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数学)说课考试

2024-12-16 04:24:3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找规律》说课稿
坦洲镇同胜小学 梁金燚
说课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一、 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部分。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接触过直观、简单的“找规律”方面的内容,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出现在教材中还是第一次。其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学习这样的内容,可以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以及数学的价值,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经历对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个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规律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在探索活动中用观察、操作、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规律,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联系实际,发现和应用规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精于运用的学习品质,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法、学法:
因为这一节内容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因此我主要采取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供自主探究的素材,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交流、讨论,得到自己的思考途径和学习成果。
五、教学程序:
根据教材特点,我设计了五个主要的教学程序:第一部分通过游戏,导入新课,揭示课题;第二部分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探索规律;第三部分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这类规律的认识得到提升;第四部分是运用规律,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最后是总结评价,延伸规律。
(一) 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在课的一开始,让学生把双手背到后面去,不看手指,说一说一只手上有几根手指?每两根手指之间有一个空挡,一共有几个空挡?你还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得出:一只手上有5根手指,空档是4个,手指数比空档数多1,空档数比手指数少1。
然后指出: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只要找到规律,就能解决很多疑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的排列规律。
[在这里,我从简单的生活现象中,初步感受生活中规律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为找规律奠定心理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谈话:兔子乐园正在举行才艺表演。(多媒体课件显示:音乐声中,小兔们在欢快地唱歌跳舞的场景)告诉学生在这一场景里隐藏着一个规律,想不想把它找出来?
然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观察交流:自己从图中获取了那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此时学生的观察可能是无序的。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上画了几组物体?每组有哪两种?小兔子是怎样排队的?在小兔子中间还有什么?(体会每两只兔子之间有一只蘑菇)你能数一数有几只兔子几个蘑菇吗?
接着再观察另外的夹子和手帕,木桩和篱笆这几组图,看图想一想每组的两种物体——兔子与蘑菇、夹子与手帕、木桩与篱笆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他们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然后再通过全班交流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在每两只兔子之间有一个蘑菇,兔子的只数要比蘑菇的个数多1;在每两个夹子之间有1块手帕,夹子的个数比手帕的块数多1……
当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排列时,排在两端的物体的个数比另一种物体的个数多1,排在里面的一种物体的个数比排在两端的物体的个数少1。
[以上环节,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了现实的问题情境,突出了学生的主题探索活动,在学生随意观察初步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了不同的探索过程,有不同的体验和发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发现的规律,增强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三)动手操作,提升规律
首先,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每人任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并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上一个圆片,将小棒的根数和圆片的个数分别填入表格中,并观察小棒的根数和圆片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然后进行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沟通与例题中发现规律的联系。思考:按其排列位置,小棒相当于上面例题中的哪些物体?圆呢?小棒的位置和圆的位置有什么不同?这两种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接着再进行对比:通过操作发现的规律与在例题里发现的规律一致吗?能把发现的规律总结出来吗?
[这个环节,引导学生经历数字化过程,进一步验证规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再次经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的排列特点及个数关系的探究过程。沟通与例题中发现的规律的联系,使学生把获得的具体的、感性的认识逐步上升为数学思考,初步感受有关的简单数学模型。]
(四)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为了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我设计了以下几道题:
1、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
2、河堤的一边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栽桃树多少棵?
3、沿圆形池塘的一周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设计理念:前两题是基础巩固题,最后一题是拓展延伸题。这样的设计既有层次,又有坡度,对所学知识起到检查、巩固的作用,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总结评价
首先请学生谈谈,这节课找到了什么规律?是怎么找到规律的?利用规律我们可以干什么?一起归纳总结:通过观察、探索、操作等方式发现了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如果排成一行,排在两端的那种物体就比排在中间的物体多一个;如果排成圆圈,两种物体的个数就一样多。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

板书设计:
找规律
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 两端物体相同
排在两端的物体 比 排在中间的物体 多1
兔子(8只) 蘑菇(7个)
夹子(10个) 手帕(9块)
木桩(13个) 篱笆(12个)

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 排成圆圈
两种物体的个数就一样多
男孩(10个) 女孩(10个)

如果要课件我也可以发给你的!

回答2:

我刚考过朝阳区小学语文的。肯定是明年接着再考了。
因为我在网上搜的资料和在考试过程中看到的要求不一样。考试过程中有老师撙我才发现我的思路有问题。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最后连问题都没问我就让我走了。
网上说15分钟试讲和5分钟构思,但是我的测试题有三个。
测试题一 给这一课的内容加上小标题,简单说说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
测试题二 写其中一部分的教案
测试题三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人物

我考试时以为是三个问题合成15分钟的讲课内容,最后再说5分钟构思。结果全错了。只有第一题是15分钟,然后第三题是构思,我就不明白第二题在考试中如何处理了。更可怕的是我在讲完第一个题后老师当场指出我讲的关系内容是错误的。但是我完全是按教学参考书上讲的。都不知道该信谁的了。
希望考过的朋友能够谈谈当时的情况。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回答3:

这个很简单的啦,一般都能过啊,因为毕竟是花了四五百买的这一节课啊

回答4: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一般是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等可以简略点,但教学流程一定要详细,最好有突出的闪光点(比如新颖的设计等),还可加入具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相对于所教年级)。再说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入几句理论性的话,或者设计意图。【理论与实际结合,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