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症状:大部分卵巢生理性和病理性囊肿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多数黄体囊肿会在一两次月经后自行吸收,等月经结束后复查即可。一部分妇女早期妊娠期间常会有妊娠黄体囊肿,此类囊肿会在胎盘组织功能尚未完备时分泌一些孕期需要的激素,一般妊娠3个月左右时,胎盘功能完好后,妊娠黄体囊肿会渐渐萎缩或破裂吸收。随着囊肿的生长,也可以出现以下症状:
1.月经失调:卵泡发育长大后,因促使其生长的促卵泡生长素持续作用,或因促使其破裂的激素量分泌不足,本该破裂的卵泡持续生长,直径最大可达4~5厘米,张力常常较大,有时囊壁较厚,部分囊内可见较小的子囊附着于内壁,这是月经推迟最常见的原因。如果黄体囊肿过大,直径达到或超过5厘米,可能会因刺激卵巢或其本身分泌的一些激素而引起月经失调,常见的如月经推迟。
2.急腹症:如果黄体囊肿过大或者囊壁较厚,以至于破裂时会伴随出血;黄体囊肿或囊性畸胎瘤可因体位改变、肠管推挤等原因引起囊肿蒂扭转,则发生急腹症疼痛。蒂扭转严重持久者会引起卵巢缺血坏死,这时候需手术治疗切除囊肿及坏死的卵巢。
3.痛经和不孕:巧克力囊肿是妇女周期性、进行性加重腹痛的主要原因,如果囊肿较小,可以针对腹痛治疗;如果过大,影响卵巢正常卵泡发育就会引起不孕,可通过腹腔镜手术切除,术后仍可能复发。其他囊肿如果短期内突然增大,患者也可能会感到下腹痛或下腰胀痛。
4.积脓、包裹性积液:卵巢囊肿多为反复发作的卵巢或周围炎症渗出液积聚而成,形态不规则,囊壁多数不完整,囊内液体混浊,容易引发不孕症或宫外孕,诊断明确后抗炎治疗合并理疗或腔内热疗效果较好。
恶性卵巢囊肿多有腹水形成,甚至出现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气急、心悸等。
卵巢非赘生性囊肿是由于卵巢的卵泡或黄体的液体潴留而引起的囊肿,临床上又称潴留性囊肿。一般小于5cm。
该病可分为滤泡囊肿,黄体囊肿,卵泡膜黄素囊肿,巧克力囊肿。前三种囊肿又叫做功能性(生理性)卵巢囊肿。
其中滤泡囊肿和卵泡膜黄素囊肿多无临床症状;黄体囊肿常有持续或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周期延长;
巧克力囊肿才是病理性的。
这四种囊肿均多发生于生育期。
1,滤泡囊肿的发生多是由于成熟滤泡不破裂,或闭锁卵泡持续增长,使滤泡腔液体潴留所致。
2,黄体囊肿则是由于囊性黄体持续存在或增长,或黄体血肿含血量较多,血液被吸收后,液体增多潴留而成。
3,卵泡膜黄素囊肿是由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增高或卵泡对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敏感性增强引起卵泡膜细胞黄素化所形成的。
4,巧克力囊肿是发生在盆腔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为良性、浸润性、激素依赖性疾病。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内,受体内女性激素的影响,每月脱落一次,形成月经。如果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随经血“逆流”经输卵管进入盆腔,种植在卵巢表面或盆腔其他部位,形成异位囊肿。这种异位的子宫内膜也受性激素的影响,随同月经周期反复脱落出血。如病变发生在卵巢上,每次月经期局部都有出血,使卵巢增大,形成内含陈旧性积血的囊肿,
这种陈旧性血呈褐色,粘稠如糊状,似巧克力,故又称“巧克力囊肿”。这种囊肿可以逐渐增大,有时会在经期或经后发生破裂,偶尔发生恶变。
对于上述四种囊肿的治疗方法不同。
滤泡囊肿、黄体囊肿多能自行吸收,不影响排卵,也不影响健康,是不需要治疗的。
卵泡膜黄素囊肿可能会长期存在,但一般在分娩或滋养细胞病变治愈后自然消退。因此,也无需治疗,只有发生破裂出血或蒂扭转时可行手术治疗。
而巧克力囊肿因为有恶变的可能,应该及时看医生,做腹腔镜手术切除。术后继续用药避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