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和光绪是什么关系?

溥仪按家族关系应称呼光绪为什么?
2024-12-29 10:00:3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公元一九○六年,即清朝光绪三十二年的旧历正月十四,爱新觉罗.溥仪出生于北京的醇王府。老醇亲王奕讠瞏是他的祖父,后来的醇亲王载沣是他的父亲。

提起醇亲王府,我想多说两句,醇亲王府出了中国的最后两位封建皇帝:爱新觉罗.载恬,即清光绪帝,爱新觉罗.溥仪,即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位皇帝,清宣统帝。既然都是出自醇亲王府的皇帝,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溥仪的父亲是光绪的弟弟,那溥仪就是光绪的侄子了。下面还是介绍一下醇亲王吧。

老醇亲王奕讠瞏,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他是什么时候出名的呢?奕讠瞏初封郡王,因辛酉政变中为慈禧太后立下汗马功劳,后不久被晋封亲王。还得到了一大堆头衔:正黄旗汉军都统、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后扈大臣、管理善扑营事务、署理奉宸苑事务、管理正黄旗新旧营房事务、管理火枪营事务、管理神机营事务……。那就因为一次政变就能让醇亲王捞到那么多好处么?其实也不尽然,奕讠瞏发达的主要因素还是因为他娶了一位叶赫纳拉氏的老婆,有人问:娶了叶赫纳拉氏的老婆又怎么样了呢?因为这位叶赫纳拉氏正是当时的慈禧太后的妹妹,那奕讠瞏就是慈禧太后的妹夫了。那是不是就是代表醇亲王没有什么本事,只是靠他的福晋的姐姐发达的呢?我认为这样认为是不太对的,刚才我也提到过他在辛酉政变中为慈禧太后立下了汗马功劳呢。下面我想介绍一下辛酉政变。

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皇帝带着妻儿跑到避暑山庄。但他在热河一病不起。立年幼的载淳为皇太子。钦定命八位大臣为赞襄政务大臣。这八个人是恰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和军机大臣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而肃顺更是其中的主宰。第二天咸丰皇帝驾崩。新皇帝继位,顾命大臣订年号“棋祥”,掌控大权。

新皇帝刚继位就有御史上奏折,奏请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被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驳回,东太后,也就是慈安太后倒没有什么,西太后也就是慈禧太后对此耿耿于怀,但手中没有实权也只好作罢。但权力欲极强的慈禧太后是绝对不会放弃对权力的追求的!

在北京处理议和事务的恭亲王奕欣听到咸丰驾崩的消息后要求立即去热河奔丧,但被以肃顺等人用“留守责任重大”的“上谕”堵他,经奕欣多次要求才准许到热河奔丧。到热河,奕欣请求见两宫太后,肃顺又用叔嫂不通问的礼法,阻他和太后们会见,依然没有成功。两宫太后和奕欣的这次见面对辛酉政变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太后回到北京,肃顺等人还在护送皇帝梓宫回京的途中,太后封奕欣为议政王,然后让奕欣、奕讠瞏等人逮捕肃顺等顾命大臣,肃顺被斩首,两位亲王被赐自尽,其余有的被流配,有的被革职。辛酉政变以帝后党,帝胤党的胜利而告终,于是奕讠瞏得到了一大堆头衔。在以后的日子里,恭亲王奕欣多次失宠,但醇亲王奕讠瞏却是有升无降。这也取决于他的政治头脑和谨慎的作人态度。我这里可以原引溥仪自己写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的语句作以佐证“光绪入宫的那年,他把一切官职都辞掉了。“亲王世袭罔替”的恩典是力辞不准才接受的。这以后几年,他的惟一差使是照料皇帝读书。他于得兢兢业业,诚惶诚恐,于是慈禧又赏了他“亲王双俸”、“紫禁城内乘坐四人轿”。后来恭亲王失宠,革掉了议政王大臣,慈禧太后又命军机大臣们,今后凡有重大政务要先和醇亲王商议,这等于给了他更高的职务。按例,男子结婚便算成年。光绪如果结了婚,太后理应归政。这是慈禧极不情愿的事,于是就在光绪婚前,由奕讠瞏带头向太后叩请继续“训政”。清朝创建新式海军,奕讠瞏接受了这个重任,海军初步建成之后,他须代表太后去检阅,偏要拉着一位太监同去,因为这位李莲英大总管是慈禧的心腹人。慈禧赐他夫妇坐杏黄轿,他一次没敢坐进去。这种诚惶诚恐的心理,不仅表现在他的一切言行之中,连家里的陈设上也带着痕迹。他命名自己住的正房为“思谦堂”,命名书斋为“退省斋”。书斋里条几上摆着“欹器”,刻着“满招损,谦受益”的铭言。子女的房中,到处挂着格言家训,里面有这样一段话:“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其实问题不在钱财,而是怕招灾惹祸。”书中还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介绍,这里也不多引用

回答2:

宣统帝溥仪,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十四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是道光皇帝的曾孙,光绪皇帝的弟弟载沣的长子。所以,光绪是溥仪的大伯。

回答3:

溥仪应该称呼光绪叫皇叔

回答4:

溥仪和光绪啥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