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0月24日,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在此前的1923年到1929年,美国经济在股票、证券等“经济泡沫”的影响下迅速增长,年生产率增长幅度达4%。可是,美国农业在此期间长期不景气,1929年农场主纷纷破产;同时工业增长和社会财富分配极端不均衡,全国1/3的国民收入被占人口5%的富有者占有,60%的家庭生活水平仅够温饱。种种因素酝酿出这次经济危机。 在此次经济危机中,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一周损失100亿美元;为了维持农产品价格,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在整个经济危机结束时,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56.6%,其中生铁产量减少了79.4%,钢产量减少了75.8%,汽车产量减少了74.4%,失业人数达1200多万人,至少13万家企业倒闭。 就是资本家为了稳赚不赔,情愿浪费来换取。。。却导致经济恶化。。。贫困曾多等后果。。
这种宁愿销毁也不捐赠的行为,在我们后世旁观者来看,是没有同情心的愚蠢行为,但若是放在当时,站在资本家立场来看,也属正常(当时是经济自由主义占主流,赈灾、救济的想法被认为不可取)。对比一下,当前世界也在经济危机期间,我们现在可以具体确定这次经济危机什么时候结束?对于2、30年代的人来说,也是如此,他们不知道那次经济危机到底会到什么程度,会持续多久。在那时的资本家看来,虽然经济出现大倒退,但还没有彻底崩溃,基本的市场购买力还是存在的,一般老百姓还在努力找工作(这一点很重要,保证了经济秩序的基本运转)赚钱来买我的东西。如果我销毁产品,可能会损失许多,但保持了市场运转(所谓价格问题只是一方面),亏了也无所谓;而一旦捐赠,经济秩序就会被打破,我做了出头鸟便止不住这个趋势(这里涉及社会心理:如果一直不当善人别人也不会太仇恨,但当了善人之后又不当了,才更让人嫉恨),那些穷人要求无偿救济便可能成为一种社会潮流以至于社会革命,旧有秩序一旦被打破,我就不是亏多少钱,而是倾家荡产。上述想法,可以对比当前,世界范围内,政府救助银行等金融产业是一个道理,最终目的就是保证旧有经济秩序不至于崩溃。
那是因为,运输这些商品,以及存储这些商品所需费用,远比卖出商品的价格高很多,所以卖给穷人是解决不了问题。扔掉的损失远远小于储存和运输这些商品的钱,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资本家选择这么做。
知道吗 资本家 是自私的 你给穷人 他怕穷人饱了 不来买了 还不如摧毁掉 能赚一些
因为所以科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