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和诸葛亮是三国里面比较出名的两个谋士,在用兵打仗和其他方面都非常的有智慧,有人说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蜀国的军队败退的时候没有选择继续攻打,让人很是疑惑。以下是个人关于这个事情的看法。
首先,司马懿是一个不逊色于诸葛亮的存在,虽然吃了几次的败仗,更甚者差点死于诸葛亮之手,但是司马懿能够看出蜀国失败是必然的,当时的情况也正式如此,刘备的去世严重影响了战局,诸葛亮临危受命在当时也是有苦说不出。所以司马懿清楚诸葛亮死后蜀国的灭亡是迟早的事情,不用急于一时劳损军士,虽说当时蜀国还有很多的能人,但是抵挡不住失败的趋势。
其次,司马懿清楚“兔死狗烹”的道理,如果一举拿下蜀国,然后合理打掉吴国,天下的统一在皇帝的身边是不允许有大功之臣的,所以司马懿不攻打蜀国也是为他自己考虑,打得太快他就没有了利用的价值,以后的日子绝对不会好过,留下蜀国任其灭亡是自己的利用价值持续一度时间,事实证明这是个正确的决定。
最后,虽然当时的诸葛亮已死,对蜀国的影响还是挺大的,但是当时的蜀国不得不承认病理强大,人才还很多,这个时候贸然攻打失败的几率很大,包括诸葛亮自己训练的一批军士,以及刘禅在位时用了很多的人才,所以,不是不打而是不能打。
因为司马懿知道自己一旦将蜀国攻打下来了,那自己对于曹魏的作用就没有了,那么等待自己的结局注定是死路一条。而之时司马懿还要为自己的未来潜伏,他还需要时间来掌握权力,所以当他把蜀汉打下来之后,自己是没有什么实力来抵抗曹魏对自己的攻击的,最后就是死路一条。
要说三国时期智谋上谁能够和诸葛亮匹敌,那么司马懿肯定是其中一个。要知道司马懿可以说是诸葛亮的头号大敌,虽然司马懿曾经差点被诸葛亮算计死了,但是诸葛亮也在司马懿的手中吃过亏。所以他们两人计谋上是相差不多的,可惜的就是诸葛亮死得太早了。
其实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曹魏高层就因为司马懿威胁太大而强迫让司马懿放弃手中的权力,辞官回家。但是之后曹魏面对诸葛亮的进攻没有人能够应对,于是曹魏只能选择将司马懿请了出来。之后司马懿的确让曹魏扭转了败局。
之后诸葛亮更是被逼到了绝路,还好用了空城计摆脱了困境。但是也有人认为司马懿其实看出了空城计,但是就是故意不进攻,他想要诸葛亮活着,并不是他和诸葛亮有什么所谓的惺惺相惜,不想杀他。而是他需要一个曹魏应对不了的人,让自己有掌权的机会。
诸葛亮死去之后,司马懿也没有选择对蜀汉动手,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旦灭了蜀国的话那么曹家肯定是不能容忍自己的存在。到时候要么再次背叛辞官,要么就直接被杀死,所以司马懿选择了继续潜伏。并且在此之后他就如同一个透明人一般,根本不想让他人注意到自己。之后他看准了时机,发动了高陵政变,一举将曹家的江山抢了过来。
因为诸葛亮死之后,蜀国还是有很多人才的。不是随便就能打败的。而且那时候,司马懿还不能做什么重大的决定,他还没有到那种决策者的位置。所以没有立即攻打蜀国,但是蜀国慢慢的就被刘阿斗整没落了。
因为当时的司马懿可能有自己的打算吧!当时诸葛亮虽然死了,但是蜀国的大将还是有的,想要攻打蜀国,也不是那么容易。当时司马懿是想要攻打蜀国的,但是主君不同意,其实也是对司马懿不放心。而且当时的魏国的局面也不是很好,这时候攻打蜀国也不是最好的时机。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并没有对蜀国展开进攻,这是出于多方面考虑的。一是贸然进攻蜀国会折损很多兵力,更会促成蜀国和吴国的联盟。二是灭掉蜀国之后,对自己并没有好处,蜀国灭亡之日可能就是自己失势的时候。三是他把更多的精力留在了魏国之内,图谋曹家江山。总之趋吉避凶,总是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