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生产过程中出现大肠杆菌怎么杀死

急需答案
2025-02-23 18:44:5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97.3%~99.9%,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多数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
第二种方法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秒,其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但杀菌的基本原则是,能将病原菌杀死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会有较多的营养损失。
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还使用超高温灭菌法(高于100℃,但是加热时间很短,对营养成分破坏小)对牛奶进行处理。经过这样处理的牛奶的保质期更长。我们看到的那种纸盒包装的牛奶大多是采用这种方法。

回答2:

巴氏灭菌法和超高温灭菌法。

回答3:

UHT灭菌
即产品被加热到135℃~150℃,保持4~15秒,随后将牛奶进行无菌包装,保护产品不接触光线和空气中的氧,因此可在环境温度下贮存。
超高温技术能有效地消灭细菌,但同时可保存牛奶原有的营养成分。研究报告显示,UHT处理对牛奶中脂肪、矿物质及主要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不构成影响,同时,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的营养价值只有极微量的改变. UHT超高温灭菌奶需要采用新鲜优质的奶源。在进入生产车间后,首先要进行预处理这项特有工艺。原料奶在密封的管道内被加温至75℃,这样做是为了把牛奶中的细菌激活,随后采用超高温灭菌时效果才能大大提高。因为牛奶如果要做到无菌,原料奶在进行超高温灭菌之前就必须保证每毫升细菌数不超过3万,这其实已达到了巴氏饮用奶的标准,但UHT奶的标准更高。 经过预处理的牛奶接下来就要进入UHT超高温灭菌工艺,这一流程同样也是在完全密闭无菌的环境下进行的。外部的工作人员通过三次升温将密闭管道内的牛奶加热到137℃,并持续几秒钟,再迅速冷却。这样一来牛奶中的细菌不但能够被充分杀灭,而且由于升温的时间很短,只有4秒钟左右,因此牛奶中的营养成分不会遭到破坏。

回答4:

巴氏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