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铜币 那时候没有金币的纪念币!
民国建立以后,铜元继续被大量行用,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帝王色彩浓郁的龙纹被换成了由稻穗组成的嘉禾纹。最先将嘉禾纹铸于铜币的应属开国纪念币,民国建立之初各地均有民国成立的民国纪念币发行,其中尤以天津造币厂铸造的开国纪念币最多。此币有三种面值,尤其面值五文的极为珍罕。面值为二十文的有甘肃版和天津版之分,面文“二十"作小写的为天津版,极为难得。面值十文的铜元最为常见,其品种样式极为繁杂,但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正面为双棋,背面为嘉禾图及英文“中华民国·十文”双旗外部还可分为有珠圈和无珠圈两种;另一类背面为嘉禾图及连叶纹,连叶纹一般都是逆时针排列,若见到有顺时针排列的属“反花”数量较少。
1914年,铜元正式改称“铜币”民国发行的铜币与清最大的区别是龙纹被换成了由稻穗组成的嘉禾纹。各省铸造的铜元大多为两面又的国旗图案,并有“开国纪念币”或“中华民国铜币”字样。目前市面上大多的为一些普通的“开国纪念币”,一些存世量较少的还是价值不菲的,其中罕见的“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徐世昌像十文铜元”还有河南曾在民国20年铸有一种五百文的大铜元也是极为稀罕。现在铜元的成色市面上也是参差不齐,一些私人博物馆收藏的铜元高成色已经超过大清铜币、和光绪元宝铜币的成色。目前市面上的普通流通币成色为89%-92.5%。目前绝大部分的铜元售价并不高,铜元潜在的投资价值尚未被大多数人发现。现在市场上想要觅寻一些珍稀铜元极难,而且市面上假币,劣等币也是多得初奇。
民国铜元制度的混乱还体现在地方铸币质量的下降上,相反在清代对于铸钱管理相对于民国更为严密。铜元中若发现有翻砂版币绝对属于私铸,而民国时不少军阀割据势力也大量铸造砂版铜元和银元,常见的有四川、云南、贵州、甘肃等偏远地砂版铜元最滥。尤以甘肃最为出名,在当时甘肃天水一代的出现的砂版最多,因为铸于天水,俗称“天水砂版”。砂版铜元纯粹是以牟利为目的,故而粗制滥造,偷工减料,成本当然是越低越好。以至于所见的砂版铜元质地恶劣,错误百出,民怨沸腾,后期甚至决绝使用。自然“天水砂版”威信扫地。1926年冯玉祥的西北军击败孔繁锦所部而入主天水,害人不浅的天水砂版铜元终于寿终正寝,而流入民间砂版钱币将不知所踪。
我也有一枚,材质特别像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