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叶尖枯萎是什么原因

杜鹃叶尖枯萎是什么原因
2024-12-16 07:46:4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叶尖枯焦则与光照过强、空气太干燥、气温过高有关。缺铁性黄化发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土壤显碱性,铁在碱性土壤中呈不溶状态,不能被植株所吸收;二是长期浇灌含盐类较多的水,致使叶绿素合成受阻,发生缺铁性黄化。你的杜鹃是在叶片发生黄化、叶尖出现枯焦后再浇灌硫酸亚铁溶液的,这时杜鹃植株的毛须根系可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已不具备应有的吸收功能,所以补充铁元素也就难以奏效。你可改用喷雾的方法,向叶片的正反面喷施0.2%的硫酸亚铁水溶液,为增加粘着效果,还可在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0.1%至0.2%的柠檬酸,每隔7天至10天喷一次,连续3次至4次,黄化了的叶片可能会有好转。
北方地区栽培杜鹃,最好用自己配制的培养土,其配制比例为腐叶土7份、园土1份、沙2份,并加入少量的沤透饼肥拌和骨粉,其pH值控制在5.0至6.5之间;要特别注意浇喷用水的质量,最好用雨水、河水、塘水,自来水要放1天至2天,并加入0.2%的硫酸亚铁后,才能浇用;或添加几滴食用醋,借以增加水质的酸性;如有条件,也可用磁化水、凉开水喷浇植株;保持土壤呈酸性反应,是北方地区种好杜鹃花的关键之所在。盆栽杜鹃施肥,宜用稀度的饼肥水,并在肥液中加入0.2%的硫酸亚铁,花蕾生长期还可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液,每隔半月浇喷一次,效果比较明显。另外,摆放杜鹃的场所要求是半阴、湿润的环境。

回答2:

1、杜鹃花叶尖枯萎,是一种杜鹃常见的植物病害,尤其在阳台等相对密闭,通风、采光条件不佳的环境中,更经常发生。

2、识别特征�

该病在一年生和多年生的杜鹃上均有发生,且从上部好叶或嫩叶开始,发病初期上部叶片的叶尖褪绿变黄白色,渐变褐色并向叶片基部扩展,叶尖边缘两侧向下反卷,病斑的长度约 2毫米~14毫米,占病叶总长度的2/5左右。病健交界处明显,叶片乃至枝条失水萎蔫。剖开病叶叶柄和靠近病叶的茎可见中间变成褐色或深褐色,重病株常全株凋萎枯死。
��
3、发病特点�

该病害也是由一种真菌侵害所致,在适宜的条件下病菌从叶尖气孔或伤口侵人,在植株体内从侵入点扩散到维管束组织,随着植株体内水分和养分的运输而扩展到其他部位,如果病菌扩展到一侧的维管束,就会表现植株半边枯萎、半边正常的现象。

4、防治措施�

主要是增强通风、采光,尽量营造出天然空旷的养植条件,见干见湿浇水,选用疏松、肥沃的腐叶土、沙质壤土栽培。

5、病害严重时,亦可用缓释性的肥料,减少叶面喷肥次数,防止喷水过程传播病菌,另在扦插前用敌克松对土壤进行消毒。扦插后发病,盆栽杜鹃可以换盆换土;如果在3月底到4月初落花前发病,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交替喷雾。

回答3:

杜鹃花根系很多很细,加上松针土保水性能差,根系比较浅,因此,最容易不小心缺水,如果连续三天以上忘记浇水,就可能导致叶片打蔫,落叶,甚至干枯。这是主要原因。另外室内干燥,通风透气不好,施肥太多(烧伤根系),都可以引起叶片干枯。

 杜鹃的主要是指一种花卉,它是杜鹃花科中一种小灌木,有常绿性的,也有落叶性的,北半球温带各地,都有杜鹃花的分布,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在中国境内有530余种。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约2米;枝条、苞片、花柄及花等均有棕褐色扁平的糙伏毛。叶纸质,卵状椭圆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顶端尖,基部楔形,两面均有糙伏毛,背面较密。花2—6朵簇生于枝端;花萼5裂,裂片椭圆状卵形,长2—4毫米;花冠鲜红或深红色,宽漏斗状,长4—5厘米,5裂,上方1—3裂片内面有深红色斑点;雄蕊7—10,花丝中部以下有微毛,花药紫色;子房及花柱近基部有糙伏毛,柱头头状。蒴果卵圆形,长约1厘米,有糙伏毛。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为酸性土指示植物。叶含黄酮类(杜鹃花醇)、三萜成分、乌苏酸。

回答4:

杜鹃花叶子枯萎?及时解决这些原因,恢复生机,四季常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