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药价为什么高

2024-12-29 18:24:2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病症一,流通环节过多直接导致药价虚高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因为目前医药界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绝大多数药品的出厂价与零售价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不少药品的最终售价要高出成本价10倍甚至百倍以上。药品价格为什么会这么虚高呢?专家认为主要因素是因为药品的流通环节过多。我们以一个药品从出厂到最终到消费者手中的流程来做一个透视。

  药品研发之后,首先要报批,按照正常程序,一、二类新药审批总费用是4.8万元,批文评审通过至少需要5年。但目前,一些新药批文的速度从一个星期到几个月不等,批文价格低则数百万元,高则上千万元。这是药价高的第一个环节。报批之后,很多药品会委托一个全国总经销商,总经销商要加价,这是药价变高的第二个环节。总经销商—般会在全国各个大区寻找下一级大区经销商,大区经销商也会进行加价,这是药价变高的第三个环节。 然后很多大区经销商会在各个省市寻找省市经销商,省市经销商的加价是药价变高的第四个环节。地市级经销商一般就是地市级医药公司,他们再进行加价后,把药品送往药店和医院,这是药价变高的第五个环节。经过第六个环节——药店和医院进一步加价后,才是消费者最后可以拿到的价钱。也就是说,一种药品从出厂到消费者手中,最少被剥了6层皮!而有的药品甚至会有九道以上的环节! 更可怕的是另外还有不计其数的中间商,有的是有营业执照的公开交易者,还有的是暗箱操作的隐性交易者。

  这样的例子唾手可得:北京紫竹药业生产的一种用于感冒的特效针剂,出厂价0.5元/支,经过批发商的手涨到3元/支,而到了大医院则售价50元/支,整整高了100倍!而另一个主要成分是盐酸丁咯地尔的药品更厉害,药厂购买盐酸丁咯地尔的价格是每千克3800元,生产250毫升的注射液含0.1克,即每瓶药含有的盐酸丁咯地尔为0.38 元,加上氯化钠液体、包装和生产流程的花费,每瓶药的成本价不会超过2.5元,而实际上报批价格是每瓶68元,在许多大医院,这种药品的价格是100多元!

  病症二,仓储配送费用高,药品供应链消耗大

  除了以上所说的流通环节复杂、层层加价导致的不必要支出以外,药品流通过程中还有一个必要支出的大漏洞需要仔细修补,那就是降低仓储配送费用。

  在国际上,医药配送模式已经完全进入了现代化无人操作模式,有统一编码,操作过程完全自动化,且配送流程是从生产企业通过物流配送直接供应到需求单位。与全球医药流通领域实行的信息化拣选相比,国内仍然延用手工、票据、仓储式的配送,还属于低水平的操作模式,这也是导致流通企业的利润偏低,费用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美国,配送费用仅占流通成本的2.93%,而中国的配送费用曾经高达7.63%,配送成本占流通成本的40%左右。美国企业的净利润率是1.55,而我国现在仅为0.5左右,应有的收益都在低水平的管理和工作中消耗掉了,如此一来,仓储运输等方面的巨大消耗,又成了一只啃噬药价的硕鼠。如此下来,不要说让百姓吃到真正低价的药品,就是药企自身,都难免要叫苦连天了。

  我们来总结一下国内与国际的差距:信息化程度低、传递方式落后,药品没有统一的编码,流通配送成本较高,配送成本占医疗流通业成本的40%左右,管理人员缺乏一些现代管理的一些经验,这些都是造成了药价较高的原因。要想使百姓吃上真正价格实惠的药品,就要从根本上解决物流配送的成本问题。

  病症三,招标活动成泥潭?

  为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从1999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药品招标政策,并取得初步成果。应该说,这是压缩药品流通环节的一大进步,它还可以提高医疗机构药品采购透明度,规范医疗机构购药行为,纠正购销不正之风、降低社会医药费用负担。但由于具体操作过程非常复杂,或者说因为我国的国情所致,招标活动在实际操作中已经基本变形或走入困境。

  首先,我国现行的招标活动,费用极多,比如:收取投标文件成本及评测费、交纳履约保证金、投标保证金、进门费、管理费、入围费、专家评审费、中标服务费、药品质量检验费、会务费、场租费、招标培训费等等,给投标企业增加了名目繁多的不合理负担,药品销售费用比招标前不降反升。

  其次,是程序繁琐,不但招标单位参与,一些相关单位如药监局、发改委、卫生局等也会参与进来,再加上专家评审团的意见,就给了一些人可乘之机,自然的就可能有一些“暗箱操作”现象。我国目前有资格进行投标活动的,公开的最少有6000多家制药企业、12300家药品批发企业和上万家药品代理机构。这么多单位和众多的雷同产品一起进行招标,毫无疑问竞争极大。因此在招标活动中,拉关系、送红包多就成了众多投标者的首要工作。而这笔多出来的费用,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的买单者还是消费者。尤其重要的是,这种变形的招标活动很难真正让物美价廉的药品成为最后的中标者。

  第三,因为投标工作耗时、耗力,一着不慎很可能就赔了夫人又折兵,于是很多医药生产企业就把这项工作转交给了各种层次的经销商,使招标活动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压缩流通环节。

  在两会上,来自制药企业的代表们认为,目前,不规范的药品招标采购给医药生产企业带来的负担很重,不但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还无法获得较低的原材料采购价格,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现行的招标活动只是理论上将价格压低,但事实上所谓“最低”的药价中早己包括了医药生产、流通企业为投标花费的保证金、风险金、管理费、入围费、专家评审费、药品质量检验费、会务费、场租费、公关费等费用并最终转嫁给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