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024-12-23 11:54:5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知。

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社会责任,才能形成社会责任认同,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的主阵地、主渠道。

应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帮助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史论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大学生联系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联系自己身边的深刻变化,深入体会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

创新教学形式和手段,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接受习惯和兴趣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现抽象概念具体化、理论阐述形象化;结合大学生的利益诉求和身心特点,解决大学生在成长中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找准人生定位。

扩展资料:

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对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时所表现出来的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是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认同的外在表现。榜样示范是引导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法,可以推动大学生从被动履行社会责任转为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同时控制、矫正、终止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选择榜样时,应立足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努力做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特别是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权威性,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较高的综合素质;二是吸引力,即在某一方面具有特殊贡献和感人事迹;三是贴近性,即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密切联系,容易让大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自觉学习和仿效。

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时,不仅应充分发挥“感动中国”人物、“全国优秀大学生”、“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等“外部榜样”的示范作用,而且应注重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队伍和学生骨干等大学生“身边榜样”,充分发挥他们的良好示范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回答2:

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均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国民教育的首项重点任务来抓。高等学校作为国民教育的最后出口,担负着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使命。

针对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状,高校应完善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机制体制,遵循“知、情、意、行”的品德形成规律,积极引导他们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坚定为社会服务的信念,并在社会实践中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

理论引导

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如何引导他们认识自身担负的使命,明确身上的责任,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任务。由于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思维能力,在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中,理性引导就显得非常必要。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的作用,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使命意识、忧患意识、担当意识、奉献意识为前提,逐渐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在引导大学生明确社会角色定位和历史使命的基础上,加强对他们人生价值观的正面引导,力求让他们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培养他们的奉献意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大学生真正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应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把个人理想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勇敢肩负起国家使命和时代赋予的重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让学生铭记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屈辱和艰苦奋斗的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树立忧患意识,学会担当责任。此外,高校开设的其他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和专业课程都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教育课”,教师都要结合自己课程的特点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如介绍本学科代表人物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人生价值等。

实践养成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既能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又能坚持实践正义原则,愿意在实践中为社会、他人做出奉献和牺牲。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知行转化势在必行。高校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深化社会责任意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首先,在实践中夯实责任,培养团队意识和责任心。其次,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奉献精神,引导他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忱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再其次,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法治思维,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正确履行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最后,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培养大学生对人民群众的情感,为他们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情感基础。

环境熏陶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离不开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高校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积极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是学校党政管理部门要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使命意识,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规范管理和服务,真正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二是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履行社会义务。三是所有教师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带动和感染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教师个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示范引导作用,只有全体教师都树立起对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四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校园文化建设,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个角落,并且使这种社会责任感教育活动纳入“常态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社会责任感的感染教育。

当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仅是高校内部的事情,而需要全社会的齐心协力,构建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之间的联动机制,共同营造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良好环境。作为青年群体的主力军,大学生更应从自身做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外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责任担当,用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实际行动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回答3:

谈到我自身,我认为我是一个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而且敢于负责任的人。从小,我的父母给我灌输的思想是,做人要讲道德,做事要敢负责,责任感是做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而又是最重要的素质。 如果把国家比喻成一座大厦,那么每个人的责任感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责任心是国家、民族、社会、家庭、单位对每个人的基本要求,古人曾说:“人之足传,在有德不在有位;世所相信,在能行不在能言”,充分说明了做人要有良好的道德约束和强烈的责任心。 学习责任心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具备的素质。知识改变人生,没有知识的人生是可悲的。在少年时代,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的首要责任。所以,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一直把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当做我走向社会之前的人生第一要务。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基本技能的提升一直是我走向社会之前的主旋律。尤其是在大学期间,除了学好本专业,我还选修了法律、经济学、社会学等专业,广泛涉猎这几个学科的知识。这种做法,不但丰富了我的大脑,而且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用更加理性的心态面对当下日趋严酷的竞争。

回答4:

当今大学生自己最要关心的、社会对大学生最应当关心的,还是学业是否精进。大学生毕业就业难,要摆在前些年,有可能是单位用人的观念要弃旧立新,如今不同了,真正只看文凭不看能力的情况越来越少,真正就业难的人还是因为自己少了些看家的本领。
大学生(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而还未完全走进社会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大学生,即在大学注册入学和接受教育的群体统称,包括全日制和在职业余学习两类,通常为在校生,不含自考生。各类高等学校毕业生一般称大学学历。
大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三个学历层次。拥有三级四等:(三级:预科大学-专科;初级大学-本科;高级大学-研究生 高等教育四等: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不管什么学习类型。从国际通行严格意义上说:“学士、硕士、博士”层次是大学生最主要的等级形式。目前中国人才市场89%的学历层次为专科(大专为主导),国人学历普遍偏低。

回答5: