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内构造线的总体方向为北东向。车田复背斜、中垌-廉江复向斜、庞西垌-金山断裂带、古城-沙铲断裂带共同构成了区域构造格架。
1.褶皱构造
车田复背斜,位于本区中北部,轴向北东,枢纽倾伏于南西,轴面近于直立,两翼近乎对称,均为早古生代—前寒武纪变质地层。
中垌-廉江复向斜,分布于本区的南东部,主要由泥盆系和石炭系组成。区内仅出露北西翼,构造形态不完整,只显示单斜构造(广东704地质队,1986)。
2.断裂构造
本区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庞西垌-金山断裂带、古城-沙铲断裂带和一些次一级的断裂组成。
(1)庞西垌-金山断裂带
庞西垌-金山断裂带分布于研究区域中北部,是本区的一级断裂构造。在断裂不同的部位和断裂的不同演化阶段,断裂的力学性质有一定差异,但其主体为压扭性,显示多次复活构造特征。
庞西垌-金山断裂带长度大于100km,宽度20~200m。断裂带走向35°~55°,倾向北西,倾角55°~65°,沿走向出现尖灭侧现和膨胀收缩现象。断裂带内发育各种碎裂岩、压碎岩、构造角砾岩和断层泥砾岩。该断裂带是银金矿带的一级控矿断裂和含矿断裂。
(2)古城-沙铲断裂带
古城-沙铲断裂带分布于研究区域中南部,与庞西垌-金山断裂带近乎平行产出。断裂带的长度约50km,宽度为8~30m。断裂带走向30°~50°,倾向南东,倾角35°~45°,由碎裂岩、压碎岩、构造角砾岩和断层泥砾岩组成。沿该断裂带,已发现有石岭、山祖、大吉嶂等贵金属矿化点,但未发现有重大工业价值的矿床(广东704地质队,1986;王秀璋等,1996)。
(3)次级断裂
本区次级断裂比较发育,按走向可划分为NNE—NE向、NNW—NS向、NW—NWW向3组断裂。
NNE—NE向组断裂:比较发育,长度一般为几十米至几千米。断裂常以破碎带形式出现。部分被岩脉、石英脉充填,或遭受热液蚀变,局部有矿化显示。
NNW—NS向组断裂:分布于本区的中北部。断裂面陡倾,倾角45°~70°。该组断裂主要表现为压扭性质,往往直接控制银金石英硫化物脉的产出。
NW—NWW向组断裂:比较发育,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的西北部,在东南部也较常见,在塘蓬花岗岩岩体内尤为发育。本组断裂的长度通常约3.5~6km,宽度几米至十几米,走向320°~330°,倾向北东,倾角45°~65°。该组断裂是本区支流水系的主要控制构造,控制了水系的走向。
另外,地球物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地下深部具有早期形成的近东西向分布的断裂带,其对矿床的控制作用目前还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