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灯管发光原理:普通的荧光灯系由灯管、镇流器、启辉器等组成。灯管是一根15^-38毫米直径的玻璃管,在管内壁上涂上一层荧光粉,灯管两管各有一个灯丝。灯丝由钨丝绕成,用以发射电子。管内在真空情况下充有一定量的氢气与少量水银。当管内产生辉光放电时,发出一种波长极短的不可见光,这种光被荧光粉吸收后转换成近似日光的可见光。A -气能帮助灯管易于点燃,并有保护电极延长灯管使用时间的作用。在荧光灯电路开始接通电源的时候,灯管尚不能点燃,此时启辉器内发生辉光放电,使其中的双金属片受热翘起导致触点闭合,接通灯丝电路,电流即流经镇流器、灯管两端的灯丝和启辉器,其值约是灯管正常工作电流的两倍,这时灯丝很快加热而发射电子。在启辉器内触头闭合以后,辉光放电停止,约过零点几秒的时间,双金属片冷却并恢复原状,造成灯丝电路突然断开。在电路断开的瞬间,镇流器中产生很高的自感电动势,此电动势作用在灯管的两端,促使灯管点燃,荧光灯便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灯管点燃以后,电路中的电流将在镇流器上生较大的电压降落,灯管两端的电压锐减,从而使得和灯管并联的启辉器因承受的电压过低而不再起辉。
霓虹灯发光原理:
当外电源电路接通后,变压器输出端就会产生几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高压。当这一高压加到霓虹灯管两端电极上时,霓虹灯管内的带电粒子在高压电场中被加速并飞向电极,能激发产生大量的电子。这些激发出来的电子,在高电压电场中被加速,并与灯管内的气体原子发生碰撞。当这些电子碰撞游离气体原子的能量足够大时,就能使气体原子发生电离而成为正离子和电子,这就是气体的电离现象。带电粒子与气体原子之间的碰撞,多余的能量就以光子的形式发射出来,这就完成了霓虹灯的发光点亮的整个过程。
和日光灯的发光原理相似,是通过电子打击水银蒸汽,产生紫外线,紫外线再照射灯管内壁上的荧光粉,激发它产生可见光。
可见光可以激发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使它们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入大脑产生光感觉。
霓虹灯原理:在密闭的玻璃管内,充有氖、氦、氩等气体,灯管两端装有两个金属电极,电极一般用铜材料制作,电极引线接入电源电路,配上一只高压变压器,将10~15kV的电压加在电极上。由于管内的气体是由无数分子构成的,在正常状态下分子与原子呈中性。在高电压作用下,少量自由电子向阳极运动,气体分子的急剧游离激发电子加速运动,使管内气体导电,发出色彩的辉光(又称虹光)。霓虹灯原理的发光颜色与管内所用气体及灯管的颜色有关;霓虹灯原理如果在淡黄色管内装氖气就会发出金黄色的光,如果在无色透明管内装氖气就会发出黄白色的光。霓虹灯原理要产生不同颜色的光,就要用许多不同颜色的灯管或向霓虹灯管内装入不同的气体。
荧光灯是靠电子击穿氖气,使氖气发光的;霓虹灯则是在灯泡中充入一些有颜色的气体,使其看起来五颜六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