀后主刘禅为扶不起的阿斗我认为主要有这几点:
1.三国演义的描述起了很大作用。其实我认为三国演义中对刘禅的描述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作者罗老先生的主观认识。罗老先生估计对刘禅这个人就不太看得起,因此又稍微加了点东西,给扶不起的阿斗定了个形。
2.引三国志蒋费姜维传里的话:维本羁旅托国,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于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六年,维表后主:“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诣督堵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皓征信鬼巫,谓故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
可见后主确实信任小人黄皓,这也是后主的一个过失了。君主边上可以有小人,但明白的君主只会利用小人,而不会被小人利用,并使国家受损。因此这应该是一个理由。
3.刘禅自己没正经执过政,惟一的一个决策就是投降。因为前面有他爸爸刘备,刘备是开国主,自己功劳很大,因此刘禅就显得特没作为了。另外诸葛亮一直是实际的主政者,刘禅就办不了什么事了。所以显得比较无能。
4.就是刘禅与司马昭投降后宴会上的对话。“不思蜀也”,我认为刘禅那么做无可厚非,已经投降了,就得想办法保全性命,说硬话是一定没有好果子吃的,因此不如这样说,使司马昭知道自己无大志。保全性命。我认为这其实是高明的政治手法,但现在人看来,这很招人看不起。
乐不思蜀
历史是历史 演义是演义 历史上刘禅并不是无能 但是演义的描述更加深入人心 大多数人民群众是不会细究深刻的历史的 只对人性化的演义更加感兴趣 其实扶不起的阿斗是基于演义中的阿斗的定义 也是勤劳 善良的人民群众对诸葛亮的一种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