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看过 篇文章,第 段写了这样发人深省的话;
198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以为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学者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把自己的东西分 半给小朋友、东西放整齐、有错误要道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道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可见,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乃至于大学,德育教育都是 门至关重要的课程。
然而,职业中专的德育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现在的德育课太难上了 ,大学生上课不听讲,乱鼓捣、乱讲话,简直无视于老师的存在。
那么,这 现象是如何出现的呢?
1大学生群体本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1心理健康问题困扰着当今中专生。当今中专生的精神面貌呈现出新特点;基础知识较差,学习能力不高,行为习惯不良的大学生较多;特别生活背景如离异家庭、困难家庭较多;心理健康不良的较多。如今的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多表现为心理发展不平横,如;性格孤僻、怪异;情感脆弱易变,意志不够坚强;缺乏合作精神,以自我为中心;爱和老师顶牛、爱钻牛角尖;不能接受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指导;对他人缺乏同情心、爱心;甚至叛逆等等。 叛逆心理是 种反常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通常表现为情感的对立、抗衡和情绪上的嫌恶、不满。叛逆心理是这 时期大学生的 个鲜明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
我从事班主任工作三年了,我遇到过很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记得 个女生 夜未归家,父母找她急的如热锅蚂蚁,结果这个女生没事人 样清晨来上学。经过我细心的思想工作,才吐露实情。原来她花钱请了 个男生在外面过夜。后来我追问她怎么想的,这样糊涂。她回答父母管她太严,什么也不让她做,她就故意做给父母看的。 个花季少女就为了和父母赌气,就这样糟蹋自己。这 时期的心理状态将直接导致普遍的厌学、弃学。
1.2基础知识水平低也困扰着当今中专生。如今的中专生成绩太差,底子太薄。有 次 名计算机老师讲程序,其中涉及到2的平方。结果 个大学生问老师,2的肩膀上那个2是干什么的。听起来是笑谈,也确实有 些时日成为了笑谈,可是笑谈之后却是 种浓浓的担忧。还有 个老师讲,在讲宪法修改程序时,他们班的大学生竟然分辨不出1/2和2/3哪个数字更大 些。而和他们讲国家政治制度,他们更是如听天书。这样的学习底子,要怎么接受中专的教育呢?
1.3思想僵化,精神世界匮乏。现在的大多数中专生把睡眠时间改在上课,把休闲时间全部砸在了网吧里。网吧成了他们的第二课堂。那种良莠不齐的环境,正慢慢的腐蚀着中专生的精神和思想。另 部分大学生上课不睡觉,却带着耳机听音乐,或者拿着手机打游戏。好像游戏和歌曲就是他们全部的生命价值。很多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完全变形,甚至扭曲。 次讲职业道德的课上,我问大家你们的兴趣是什么?结果全班四十几名大学生异口同声的说'玩'。
2现在的教材版本已经不再适应变化现在的中专德育教学使用的课本还是<职业道德>、<法律基础知识>、<哲学>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生涩的哲学理论和枯燥的政治语言让大学生对德育课提不起兴趣。再加上高考和认定考试根本没有 个道德标准,没有考核做约束,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淡了。
以上问题的出现必然要求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改革。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德育教学的老师更应该深深的思考,德育教学的改革应该如何进行?
2.1教学要以中、下大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前听过很多老师讲观摩课、示范课。可总有个感觉,那就是老师总是提问 些学习拔尖的大学生,借以展示大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状态。不可否认,这样做的目的很容易达到,然而 个班级拔尖的大学生只占少数,甚至少之又少。
按照'正态分布'理论,大学生群体中,上、中、下学习成绩层次的存在是正常的 ,也是永远存在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绝不能忽视中、下大学生。在我们中专学校,班级里能排在上的大学生凤毛麟角,大多数还都是中、下大学生。作为德育老师,无论从语言组织上,还是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要以他们为主。积极的调动起他们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2.2必须变灌输德育为主体德育。古时候大禹治水采用了疏导的方法,现在的德育教育也完全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当今的大学生逆反心理非常强,如果在德育课上你告诉他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做,他可能恰恰反着去做。但如果你能通过 些手段,例如设立情境去启发他,让他自己感受到错误。那么,他对于这方面的判断将更准确 些,记忆会更深刻 些。
2.3翻新教材,使教材向浅显深蕴发展。当前职业中专所引用的德育教材版本老旧,期中经过几次改版。 方面,从内容上看这套教材偏重于理论研究,而缺少了吸引中专大学生注意力的内容。并且有很多内容没能做到和时俱进。另 方面,从德育教学的要求看,这套教材缺少接近当今大学生实际的东西。现在的中专生缺乏团结合作精神、缺乏爱心和同情心,更谈不上尊重他人,热爱集体。所以中专的德育教学应向提高道德素养方向偏移。
2.4教师自身德育水平的提高。俗话说的好,言传不如身教。我们每位德育课老师都要加深自身的德育素质和修养。如今有些老师受腐朽思潮的影响,都把眼睛盯在了利益上,而忽视了自己言行对大学生的影响。这 时期的大学生,正是形成比较稳定的价值观、世界观的时候,而他们对世界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尤其对老师更加的注意。这个时候老师的不良行为和不道德的举动将给大学生带来非常大的伤害,因此老师的德育水平直接影响德育课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